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监测预警技术培训助推京津冀植保工作协同发展
2018-12-05李恒羽谢爱婷
文/张 智 李恒羽 谢爱婷
为加快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自动化、信息化,进一步提升现代植保预测预警水平,8月3日,首届京津冀农作物病虫害现代监测预警技术集中培训在北京延庆圆满结束,参加本次培训的50余名京津冀学员在聆听专家授课、亲自开展实践、参加现场观摩、积极进行研讨之后,载着满满的收获重新投入到工作岗位。
说起举办本次培训班的目的,北京市农业局植物保护站杨建国副站长在开班仪式介绍,“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是开展病虫害防控的重要决策依据。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对于开展病虫害源头治理、落实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等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受总体形势、耕作方式、气候变化、害虫演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呈现次要害虫成灾、迁飞性害虫暴发频率增加、病虫抗性增加等很多新特点,病虫测报工作正面临复杂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因此急需开展系统培训。本次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京津冀地区基层测报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时更新病虫害监测预警所需的知识储备,共同提升本地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奠定协同工作的基础,更好地为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据悉,为了做好这次培训,承办单位认真调研,围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精心设置课程,先后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农科院、河南农科院等国内外行业领域专家10余人,涵盖重点作物病虫害测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策略、新工具、新种类等诸多方面。此外,在教学形式上,首次采用讲授、实践与研讨相结合,更加注重实效,更加重视交流沟通与反馈。
病虫测报工作是农民开展防治的决策依据,几位参加了培训的学员收获多多。大家一致表示,现在病虫测报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首先,新的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加,现在百姓对农产品种类需求越来越大,所以种植的品种越来越多,这些农作物的病虫种类特别多,特别需要专家给予指导鉴定。其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发生了重大变化,单一依赖经验往往存在一些偏差,这方面需要专家进行破解。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现在基层人员少,年龄老化,急需要引入现代化的设备更新测报手段。来自河北的李秀芹还向大家介绍当初河北一位老测报员爬在地里调查红蜘蛛的情形,她表示希望今后出现更加先进的手段来减少这样的情形发生。
学员们非常珍惜学习交流的机会,各个环节大家都积极参加,特别是在现场观摩和田间实践环节,大家站在田间地头,虚心听取专家的分析,并不时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学员表示这次培训,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开拓了测报工作视野,增强了测报工作能力。
据承办单位介绍,本次集中教学培训只是整体培训计划的一部分,后续还会陆续推出网络直播、视频教学、自学和撰写论文或报告等形式的学习内容,学员通过全程参加这些环节,全面系统了解重要作物新发病虫害和监测预警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新手段,通过后期的实践、自学和研讨,将会在病虫识别诊断、监测预警和资料整理方面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
除了承担本次培训以外,北京市植物保护站近年来在病虫测报领域已经扎实推进多项工作。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病虫诊断能力,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成立了植物诊所,并且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先后组建了北京市植物总医院、京津冀病虫测报、北京3级测报网等工作交流微信群,开辟了北京植保信息网预测预报专栏,设立了北京市植物总医院等公众号,并引入双模式昆虫雷达开展迁飞昆虫监测,综合利用这些现代化信息手段,及时解答生产者提出的各类病虫识别问题,定期制作、发布或推送指导农民开展病虫防治的病虫测报信息。通过共同努力,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保护利用天敌的意识不断增强,农药减量初见成效。今后,北京市植物保护站还会加大病虫测报工作力度,为及时病虫综合防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