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借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拓展发展新空间专访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副总裁王勇
2018-12-05王莉莉
文 | 本刊记者 王莉莉
2015年12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南非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宣布,为支持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顺利推进,设立首批资金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由外汇储备持股80%,中国进出口银行持股20%。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以股权投资为主,重点服务于非洲工业化建设、人文教育和卫生合作等各个领域。
日前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举行前夕,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副总裁王勇在接受《中国对外贸易》专访时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工作,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目前批准投资项目14个,投决出资额为近15亿美元。基金对非投资落脚点是为了互利共赢,实现中非共同发展。提高非洲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和筛选项目的第一要务。无论是大型投资项目,还是中小项目,我们希望都能做成精品,能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认同感。”
非洲拥有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中国和非洲的经济合作由来已久。中国目前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基础设施融资排名第一,超过1万个中国企业已经植根于非洲,雇佣当地员工占员工总数的89%。王勇认为,中国和非洲的合作就是一个已经摆脱贫困,正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国家希望将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分享给一个同样古老而又充满潜力的大陆的过程,是两个都向往发展、向往美好生活的伙伴之间相互扶持的过程。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非洲是一个遥远的大陆。除了经济基础薄弱外,人们往往将眼光聚焦到非洲政治、安全、卫生等风险因素。“我认为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最后还是要归咎于发展的滞后。由发展带来的问题必然也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因此,在我们看来,中非合作是破题的关键,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依赖经济的不断进步。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的经验是踩准国际产业的不断转移的步点,构建工业化基础,逐步摆脱贫困,实现增长。”王勇表示。
二战以后,欧美快速发展,产业逐步转移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之后便是中国,从中可以看到整个工业产业转移的脉络。王勇认为下一个发展的地区将是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充沛的劳动力、对发展的渴望等等,均为中非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政治、安全、卫生条件的改变,将为非洲带来格外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和条件。”
中资企业的大好机遇
王勇坦言,中非合作对中资企业来说同样是又一次发展的机遇,通过赴非投资并购,合理分配资源将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选择。通过产能合作将中国的资金、技术、经验、管理与非洲的发展需求、自然资源、充沛的劳动力相结合,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强强联手。
对于中资企业而言,投资非洲符合国家对外发展的大方向。非洲是中国传统友好的地区,也是落实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地区。国家设立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希望能通过金融给予走出去的企业更大的支持,培育中非发展的新动力,拓展中非发展的新空间。
王勇表示,中非合作是双赢的结果,前景十分广阔。“下一步投资非洲的重点将转向包括农业、电力、信息、建材、卫生健康等领域。”
“中非产能合作需要企业、银行、基金、政府部门和海外合作伙伴共同努力。非洲充满机遇和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对非投资任重而道远,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开放包容,我们愿意合作,也主张合作,希望能和所有的伙伴一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通力合作,推进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卫生医药领域的投资合作,提高坦桑人民的卫生福祉,切实让非洲人民得益于中国投资,让我们携手并肩更好地为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贡献力量。”王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