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阿县姜楼镇旅游扶贫开发研究
2018-12-05张剑锋鞠瑞霞
张剑锋 鞠瑞霞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1 姜楼镇旅游资源开发
1.1 姜楼村旅游资源丰富
姜楼村原名凤凰集,村民生活丰富,有多处广场、规划在建的公园等。主要姓氏为方氏,当地人勤物丰,物产丰富,广聚人气,绿荫成林。
姜楼村旅游资源总体而言相对较为丰富,多集中于人文旅游资源类型,有恢复打造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的水体景观如位山灌区沉沙池;有利于打造红色旅游基地的东阿县第一党支部——姜楼高小党支部;有便于开展时节性景观观光、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文化氛围的灼灼桃林三百亩;有弘扬优秀传统“孝”文化、传承历史底蕴的百年石牌坊;有承载地方居民信仰、深掘地区民间习俗的千年武当庙,以及等等。此外,还有传承地区历史美食传统、发扬地区美食文化的地区特色名吃——姜楼烧鸡、胡氏豆腐皮,及“东升”西洋南瓜、“东映红”西红柿、“东寺”三水梨、“邓庙”水桃、“咸集”洋香瓜、“鲁青”樱桃、“赵陶”硬池藕、“徐楼”葡萄、“王小楼”牛蒡等众多特色美食。总体而言相对丰富的各类旅游景点和特色美食,为姜楼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相对良好的基础。
1.1.1 位山灌区沉沙池——休闲娱乐度假区
位山灌区沉沙池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是聊城市重点扶贫攻坚项目,以农民脱贫、产业布局合理、生态良好为目标,以沉沙输水、游览观光为主要功能,以充分利用原生态景观为特色,以固沙与特色农林产业相结合为切入点,兼有娱乐运动、教科启智功能,对周边地区游客具有较高吸引力的特色生态景区。
该项目总规划面积约3.6万亩,分东沉砂池和西沉沙池两个区域,东沉砂池规划面积约1.36万亩,西沉沙池规划面积约2.0万亩,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项目一期规划东沉砂池约5800亩,投资约2.6亿元,有接待中心、水车餐厅、月季园、中央大喷泉、吊桥、水上森林、主地形和观光塔、红荷湿地、演艺广场等景点。
该项目建成并运营后,能够改善区域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能够使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的繁荣稳定,使沉沙池区内的农村建设、旅游开发、公共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1.1.2 东阿县第一党支部遗址
1932年春,爱国民主人士孙广滨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孙庄。他目睹民族危亡,认识到教育救国的重要性,就在姜楼镇碧霞宫(奶奶庙)搬除神像,清扫庙堂,创办姜楼高小。1933年7月,在济南乡师读书的学生、共产党员姚仲明发展党组织任务,回到故乡东阿县韩堂村。他利用讲课的有利条件,边讲解课文,边宣传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革命事迹。来自农村的学生积极接受进步思想,特别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具有迫切要求,更拥护革命的主张。先后发展了苏广才(现名苏民)、王玉珍、尹燕桂、赵传耕、刘万明等十几名同志。1933年9月,东阿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中共姜楼高小党支部成立,苏广才任支部书记,传播了革命火种,壮大了革命群众,为党的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党支部的原址已经建立了姜楼中心小学,找不到过去的遗迹了。
1.1.3 灼灼桃林三百亩
聊城桃花源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在姜楼村投资开发三百余亩桃林,专业从事桃花苗木研发繁育、园林设计及绿化工程施工,同时致力于桃花展示研发与桃文化交流,以及植物科学知识普及。农场与中国农科院、北京植物园、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引进各类观赏桃品种60多个,建立有品种资源圃,重点对观赏桃进行搜索、研究、开发与应用,是目前全国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民营观赏桃(碧桃)专类园。每逢桃花盛开的季节,当地举办“桃花节”,曾在齐鲁壹点上发表过“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新闻。
1.1.4 姜楼烧鸡
姜楼烧鸡,又称方良烧鸡,制作技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我县主要名吃之一。清末民国初年,姜楼村村民方正廷为了生计,使用自家喂养的本地鸡开始加工,主要经过取料、整形、制作、成品包装(旧时用荷叶包裹,现在袋装、盒装或真空袋)四道工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姜楼烧鸡的制作工艺突飞猛进,制作的烧鸡香味浓郁,肉质酥嫩,风味独特,规模也从过去的简单家庭作坊转变为集团型生产。目前,全县加工姜楼烧鸡的单位已近百家,姜楼烧鸡成为本县主要名吃之一,是家宴、旅游、休闲、馈赠亲友的高档产品。2000年,注册国家商标“姜楼烧鸡”。至此,姜楼烧鸡生产已经进入鼎盛阶段。
1.1.5 胡氏豆腐皮
姜楼胡氏豆腐皮,又称五香豆腐皮,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清宣统年间,该镇胡庄村村民胡广珍迁入姜楼村,为养家糊口,开始以研制豆腐为生,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配方,主要经过净料、破碎、浸泡、过滤、煮浆、取皮、烘干七道工序,到胡氏豆腐皮第四代传承人胡长金时,制作技艺已相当臻美,制作出的豆腐皮色泽光亮、皮薄油润、营养丰富、品味鲜美、老少皆宜。加工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加工胡氏豆腐皮的厂家已达20余家。2004年,胡长金“胡氏豆腐皮”被评为“山东名小吃”。
1.2 魏庄村百年石牌坊
魏庄石牌坊位于东阿县姜楼镇魏庄村前街,由节孝坊、孝子坊组成,两坊相距19米,全部用上等青石雕琢、筑砌而成的仿木结构建筑物。其中节孝坊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为魏庄一位雷姓寡妇而建,上有额匾阳文“圣旨”二字。孝子坊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是为孝子魏惠饶而建,上有额匾阳文“圣旨”二字。建筑结构复杂、造型特殊,雕刻精美,不失为清代早期石牌坊中的杰作,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
节孝坊,是为魏庄村一位姓雷的寡妇所立。该坊面阔7.2米,建筑结构2楼3间4柱,楼为歇山式,顶有石垄,脊两边有龙吻,正脊柱有葫芦状石雕,楼角原有小狮子脊兽,沿下雕有椽、垂柱和斗拱等仿木构件。牌坊周身的浮雕有以云海,二龙戏珠为主的图案花纹,还有麒麟、神马、仙鹤、人物、牡丹、菊花等图案花纹。柱子两侧各有圆雕狮子柱脚。8个狮子姿态各异,形象逼真。沿下额匾有阳文“圣旨”二字。往下有横额阳文“节孝可风”四个大字,传为康熙礼部尚书邓钟岳所书。再往下的横额枋上阳文书“旌表太学生考授州同诰赠儒林郎魏嗣徵继室雷氏之坊”。额下阴刻“康熙五十九年四月十七日建成”。该坊东西两面除部分浮雕花纹不同外,铭文全部相同。
孝子坊,据旧《东阿县志· 古迹志》记载:“在魏庄,乾隆四十五年四月为孝子魏惠饶建”。该坊面阔6.8米,高6.6米,建筑结构为3间4柱,柱顶端有一石狮,为蹲式。中间枋上有二龙戏珠浮雕,二龙间匾额阳文“圣旨”二字。额枋西面横额书“天良笃挚”四字,额枋东面横额书“纯孝性成”四字。左侧阳刻“乾隆四十五年四月古旦”。阑额“旌表太学生应时武信郎魏惠饶之孝坊”,东西两面一样。四柱上均刻楹联,东面内联:“硕德重乡评名标大名之室,纶言褒国瑞行居百行之先”。外联:“龙章保浩腾声远,玉树兰芽锡类长”。西面内联:“诗永蓼茂宝筑松揪成马髭,孝褒纶綍门高绰楔护龙纹”。外联:“三年庐墓光珂里,一名纶音贲德门”。柱子两侧均有云纹柱脚,通体花纹简单。
1.3 邓庙村千年武当庙
东阿县姜楼镇邓庙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古老村落,民风淳厚,文物众多。村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武当庙,庙内供奉着武当、三皇、伏羲、神农、名医等一组宋元以来的石造像。该组石造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其中尤以武当神石造像为最,域内少见,弥足珍贵。
庙内有前后比邻的两座大殿:武当殿和三皇殿,都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硬山式建筑。共有石造像和石心泥塑像29尊,分别供奉在两大殿中。武当殿有武当、伏羲、神农、少昊、女娲、王灵官等,其三皇殿有天皇、地皇、人皇以及十大名医等。
1.4 陈集乡周庄村——黄河边
陈集乡周庄镇位于黄河边,是一座民风淳朴、人勤物丰的村庄,当地盛产高甜度、低热量且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农作物——甜叶菊,具有控制血糖、降低血压、抗肿瘤、抗腹泻、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是1985年经国家卫生部批准使用的不限量天然甜味剂,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是当地主要特色经济作物之一。且当地油菜种植已成规模,每逢五月份前后,当地油菜花观赏渐成气候。
2 姜楼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在相对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基础支持下,东阿县姜楼村的旅游资源开发有着相对优越的前景和相对良好的基础,但由于经济基础、交通状况、地理位置、科技深入力度等各方面综合因素欠缺,姜楼村旅游资源开发始终承受着较大的阻力,发展基础也较为薄弱,发展力度尚且欠缺。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调查、与村干部的交流洽谈以及各处的实地走访,在对姜楼村旅游资源概况及相关设施、相关发展以及发展可依托力量获得初步感知与综合了解的基础上,以各景点为例,对东阿县姜楼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2.1 位山灌区沉沙池——休闲娱乐度假区
在初次前往东阿县姜楼村进行调研时,首先意识到的便是沉沙池能够对姜楼村旅游事业发展发挥的巨大带动作用。作为一片总规划面积约达3.6万亩的大型水域,同时集接待中心、水车餐厅、月季园、中央大喷泉、吊桥、水上森林、主地形和观光塔、红荷湿地、演艺广场等景点与一体的大型景区,沉沙池势必对游人起到巨大的吸引作用。同时,沉沙池旅游事业开发的一项重大优势便是,沉沙池附近一条交通容纳量较高的交通干道已经修建竣工,一方面发挥着高度的交通通达度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在带动周边地区交通发展的同时,将沉沙池的旅游吸引力发散出去,对提高沉沙池的吸引人口数目和托大受众面积有巨大的作用。另外,沉沙池有着统一的规划模式、完整的规划构架,对后期开发利用、综合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等的盘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同时,沉沙池工程的建设仍在缓慢进行,想要使其发挥重大的旅游业带动作用还需众多时日,而在建设过程中势必对环境、生态等造成一定量的破坏。沉沙池的建设作为一个对外承包给企业的建设项目,即便建设完成正式投入运作后,各项生产运营能够对周边村民尤其是扶贫的针对性受众村民,能发挥多大的扶贫作用和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这还都是难以预估的。
2.2 姜楼高小党支部——红色旅游东阿第一党支部
在国家大力支持红色旅游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期间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旅游业发展背景下,东阿县第一党支部的红色旅游意义显得尤其重要,大力开发姜楼高小支部的红色旅游功能对于促进东阿县姜楼村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走访中可以看到,当地政府对“第一党支部”的保护意识较为强烈,竖碑刻字、弘扬该党支部的红色革命精神,且当地居民尤其是老一辈村民,对该党支部的感情深厚,对其所经历的历史风霜如数家珍,是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可依托力量。
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性和旅游业发展基础的薄弱,该红色旅游景点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甚至知道并明确了解该景点红色历史意义的游客范围并不宏大。且由于时代的发展,该处的红色教育意义在新一代年轻人中逐渐失传,该处的保护与开发面临较大危险。
2.3 灼灼桃林三百亩——阳春三月赏桃夭
在传统文化日益复兴、民众审美倾向于古典美好的今天,百亩桃林有着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极大地迎合了民众内心“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的浪漫主义情怀追求,阳春三月作为一个不论气候还是身心状态都非常适合出游的时节,百亩桃林极大地迎合了游客审美和兴起的旅游热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当地相关部门也曾成功举办“桃花节”等典范活动,不仅取得了较大的收益,并曾在《齐鲁壹点》等媒体上刊登过相关报道。
但是由于知识范围的局限和相关理论的缺乏,当地桃林旅游价值的开发没有充分发挥其巨大价值,且各项开发活动缺乏合理科学的营销组合,使得每次活动的组织都需要庞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系统作为支持,且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受限。
2.4 百年石牌坊、千年武当庙——历史悠久价值高
通过对牌坊旁的新立石碑的考察,不难看出当地政府对石牌坊的重视,以及通过多处调查走访,了解到在当地居民心中两座名为“节孝坊”和“孝子坊”的石牌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得出两座牌坊的开发与保护将获得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
千年武当庙承载着当地居民淳朴的原始主义信仰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朴素的怀念与崇拜。在当地居民心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也获得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点保护,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资料的传承、相关材料的撰写等都为该千年武当庙的保护与开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与此同时,作为历史文化遗迹,“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各种自然灾害等对其造成的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该处的开发有着较大的难度,以及在“保护”与“开发”中的平衡点的寻找也是一个技术性的关键点。
2.5 陈集乡周庄村黄河边——苦菊甜叶沁人心
当地有着淳朴的民风和积极开发旅游事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加上特有农作物甜叶菊和渐成面积的油菜种植,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优势,是乡村旅游的典型村落,发展旅游业有着迎合“乡村旅游”的优势条件。
但当地交通状况较差,甚至主要交通干道缺乏,导致能够进入的游客较少且易影响游客的游玩感受。加上当地虽然广泛种植甜叶菊,但宣传力度、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力度均有所欠缺,导致其难以发挥本应发挥的旅游带动作用。油菜花的种植规模也远远难以达到对游客形成吸引力的程度。
2.6 各类特色美食
当地美食资源丰富,特色突出,但是营销工作不够到位,且缺乏系统化的销售渠道,导致市场非常受限。在与其他产业的合作中也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没能实现规模化市场。
3 姜楼村旅游开发问题(以及外部竞争)
姜楼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却形成了现在这样旅游基础几乎为零的局面,其背后势必有着深刻而有力的原因。接下来,还是以各景点为例,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姜楼村旅游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3.1 各景点间联系欠缺,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尽管前文已经提到,姜楼村有着丰富的旅游景点且各景点分别有着各色各异的吸引力和不同的吸引目标群体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人文氛围,但是各个景点之间独立性较强,几乎是完全没有彼此间的联系与合作,各个景点之间没有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沟通渠道,使得各个景点之间彼此不甚熟悉、不加互助,从而各景点的市场竞争力大为削减,整个姜楼村的不同景点仅仅是各个独立的景点,而难以形成有规模、有竞争力的景区。这就使得景点本应发挥的巨大吸引作用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从而使得整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受到一种貌似“并没有什么可以依托来发展的资源”的错觉阻力,由此,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远远滞后于其所拥有的景点该发挥的带动作用。
以当地烈士墓与“第一党支部”为例,同属红色旅游文化类型,在地理位置相距不远的情况下,双方却毫无联系甚至当地领导并无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意识,这是当地旅游景点难以发挥其潜在价值的重要原因。
3.2 当地领导发展旅游业意识欠缺,当地居民对于发展旅游业的信心极度欠缺
在多次实地走访、调研,以及与当地领导、村民的交流中,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与实际行为中,发觉到当地居民从村委会领导到普通村民,普遍存在对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忽视情况,没有意识到旅游业的发展将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收益。
在旅游业意识欠缺的情况下,尽管曾多次走访当地各景区并为当地村委会开设过相关主题讲座,但更多的时候是吃到“闭门羹”。尽管旅游资源丰富且价值潜力较大、上级领导与相关专家曾多次表示愿竭尽全力为开发当地旅游资源、促进旅游扶贫发展施以援手,但是缺乏当地领导以及村民们的配合,旅游事业发展受到极大阻力。
以当地的百亩桃林为例,在本年度影视剧“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在青年人中掀起的“桃花文化热”的极佳条件下,当地村民却放弃了本年度“桃花节”的举办,也就由此损失了一个打开旅游市场的良好机会。
3.3 当地旅游方面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相关配套设施极不完善
当地旅游景点虽然丰富且可开发价值大,但旅游业是一个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产业,为了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客观上要求有饮食、住宿、交通、文化娱乐、景点以及旅游纪念品和其它日用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等综合性设施来保证,即必须组成一个综合性的旅游服务系统。(旅行社收账款管理论文)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相关设施显然不足以支撑当地旅游业发展达到意向规模水平时旅游旺季庞大的游客量,也就因此降低了该地景区的可进入性。
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景区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在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情况下,一旦景区迎来令人欣喜的旅游旺季,大量涌入的游客反而会令人担忧: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将产生两方面直接后果:一方面,将对景区的寿命造成巨大的影响,加重工作人员工作负担的同时加重景区景点的负担,甚至严重时将对景区景点造成难以补救的危害,与敦煌莫高窟相似的情形下,严重缩短景区的寿命;另一方面,将严重影响景区游客的旅游经历体验,使游客难以获得旅游时的享受,因此起到不良的口口相传作用,进而使景区丧失一个以有过初次旅游体验的旅游者为顶端的顾客链。
而基础设施又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建设方面,以千年武当庙为例,当地对于该景点的旅游作用是有意识的,每年也会举办庙会吸引远近的村民,但是每当庙会过后,该处的卫生状况却是一大难题,与之相关的饮用水的供应、公共卫生间的建设等,都是空白,这对景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同时当地居民没有意识到的是,完善基础设施在提升景区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也是一个提高居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当地居民完全可以通过有偿提供饮用水等必须物品取得一部分的收入。这也是当地旅游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地居民误以为自己无法从中获得收益,因此我们的旅游扶贫事业的进行也收到了巨大的阻力。
3.4 当地景点营销宣传工作滞后,知名度不够,游客源覆盖面狭窄
当地媒体较为缺乏,对外公关事业相对落后,加上相关部门并没有很充分的这方面的意识,因此当地旅游信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扩散,相对丰富而有底蕴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
在网络信息占据信息传播的半壁江山的信息化时代,当地有关资源的网上信息却丝毫不够完善,这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是一项巨大的阻力。
3.5 对外部竞争的了解不够,对自身发展没有完整的规划
当地尽管景点丰富,但是还是由于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旅游事业的发展缺乏完整的规划与充分的认知,仅限于固步自封的发展,整体模式偏于封闭化,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其他相关地区的发展状况完全不予考究。使得该地旅游业的发展难以紧跟步伐与趋势,取得与时俱进、随机应变的发展。
以当地百亩桃林为例,当地居民知道本地区有唯美的桃林,也知道冠县有著名的梨园美景,但是显然当地几乎没有人想到以这两处为对比,从两处的比较中找出自身优势和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使得该处经济效益发挥到极致。
4 姜楼村旅游开发扶贫对策
基于对姜楼村的以上了解与分析,对于姜楼村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扶贫事业的推进,提出以下几点初步建议。
4.1 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建立旅游产业链
深度挖掘相关旅游资源,建立健全相关产业链,形成一条龙的完善旅游服务。当地各方面产品丰富,对美食等优势产品进行深度发掘,一方面将提升当地旅游竞争力,另一方面将对提高居民收入、落实扶贫事业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4.2 拓宽宣传渠道,树立特有旅游品牌
加强宣传,完善网上资料等相关宣传材料,把名气宣扬出去,更多的吸引游客。前文已经提到,姜楼村旅游资源丰富且文化底蕴深厚,但宣传公关工作做得相对落后,是当地旅游事业发展的一个巨大阻力。加强宣传、引得更多游客的到来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在有了市场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居民收入,发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扶贫作用。
4.3 科学规划,规范管理
规范村落发展规划,形成良好的村容村貌,给游客形成良好的印象,积极迎合美丽乡村建设。尽管景点丰富,但是游客的到来绝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景点的观赏,景区的可进入性影响因素中,当地居民的态度与当地社会风貌的状况是游客的一项重要体验。因此完善村落规划发展、打造良好的村容村貌成为很重要的一个项目。
4.4 区域内旅游协作,联合市场营销
与周边村落加强合作,打造联合营销战略,提高综合竞争力。尽管姜楼村本身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很多资源的开发都是与其他众多村落息息相关的,如沉沙池的建设,大部分土地占用都是来自周边村庄王小楼村,要想借此发展姜楼村旅游事业,加强与周边村落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相互合作,打造联合营销模式,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提升整体综合竞争力。
4.5 建立健全相关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
前文已经对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做出了详细论述,因此完善基础设施是该处提升旅游竞争力、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基础设施的完善本身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进而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成为旅游扶贫事业的一项重大依托。
4.6 培养重点旅游项目,形成旅游亮点
抓住自身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优势景点,推动其余产业的发展,打造几个突出亮点带动下的大规模旅游产业。当地景点丰富,但没有充分的旅游发展规划,使得各景点难以共同发展,因而打造几个主打旅游优势景点、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打造有主有翼的旅游发展模式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合理发展有重要意义。
[1] 毛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0).
[2] 王慧.旅游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
[3] 孙赫.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1).
[4] 郭清霞.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地理,2003,(4).
[5] 张建忠.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