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及策略探讨
2018-12-05曹勇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曹勇 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融资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工程项目施工开展及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对突发状况能力的直接体现。但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融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融资难的问题。金融政策是影响融资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应及时根据政策变化调整自身的融资政策,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不断研究和分析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融资难问题,灵活应对,不断促进项目工程的有效开展。
一、建筑施工企业融资工作的重要性
(一)发展新业务
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由于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导致建筑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做出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使企业能够长远稳定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不断拓展新业务,提升市场占有率,能够持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果融资方式不够合理,那么就会导致新业务的拓展没有持续的动力,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稳定传统业务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传统业务的稳定能够有效保障企业发展的稳定性,通过采取合理的融资方式,能够为传统业务的开展奠定资金基础。当前工程建设行业采用垫付项目资金的方式进行施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项目投标、开立工程保函以及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采购施工材料、支付机械费、人工费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企业只有通过融资,才能够保障传统业务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出现资金断流的状况[1]。
二、建筑施工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一)融资担保存在困难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融资途径仍是通过银行融资,但由于其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重负债、资产负债率比较高的情况,所以银行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申请材料审核比较严格,且大部分都要求融资企业提供不同比例的资产抵押担保或其他增信措施。但企业轻资产的特点使其无法提供与融资额度相匹配价值的资产作为融资抵押物,这就使得融资担保存在一定的困难性。企业如果无法提供足额不动产抵押,就需要找到一家第三方企业为融资提供担保,而目前市场上专业类担保公司数量少、条件高,无法满足建筑施工企业融资对担保公司的需求。建筑施工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这种融资需求和放贷要求矛盾,是影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融资需求量大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能够为经济中高速发展、促进保障房的建设和城镇化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总资产和总利润也在逐渐扩增。近期国家大力推行PPP模式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只能由政府建设的模式,这给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由于参与PPP模式项目建设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或融资能力,企业通过融资的方式保障企业资金的充足,才能够在时代的发展中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2]。
三、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融资策略
(一)丰富融资方式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方式中,银行融资是一种传统形式的融资方式,通过银行系统的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和使用保函产品等,能够不断促进企业的运营发展。但是,随着建筑市场的深刻变革,金融监管的不断深入,银行融资在新时期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融资替代产品的不断更新,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与银行的合作不再紧密;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银行对于施工企业的需求了解不够清晰,导致不能及时提供切合企业业务模式的产品和服务等等,这些问题催生新的满足建筑施工企业融资的方式不断出现。
1.租赁融资
为了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可以采用售后回租的形式进行融资。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工程施工建设,往往都会购置一些大型机械设备,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此,企业可以将其出售给融资租赁公司,由融资租赁公司一次性提供现金支持,能够实现存量资产的盘活,提升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待企业需要使用这些资产的时候,可以通过按期支付少量租金的融资租赁方式使用资产,运营资金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得以保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公司通过内部融通的方式筹集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具备自主性、抗风险性和原始性等特点,通过内部融资可以增加企业资金运转的流畅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发达的经济体中,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往往都是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来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资金运转困难问题。
3.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融资本质上是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以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为风险控制主体,以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商为融资主体,通过责任捆绑,以供应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为质押,以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总授信额度分解,来实施对供应商的贷款,主要的供应链融资产品包括:保理、应收账款封回款、商贷通等。该融资模式不仅可以在不占用建筑施工企业授信指标的情况下解决资金需求,还可以解决融资中遇到的财务管理问题,起到培育战略合作供应商,捆绑供应商的作用,进而促进上下游企业的稳定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4.债券融资
债券是企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债券融资是外源性融资方式的一种,具有财务杠杆效应和节税效应,在外源融资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不断丰富融资方式,需要在债券融资方式上进行不断探索,促进企业融资的顺畅性。当然,股票融资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融资方式,具有无需偿还本金、风险较低等优势,但也存在资金成本较高和原有股东控制权下降等问题。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地方政府在解决建筑施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增加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促进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顺利开展,这也是保障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地方政府工作中,对于施工企业的融资进行扶持的案例已经不再新鲜[3]。比如深圳市发行的债券,其面向境内建筑企业,总债券在10亿元,由35家中小企业共同完成。这样的方式,能够不断拓展融资的模式,逐步实现集合发行和打包捆绑在融资中的应用。
(三)完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资金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保障企业高效运转具有现实意义。不断完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有效方式。此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构建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先通过移动通讯技术和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结合,能够对可调用资金金额、资金存量余额和成员单位资金存量等信息实现实时获取,便于融资决策的开展。其次,应该完善融资管理模块。对于融资业务办理、银行授信、借款归还和到期预警等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实时的有效控制。报表汇总筛选功能的添加,能够对银行授信使用额度等更加了解,对于资金的归还能够制定清晰的计划。信息化的融资管理模块,也是保障融资结构合理性的关键。
四、结语
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非常大的机遇和挑战。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新业务的拓展和传统业务的有效保障。但是,在融资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担保存在困难、融资渠道受限、融资需求量大等。为了解决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应该丰富融资方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