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经济的当代意义与发展前景
2018-12-05辛本禄刘俊辰
辛本禄,刘俊辰
(吉林大学 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休闲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休闲经济是经济学中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里托就曾预言: 2015年人类将进入休闲时代,那时一个显著的标志是休闲经济产值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休闲经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关系的反映,是人们对于闲暇时间的利用以及在闲暇时间进行消费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和经济形态,本质上属于消费经济。约翰·凯利曾经指出:“只要人们以消费语言来定义休闲,那么休闲与经济的关系就越密切,并成为可能的经济收入。由此,休闲经济备受关注,甚至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正是因为这种消费的再创造性使得休闲合理化。”[1]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休闲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休闲经济的发展。
一、休闲经济的当代意义
休闲经济的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必将促进传统经济形态的转化,促进以人为本的社会的来临,同时也必将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休闲经济促进传统经济形态的转化
本义上看,休闲为人们获取新的知识与新的技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机会,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中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这就好比我们的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形态向注重创新能力、知识获取与技术应用的社会形态转变一样,在新的社会变革中,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业人员的类型与数量也随之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改变,新金融与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应运而生,一些慈善者、志愿者等休闲经济服务人员也会随之增长。这就意味着,仅仅从物质产品总量的角度已经难以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新的行业的诞生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一些传统产业(特别是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产业)在新的环境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需要以“下游化”的观点重新设计未来的发展;相反,对于一些具有创新驱动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应该逐渐转变为以服务于人的休闲需求或开发人的潜在价值而进行定位。
(二)休闲经济促进经济产品的“人性化”转变
休闲经济的到来促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是低层次的;而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大幅提升了。对产品的偏好已经不再满足于使用,而是更加注重其“精神”价值,带有文化元素的产品成为潮流,人的文化体验过程成为消费的主题。企业从产品设计到使用过程的人性化服务,及其所凝结的企业精神与文化,无不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内涵;人类的“人文精神”通过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而对从业者来说,“他们投身于这些服务活动是出于一种发自内心的使命感,同时他们具有一种特殊的本质,正是这样一种超群的品质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安全、更加温馨,也更加美丽。”[2]从这个意义上看,休闲经济从总体上倡导“人文关怀”,使人类活动充满和谐与友善。
(三)休闲经济促进知识化程度不断提高
发达国家体闲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总量的增长上,而且体闲经济的知识含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休闲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其服务经济日益具有“新经济”的典型特点,例如在信息服务业中特别强调知识的比重,这已经成为推动休闲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其中,尤其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如果知识含量低,即使是最普通的服务, 也不能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比如,过去人们外出旅游往往是“大帮哄”、“随大溜”,因此那些没有经过职业培训、不具备历史文化知识的“导游”能够混日子。而现在则是游客占据了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游客可以在多家旅行社中挑选适合自己的导游。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旅行社推出了“私人订制”产品,从旅游路线的设计,到导游、酒店的选择,全部按照游客的要求进行私人订制,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要。为此,休闲经济的从业人员必须认识到新时代所带来的新变化,注重自身职业定位的转型与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与文化修养。
(四)休闲经济促进人类文明进一步提升
国家的富裕推动了人们的休闲消费需求,人们休闲消费需求的提升又会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使休闲消费成为生产的重要动力之一。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参与休闲活动为人们的发现和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人们的心态变得年轻而充满活力,人们在追求休闲的过程中更加看重生活的品质与韵味,而且将它作为改善生活的一种重要途径。马克思认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3]“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又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自由”。[4]在马克思看来,拥有自由的时间是人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未来理想社会所应具有的基本价值目标。从国外发达国家休闲经济的发展来看,休闲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社交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人们在休闲中投入时间去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凭借休闲活动得以走向异域的文化、语言与行为活动之中,不但拓宽了视野,生活的质量也获得了提升,促进了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5]
(五)休闲经济促进人类未来职业形态发生转变
新时代到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工作与休闲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原本固化于人们头脑中的工作场所与休息场所的时空分离也随之被打破。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不必再拘泥于固定的办公地点,甚至是在休闲度假的地方都可以轻松办公;人们既是在工作,同时也是在休闲。这既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也是实现对劳动力价值的维护。早在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预言学家托夫勒就指出:“大批工人早已从事每周平均只有3~4天有报酬的劳动,他们用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接受教育,或者娱乐消遣——一旦我们认识到,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用品和劳务——产消结合时——旧的工作和空闲时间的界限就消失了。”[6]目前全世界已有145个国家实行了5天工作制,带薪休假制度也已在很多国家实行。这些变化意味着传统的职业形态将逐渐消亡,而新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性的职业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
二、休闲经济的发展前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休闲给人类带来的价值和意义,正逐步迈入“有限有价”的时代。从人们的内心渴望来看,都希望通过某种形式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未来,与休闲相关的产业将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休闲经济本身在发展的进程中也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
休闲经济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新领域,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必然。它建立在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之上,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与和谐构成了它的文化基础;它重点考察的不是物,而是人,包括人的休闲动机、休闲心理、休闲模式以及各种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等,都与“人”密切相关;它越来越关注人的内心需要,不断满足人的个性、多样性、多元化发展,在“人的存在”与“人的成分”之间充当媒介。因此,休闲经济学是研究人类休闲行为和经济现象之间互动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7]由于更加注重人的感官与心理的和谐统一,因而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具体彰显。
首先,从人性的角度看,人们对休闲的需要是普遍现象。尽管不同的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比如受经济实力、身体状况、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于休闲的时间与程度的意愿和需求可能不同,但是它作为一种普遍性需要,植根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即休闲是一种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内生性意愿。
其次,从人的心理层面看,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渐满足后又不断上升的过程,当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便会逐渐上升为对情感、归属、意义与价值的需要。这说明人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动物,人类精神需要的获得与满足,才是其“类”的本质。[8]
最后,从人的行为层面看,休闲作为人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方式,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休闲可以用来体验、娱乐和消费,支持有效的经济参与;同时,经济参与“买来”休闲,成为经济回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正如美国学者所指出的:“是工业社会以另一种几乎相反的方式使得休闲合理化了。由于有利于生产,休闲一直是合理的……如果没有夜生活和周末,娱乐业就会崩溃;如果没有带薪休假,旅游业就会衰落。实际上,是休闲,而不是劳动使得工业资本主义走向成熟”。[9]
正是因为休闲经济是与人密切相关的经济,因此对休闲经济的研究在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后,一方面使经济学更加贴近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在利用这些成果的时候,从多方面减少支出(包括时间的、体力的、精力的、财力的等等)从而获得更广泛的效益,整个社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经济运行轨道。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制定政策、开拓市场、设计产品都有了精确的科学论证和数据支持。由于人的参与,而不仅仅是物的参与,经济规律才真正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经济学走向微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经济观念的一次重大变迁。
(二)关注幸福感,重视丰富性
当今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变化,这经常使人们在心理上充满了紧张感和疲劳感。而休闲可以使人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之中,从而为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提供了一种适宜的心理调节与缓冲机制。休闲经济关注人们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从构成幸福感的物质、精神、社交等维度出发,打破了传统经济学一直以来所推崇的“理性人”假设。它强调人不仅仅受利益驱使,还会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例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高的收入,但是获得更高的收入并不意味着就获得了幸福。事实上,在欧美国家,与财富的绝对拥有量相比,由经济差距引发的心理失衡是造成人们幸福感缺失的更重要的原因。
正是在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快乐可度量,幸福有公式”。心理学家发明的公式是:幸福=P+5E+3HL。其中P表示个性(Personal Characteristics),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诸如对工作、生活的看法和适应能力;E代表生存状况(Existence),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健康、物质基础和社交圈子;H代表更高层次的需要(Higher Order),包括期望、自尊心、事业心和幽默感。这一公式强有力地证明:人们最终所追求的幸福是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不仅仅是金钱的获取与积累。这也恰恰是对发展休闲经济的有力支撑。发展休闲经济就是关注人们内心的实际需要。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需要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人建立社会联系,同时也需要在交往中获得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能力。人们在休闲生活中更能敞开心扉,遵循内心的发现与感悟找到自我实现的机会与可能;它是一种赋予美学、心理和宗教、哲学意蕴的沉思与冥想。
早在30多年以前,未来预言家托夫勒就曾指出: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所呈现的经济特点是人们将从物质层面的满足转向为与心理需求相连接的经济态势。休闲经济虽然属于经济的范畴,但更是一个哲学和文化的问题,因为“人的解放并非物质层面的解放,经济学的解放并不等于哲学——文化的解放,理性的自由并不等于感性的幸福。人的解放的根本标志和现实途径便是以艺术——文化为手段的心理——本能压抑的消除。”[10]
经济的主体从来都是人,经济学研究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与发展;离开了人,经济学便不复存在。休闲经济的诞生与发展要求重新审视人类经济生活和经济行为本身的价值尺度,重新审视人类一切活动以及人的存在与发展等深层次问题。休闲经济必将为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Kelly,J.R.Free to Be-A New Sociology of Leisure[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1987:16.
[2]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张春波,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克里斯多夫·爱丁顿.休闲:一种转变的力量[M].陈彼得,李一,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6]奈斯比特.第三次浪潮[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4.
[7]马惠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8]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许金声,等,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87.
[9]托马斯·古德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0]李小兵.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