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及VAS评分影响观察
2018-12-05高焕龙
高焕龙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
临床上常使用0.20%和0.25%浓度的罗哌卡因来进行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本文就研究0.20%和0.25%浓度的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患者VAS评分对比。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40例,编号均分为A、B两组进行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药实验,每组70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19~63岁,平均(41.85±6.02)岁;B组患者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21~62岁,平均(42.37±5.73)岁。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阿托品(0.5 mg)和鲁米那(100 mg)肌肉注射,术前30 min进行。待建立起静脉通道,选取L2-3为穿刺点穿刺外膜,使用硬膜穿刺针进行引导,注入利多卡因(3 mL),之后观察患者是否有脊麻反应,无反应紧接着使用咪唑安定(0.05 mg/kg)、丙泊酚0.5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进行麻醉诱导。之后A组患者注入8~10 mL的罗哌卡因(0.25%)进行麻醉及疼痛治疗,B组注入8~10 mL的罗哌卡因(0.20%)进行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除外,两组患者患者均接受200 mL的0.9%氧化纳稀释150μg舒芬太尼静脉滴注,最后观察患者情况进行拔管[1]。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统计AB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患者术后1h、3h的VAS评分。
麻醉效果统计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三项。VAS方面,总分10分,分值与疼痛感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麻醉效果数据以及VAS评分数据均以“±s”来表示,两组对比均行t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明显。
2 结 果
2.1 麻醉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相差不大(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s)
组别 拔管时间(min) 苏醒时间(min)A(n=70) 19.4±0.5 11.7±0.4 B(n=70) 19.7±1.7 11.8±0.6 t 1.416 1.160 P 0.159 0.248
2.2 VAS评分对比
B组VAS评分低于A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s)
组别 1h 3h A(n=70) 4.6±1.2 3.4±1.2 B(n=70) 3.2±1.1 2.9±0.8 t 7.195 3.480 P 0.000 0.000
3 讨 论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麻醉药物,主要应用于分娩镇痛、硬膜外麻醉、硬膜外术后镇痛、外科手术区域阻滞等方面,临床治疗使用广泛,但使用的罗哌卡因浓度会有不同,通常为0.20%和0.25%的浓度。
本研究中,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腰硬联合麻醉以及镇痛,区别在于使用的罗哌卡因浓度不同。罗哌卡因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对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产生可逆性的阻滞,从而产生麻醉和镇痛的效果[2]。通常为大剂量应用于外科麻醉,小剂量应用于镇痛。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相当(P>0.05),镇痛效果B组好于A组(P<0.05 )。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0.25%和0.20浓度的罗哌卡临床麻醉效果相当,镇痛方面0.20浓度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好于0.25%浓度罗哌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