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培养路径研究

2018-12-05屈寒梅周钰杰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贫困学生贫困生

屈寒梅 周钰杰

(1.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2.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1 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逐渐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过去心理学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心理异常的治疗上,很少从人的生存和发展入手。而积极心理学这门学科是从人性及其价值这一角度来研究人的品德、潜力和活力,注重人的力量和优秀品质的研究。它认为,社会中鲜活的个体应该拥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人格。当消极的人格特质占主导,那么个体就是消沉抑郁的,反之,则是发挥个体良好的建设性机能,即人格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包括个体正向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情绪与健康、创造力与培养天才这些方面。

曾经有研究指出,全国大学生在真诚、谦虚、创新创造力等几项积极的品质得分远远低于贫困大学生。何瑾和樊富珉对8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研究,采用心理团体辅导的方法论,最终得出,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定期的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的团体辅导,如正向情感体验,提升个体幸福感和现实满意度等。在研究结束六个月后,此种正向品质依然存在。从而证明,积极心理学在提高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运用价值。

2 心理弹性的概念

心理弹性的研究开始于美国。有学者称其为“复原力”, “抗逆力”。翻译为心理弹性的大部分学者是内地的。概念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复原力、抗逆力经常用于处于高危的儿童或者个体。心理弹性则具有普适性,面对广大具有学习压力、生活拮据、学习成绩不合格的大学生,这些需要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帮助和支持。也就是说,从心理弹性这一视角来考虑问题,即关注的不仅是压力,而是每个鲜活个体自身所潜在的能力和特质。

当前,心理弹性概念的界定还没有得到统一。我们可以明确的是由三种定义。三种定义的共同点是指心理发展没有遭到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或者情况非常糟糕的逆境破坏性影响。从而,我们可以推断出,心理弹性以下两个条件: 首先,个体曾经遭遇过火正在遭遇巨大的挫折、处于严峻的环境中;其次,尽管如此,但是个体仍能排除万难,保持自我良好发展。所以,判断心理弹性的两个必备元素是,逆境或者压力指标和个体的发展情况。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心理弹性是社会个体遭遇压力和困难时,能激发或者挖掘自身能力、认知和品质,充分运用整合内外资源,从而使自己能良好适应所发生的一切的一种心理反作用力。

3 贫困大学生概述

3.1 “贫困生”的心理学界定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贫困生”不同于经济意义上的“贫困生”。当前,我国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鉴定依据多是父母经济收入的高低。这种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划分方法存在相对性。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心理的角度考虑个体对贫困的认知和其消费需求与现实经济实力的差距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此文中的贫困生可以理解为,因为经济贫困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从而萌生的贫困心理现象,并且把自己归为贫困学生这一群体的学生。研究表明,心理学视野中的贫困生不外乎三种:其一,生存无法被满足,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的这类学生;其二,自身良好发展被阻碍,也就是基本生活能维持,但无法寻求生活的质量和人生更好的发展,比如培训、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三,无法追求奢侈的生活品质,即一味追求高消费,但自身经济无法满足其高档消费要求从而产生的“贫困心理”。因此,我们关注的是这三种类型的高校贫困生,这一界定与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相契合。

3.2 高校贫困生心路解析

3.2.1 自卑

很多社会个体都存在自卑的心理品质,更别说高校贫困生了,他们的自卑心理尤为突出。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当然,也包括城市中经济情况不好的贫困家庭。这些学生不仅承受着经济能力低下而来的压力,还要负担着充斥他们心理和精神的压力。当今社会,有那么一些人对贫困生存在一定的不理解、偏见、甚至歧视,这使贫困生心理更加自卑,从而负面影响和情绪体验更加严重。他们少有斗志、人生理想更是无心设定、消极对待自己的人生;由此,他们更加不愿意去认识贫困、逃避贫困,甚至找不到人诉说自己心声以及寻求帮助,更有胜者,不承认自己的贫困,包裹伪装自己,不想任何人包括学校伸出求助之手,习惯了保持沉默,负向情绪爆棚,对生活不满,自怨自艾。因为自卑,不参加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和勤工助学等,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丧失了寻找朋友以及让自我成长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和能力。

3.2.2 敏感

很多贫困生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对任何事情都多疑,很多时候他们会把自己没有听清楚的一些话歪曲为别人在说自己坏话。甚至是把一些同学的自然现象折射为对自己的藐视、歧视活在侮辱、同情,不愿意流露出自己经济的拮据,家庭的贫困。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得出:贫困生对于他人、学校和社会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救助,不愿意接受的占19%。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觉得自己是异类,不被人认同和接受,从而封闭自己,做独行侠。在学习、生活中不主动与老师沟通,与同学交流。在班级,没有归属感,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从此恶心寻坏,更让其他同学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不合群的特殊群体。长期给人以冷漠和孤傲的态度,加剧了自身在人际交往沟通方面的心理障碍。

3.2.3 个体主观幸福感低

个体主观幸福感是人们从整体来认知和评价自己的生活质量情况。可以理解为,决定个体是否幸福或者高兴的不是今天发生了什么,而是个体对此次事件的整体评价和感知,从而表达出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和对生活的肯定。而贫困大学生们处在自身不充足的这一环境,不仅要为学费、生活费而担心,还要努力使自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适应群居生活,此种状态下,很难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安逸和乐趣。

3.2.4 消极情绪多

消极情绪是自己对外界所产生的一种负向情绪体验。由于贫困生生活上的拮据,会让他们在理想信念、人生目标、自信心、个人发展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即显得畏首畏尾、拘谨、胆小,不敢创新,害怕新鲜事物。他们表面上好像无所谓,但实际却是十分在意,内心的压抑让他们无处释放,积累得越来越多,此时,如果再遭受什么打击,如,考试失利、就业困难、友情遭遇考验等,这些都如同最后一根稻草,会让他们喘不过气,无法应对,从而被消极的情绪体验充斥着,长期以往,便会形成悲观的人生态度,甚至会引发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异常问题。

在访谈中,笔者问到“如果有一天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46%的贫困学生都说得是性格。显然,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性格的缺陷,但自己能力有限,无法凭一己之力改变自己,改变现状。因此,如何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如何提高他们的心理反弹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研究的重点。

4 心理弹性培养途径研究

4.1 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

人格是个体生活的知情意的统一结合,它是先天因素和后天经验的结合体。人格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存在相悖的力量,一是代表恐惧、生气、悔悟、自卑、孤傲、自大、自私自利、谎话连篇等的消极力量;二是象征宽容、和平、相亲相爱、幸福乐观、有责任心、公平正义、充满爱和希望、愉快体验的积极力量。这两股力量,谁能占据上风,关键是看它的主人内心深处是在给那个方面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和能量,并且不断为其创造良好优美适宜生存的心理空间和环境。

教育是把每个鲜活具有个性的个体培养成在接受现实生活的同时,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人。但广大学者乃至学校等社会群体把焦点聚焦在贫困大学生人格存在的问题的某方面,而很少从他们自身的潜能和积极正向的切入点来研究。

积极心理学提出提升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是增强个体心理弹性的最佳途径。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贫困大学生容易生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自卑心态,所以心理教育就是要引导贫困大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自我意识、学习踏实努力、独立性强、自尊心强,并且在逆境中练就了更强的抗挫能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并肯定他们优秀的一面,让他们体会到存在的价值,和自我拼搏的意义,从而在心理上不落后于任何一个非贫困学生。

同时,高校要把培养贫困大学生乐观人格特质作为第一要务。为此,我们可以开展“自我管理训练营”,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分以“压力管理”、“和谐人际”、“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等,帮助贫困学生提升自我调整、自我管理能力;每学年开展“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作品征集活动,线上线下展现同学们自己认为充实有意义或愉快有乐趣的一天,提升积极体验;开展“了解自我,塑造人生——心理团体辅导”, 从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塑造自我、成就自我四个方面,层层递进,逐渐深入,运用多种形式让贫困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学会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乐观、豁达等个性品质。

4.2 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的情绪体验分为感官和心理感受方面的愉悦享受。他是一种回忆温馨难忘的过去、幸福快乐地感受当下、憧憬畅想将来的一种正向积极的心理状态。它是一个人自信的奠基石,是个体解决压力的有效策略,能让个体在解决压力构建解决办法的时候更加自信,从而避免出现负向情绪体验的一种办法。个体只有先战胜自己的内心才能面对一切挑战,因此一切改变或者胜利都源自于内心的强大。

高校可以每月开设一次“心灵微课堂”,以“你的心思我来猜”、“音乐人生”、“你的耳朵骗了你的心”等主题的活动,通过绘画、听音乐、视觉听力体验等方式帮助贫困学生看到自己的潜在意识,了解自己的心理动态,当心理出现问题是能够及时自我发现,自我调节。以此,来告诉自己,一切都是源自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中,不缺乏快乐的事件和让自己快乐的人,只是缺乏体验快乐情绪的能力和心态。在现实生活中,贫困大学生应该善于发现积极的负面情绪,并且适时地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变压力为解决问题和前进的动力,构建自己积极的认知功能,凭借积极的情绪体验战胜自身的负向情绪,增强自己的心理容忍度,提升自身心理弹性。

培养心理弹性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提升积极的情绪体验。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顺利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个体自我效能感高时,就会确定自己一定能完成某一活动或行为,并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付出行动,最后成功的几率也会根据效能感的提升而增加。而实际生活中,贫困大学生往往不愿意表达发表自己,不向外人透露自己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更不会主动示弱寻求帮助,整体比较消极。因为,提升贫困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鼓励和引导他们勇于展示自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可以开展“你诉我倾听、触摸你心灵”的心理情景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贫困生所处的心理现象和情景剧结合,让他们以情景剧的方式将某种心理现象展现出来,帮助贫困学生了解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进行自我审视、自我了解,勇于直面困难,勇于表达自己,提升自信。高校教师、辅导员等应当给予贫困生更多的机会,关爱和鼓励,发现他们的长处,并且适时地帮助其展示出来,这会极大地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此外,良好学校。社会环境的构筑,也是引发贫困生积极情绪体验的一个必备条件,因此良好校园环境的构建也是高校努力的方向。

4.3 构建自身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这里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情感、信息、物质、精神多方面的支持,它来自于个体外界,即家庭、学校、社会和朋辈,是提升个人心理弹性特质的内部保护因素的一个中介变量,能对个体产生积极或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如果利用得当,能保护并且维持贫困生处于困难境地萌生出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表明,当大学生构建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充分利用时,他们往往拥有更大的自信心,更强的自尊心,更高的主观幸福感,能更好地评价自己,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良好的学习氛围、相亲相爱的父母关系、友善的同学朋友同伴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能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消除或减轻挫折、困难、经济压力带来的神经紧张状态,从而提升心理弹性。一般情况下,贫困大学生的成长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遇到比非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困难是情理之中的,所以他们更需要得到支持、关心、指导。这种社会支持有助于贫困大学生在处理和解决各种困难和压力时,提高自信、坚定决心,从而达成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

众多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家庭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影响深远,可持续时间长。据人类学家研究,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沟通能力、人格特质的稳定性以及主观幸福感和表达善意和爱意的能力等,都与个体所处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一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亲子关系的融洽与否都与孩子的人格特征有联系。父母对孩子松严有度的民主教育、无条件的接纳与爱护、积极的关注和肯定是孩子们形成坚韧性格的前提条件。因此,贫困生虽然独立了,开始了自己的校园生活,但他们往往比普通大学生更加需要父母亲人的支持、关注和肯定,因为这是他们最好的港湾,也是他们最容易获取关爱的地方,当然父母是关爱、支持的最优提供者。贫困大学生要懂得充分利用这一种重要的支持系统来为自己的心理寻求安慰,而不是逃离父母的把控。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组织活动,让同学们向父母诉说心事,表达爱意。

大学生获得陪伴的主要源泉是同学、朋友。同学遇到心事或者困难倾诉的对象大部分是同学或者朋友,作为同龄人,有更多的相同点,能感同身受。构建这一支持系统能减少大学生精神病性发生、抑郁等疾病的重要因素。由于贫困生往往不善交流,高校相关部门可以开展一对一结对活动,一名普通同学和一名贫困大学生结为对子,无论在生活、学习中都可以互相帮助、支持,从而增强贫困生与同学们的互动,为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关系奠定基础。

在大学里,另一不容忽视的支持系统来源于教师,这里包括与学生接触更多的辅导员。辅导员整理贫困生档案,把班级贫困生学习、生活、性格等情况摸清,以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平时主动给予此类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还有人关注自己,从而提升自己良好的情绪体验,提升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系统对个体本身是否有用,不仅指它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在于个体能否在需要的时候良好利用,并不断重构。因此,高校必须引导贫困生学会构建自己良好社会支持系统的同时,更好地整合更多可利用资源,为培养自身心理弹性发挥更多的现实优势。

[1] 常慧青,潘运.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韧性素质[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4).

[2] 刘鑫阳,蔡珍珍.大学生心理弹性机制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

[3] 梁丕桓.积极心理学理念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反贫困的思考与探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5).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贫困学生贫困生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上海:精心构建医改社会支持系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人工肝支持系统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