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效果的思考

2018-12-05陈俊杰李曙辉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管理教育

陈俊杰 李曙辉 张 利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北京 102618)

1 引言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自2012年起积极推进教改试验区建设,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体系,先行先试各项改革政策和措施在教改试验区,教学系部全面落实“六项职责”,即维持适度合理的办学规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大专业系全员育人、完善实训体系建设及推进系内部管理工作。全院教师紧紧围绕“六项职责”,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促进学院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在总结“六项职责”实践经验基础上,就进一步就教师学生管理能力方面的问题及提升方法做出一些思考。

2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如把科研与开发设计成果应用于生产中去的以工艺技术为主的专门人才、能把决策者的意图具体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的一线管理人才以及具有特定专门业务知识技能以及某些特殊的智能型操作人才。各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均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方式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教风学风建设、校企合作、学生管理等方面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其中,学生管理工作,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许多新任务、新要求、新问题。

第一,职业院校学生的学生个性特点多样化,但是相应的管理力量尤显薄弱。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学生接触新事物途径拓宽,加之学生普遍正值青春期,较为叛逆,且自尊心强、思想开放,但是普遍心理脆弱、原生家庭烙印明显等,这给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验。而与此同时,不少院校却存在辅导员配备少、年轻化、处理学生经验单薄等特点,他们多数在处理学生日常管理事务上占用大部分精力与时间,与单个学生深入沟通机会少,缺乏对学生及时科学的心理疏导及人文关怀。

第二,外部要求多样化,教师的学生管理技能亟待提高。不同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问题:由于高职生的学习方式较高中、中职阶段及初中都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新生不能很快适应这种不同;相比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较弱,在纷繁的信息洪流中筛选所需要的信息并加以处理应用,对他们而言难度很高;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其对专业、企业乃至行业的了解,不足以指导其进行学习机职业生涯规划,因而学生容易集体出现目标缺失、迷茫懈怠等症状。这就要求辅导员及教师具备心理辅导能力、信息运用指导能力、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能力,因而教师的综合技能亟待提高。

第三,学生管理效率低下,创新性不足。学生管理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管理方法和时效性方面,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出勤率的把控,评奖评优以及学生活动的开展等方面。以出勤问题为例,多数情况下,常规流程均是学生出现缺勤现象,辅导员或任课老师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批评、规劝(及惩戒)、提醒下次注意。姑且不谈这样的做法对于个体学生而言的效果,对于缺勤严重且人数较多的班级,这种做法劳心劳力,且效率低下。

3 职业院校教师的学生管理效果提升的建议

首先,坚持全员育人理念,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协同开展。在职业院校专职辅导员不足的现实条件下,需要管理层借势而行,化劣势为优势。倡导教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加入学生道德引导与管理,从领导层面而言,通过工作上的指导并配合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一线的教育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也契合了“六项职责”中全员育人的理念。

其次,把握学生管理原则,公平性和个性化并重。在管理规范及量化考核等方面,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应据个人好恶而产生厚此薄彼的情形,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学生进行奖惩有助于整个管理系统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有意识地发掘学生的特质及闪光点,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层次,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进行引导和个性化培养。

第三,借助科学的指标体系,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两手抓。为了有效促进日常工作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工作措施的相互联动,学生日常管理、安全教育、社团文体活动的开展等,系学生管理办公室与系团学组织管理部门需分别协调日常教学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社团文体活动等。同时,活动的开展之后,按照贡献大小和积极程度,对组织、参与的学生个人或团体均有相应的加减分,充分地依托综合素质学分,发挥量化考核效用。此外,将日常管理考核结果纳入评奖评优体系,充分发挥学团组织的力量,采用轮班制每日定期检查出勤情况与卫生及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简称5S现场管理)等情况。在学生中实行综合测评是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科学评价,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评估,学生综合素质总分由操行评定成绩和学业成绩按权重共同组成,借此实现学生管理的精细化、常态化、综合化目标。

第四,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及修养。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行业、企业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也普遍提高,职业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一方,仅仅掌握本专业起点或基本的专业技能已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要在专业技术上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强化技术理论研究和技术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不断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学生管理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但是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职业院校应将教师的学生管理能力提升纳入发展规划,为教师提供系统培训与交流的机会,积极鼓励,全程推进。

第五,改进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率。学生管理机制也应采用“闭环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跟进,在新的举措实施一个阶段后,需根据反馈来修正举措的方向及力度。方法得当之后,管理可以事半功倍,但是管理效率的提升不囿于某一种或某几种方法,灵活运用各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升管理效果及效率。比如,在学生信息统计方面,传统的层层传递方法效率低下,且人力物力消耗大,以学生假期留宿情况统计为例,通常都是教师或辅导员将通知发给班长,班长转给学生,学生填写后交给班长,班长再转交老师。对于此类问题,善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可以以微信推送的方式发布通知,以投票小程序的形式收集学生观点,再借助相应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汇总。

4 总结

职业院校作为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担负着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因此,职业院校学生管理至关重要,如何提升学生管理效果成为各职业院校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本文从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问题,并从职业院校管理层面和一线教师层面出发,从管理理念、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等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1] 李训贵.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解析[J].教育与职业,2006,(23):7-9.

[2] 李爱红,刘丙宝.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联动机制的实践探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75-78.

[3] 孔凡华.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实践策略分析[J].科技视界,2015,(17):168.

[4] 何萌.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结构模型与考评体系的构建[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02):115-120.

[5] 肖凤翔,肖艳婷.现代职业教育教育者的素质要求及其职责[J].职业技术教育,2012,(27):45-47.

[6] 王季路.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与系统化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4,(19):236.

[7] 单耀军.大数据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重构[J].职教论坛,2013,(30):15-18.

[8] 熊绍高,胡惠祥.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之情商教育[J].大学教育,2013,(17):146-150.

[9] 邢飞.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3):15-16.

[10] 葛琨.关于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6,(30):130-131.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管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题解教育『三问』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