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在腐败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2018-12-05林世和邓儿枫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公民监督

林世和 邓儿枫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1 网络反腐的内涵

1.1 网络反腐的含义

董豪认为:根本上说,网络反腐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监督方式,同样也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监督平台或者新的政府监督的工具,更多的是社会公众参与在其中并且为他们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一个巨大的空间。田湘波认为,网络反腐实质上是一种舆论监督;邵道生认为,网络反腐源自于百姓的“仇腐情结”和“仇恶情结”。即使是有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网络反腐是借助网络媒体舆论的一种反腐方式,更加体现民意、表现大众化。网络监督相对于传统的监督方式上有着很大的改变,是在大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民监督政府的新方式。

1.2 关于网络反腐的特点

龙俊认为,网络反腐主要有交互性、隐匿性、便利性三个方面的特点。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即时通讯的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具有交互性。现今的网络举报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举报者本人的信息与人身安全,体现出网络反腐的隐匿性特点。而网络媒体只需要有联网设备与网络即可进行传播信息,相比较于传统的电话、信函等方式更具便利性。

1.3 关于网络反腐的必要性

里克·斯塔斯赫斯特在《反腐败国家廉政建设的模式》中说到网络反腐是适应我国具体国情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丰富反腐的监督途径上,更加有利于党和国家内部的发展问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执政氛围。

大数据信息时代背景下,促使网络媒体在中国被广泛应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网络反腐的开展,其相对于传统的监督途径有着很大的优势。网络监督成为我国在反腐倡廉建设道路上有力的助推器,网络监督利用其特有的优势,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更具效果。

2 网络反腐的促进因素及争议

2.1 网络反腐的动因

胡庆亮在《网络反腐的动因、争议与治理》中认为:单纯只从思想教育上看,或许会存在短暂性的效果与影响,倒是这种状态是有限的且没有长效的。这就清晰地说明内部进行思想教育、倡导廉洁其作用是有限的,迫切需要其他方式进行矫正。网络监督不失为一种营造反腐倡廉的有利方式。一方面,在上访、打官司等传统的监督方式下,耗时耗力、程序上的缺点显而易见,而网络反腐明显发挥着其便利性等特点。另一方面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发展,精神需求更加强烈,民主意识地进一步增强意识同样是促进网络反腐的监督方式的重要影响条件。

网络反腐的监督方式可以说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孕育而生的,逐渐成为一种强力的新的监督方式。它大大加强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与积极性。公民通过网络来参政议政、监督政府,极大体现了公民的公众意识与主人翁精神,网络反腐监督也在人们的意识中显现。通过网络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参与政府管理与监督事务当中去,社会政策决策以及关乎民生等问题上的参与程度也明显提高。

2.2 网络反腐的争议

网络反腐虽然蓬勃发展,但是仍然受到一些争议,一些存在隐患问题上的争议问题也值得我们正视与思考。张书林在《党内民主: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工程》中说道:隐患问题的原因在于,第一是网民自身的素质上的高低与网民个体对事物正确标准容易受到知识与认知水平的影响;第二是网民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方面因素未必都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

网络反腐的争议问题中很深刻的表现就在于社会整体素质上的不一,社会舆论导向被不法分子恶意偏离,容易造成虚假造谣的声音。近期网络上冰花男孩事迹的网络传播过程中,其出发点是关爱困难儿童,但是网络却存在一些极不和谐的声音,比如“冰花男孩”最后为什么只有500元的爱心救济款?是否是镇政府背后“操作”?诸如等等的一些负面且不实的网络声音。歪曲事实、人肉搜索等一系列的问题让一些人产生不一样的声音,这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当今网络反腐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具体实际中不断寻求克服问题存在的措施与方案。

3 我国的网络反腐现状分析与思考

3.1 我国网络反腐的兴起和趋势

网络在人类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足迹。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中亦是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已然成为反腐败的一种重要渠道。王世轶在《网络反腐:权力监督的新形式》中说道:网络反腐在政府工作的众多事务上,都有可能在社会上形成庞大网链的新闻热点。公民对于贪腐官员的信息检索、人肉搜索上都通过网络来实行,乃至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起到了以小促大的作用。

网络反腐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日益受大众喜爱的新监督方式。网络监督方式的日益发展,贪腐现象也有了一定的遏制。如今网络反腐趋势已然成为潮流方式挡,网络监督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监督形式,对社会形成重大的带动与反响作用。

3.2 对于我国网络反腐的理性思考

运用网络对腐败问题的检举,带来的反腐败效果米显著且兼具多方面优势,但通过在大量的案例,也不难观察出其中也存在缺陷。

吴志敏在《断裂与重构: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利益保障》中阐述了其三点优点:首先,主体的多元化,进入网络的门槛较低,多元主体在网络上的声音具有广泛性的特点。然后,网络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即时通讯的技术是其传播周期缩短。最后,网络在传播后形成的热点,方便其时候追踪,引发全社会关注。但是网络监督方式下,作为监督主体的公民素质因素使网络监督也存在虚假、谣言的现状,严重扰乱秩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网络反腐的优劣势并存,这就需要客观实际的全面性思考问题。我们既不能忽视网络在监督政府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要看到网络监督存在的缺陷。在网络反腐的大势下,我们更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重视网络反腐平台建设,善加利用。同时网络反腐亦需要理想审视,客观评价,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

4 网络反腐的路径研究与解决措施

4.1 营造网络反腐的良好运行环境

打造和促进网络反腐的良好运行环境,需要从顶层设计与公民自身两个地方着重入手。第一,党和国家的反腐机关勇担责任,积极运用影响力对网络反腐的良性发展进行引导,让公民觉得反腐是真反腐并非假反腐,增强公民的信心,并且制定奖励与激励制度。在全国上下联动中,充分发挥网络反腐这一反腐“利器”。第二,公民的意识问题,公民对于网络反腐的态度也是是否可以打造网络反腐良好运行环境的重大因素,公民应该明确反腐是维护自身权利与展现主人翁精神的重要体现,正确理性运用网络反腐的武器维护自身利益,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形成网络反腐的有效环境。

4.2 将网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

我们不能仅把网络监督方式作为唯一途径。网络监督是在网络上进行检举揭发的监督行为,这就表明它是存在缺陷的,网络监督检举同样需要有其他监督机关与机构的参与,才能更好更加及时的腐败分子作出惩治。网络监督是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的新型且便利的形式,但仍然需要网络监督与检察机关内查等其他监督形式相结合起来,更好的社会正义的氛围,对营造反腐倡廉的社会氛围愈加有利。

4.3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董才生在《“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在当代社会的建构》认为:从众多政府与网络监督互通互助下的案例可以看出网络反腐的力度之大,影响之深。网络传播的速度快速与影响范围巨大,但其中也迫切需要一种科学制度去维持一种正义实在的反腐言论与行为。

为使网络上更加和谐的“声音”规范有序,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刻不容缓。国家倡导依法治国,法制建设是一大重点。我们既要支持与保护公民运用网络监督维护自身权益,也要以法律来规范公民在网络上的言行,规范公民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公民的正义之声给予支持,同样对于恶意诬陷等不诚实行为进行惩治,为营造良好的网络反腐的环境做出法律上的保障!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进行支持与保护,充分发挥其重要积极的作用。网络反腐只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实现网络反腐高效的凸显效果。

4.4 加强区域与国际的合作

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区域与国际的合作也不断出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直观体现合作的重要性,网络反腐同样需要合作机制。创建网络反腐的合作机制对于政府腐败人员出国躲避等行为进行遏制有着很大的作用。近些年政府腐败分子外逃致使无法及时处理,迫切需要与区域与国际建立合作与协助机制。

5 结语

网络监督作为新时代的一种强有力的监督方式,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网络监督的作用,虽然在现阶段其仍存在一些弊端,这迫切需要结合客观实际去改造与完善它。第一,加强建设更加公开的阳光政府,重视公众意见,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与威信,提高网络监督的效果。第二,加强网络反腐法制建设。在法律制度层面上进行完善,加强网络监督的反馈机制建设。第三,提升网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重视网民的素质提升与教育。最后,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的提升是发展网络监督的物质基础条件,不断完善互联网信息技术。值得深思的是,推动网络反腐的一种良性发展态势,更需要政府、公民道德与理性的对待。

[1] 董豪.网络的反腐的制度困境与路径突破[J].南洋理工学院学报,2003.

[2] 田湘波.网络反腐:一种新的舆论监督手段[N].检察日报,2008-09-09.

[3] 龙俊.网络反腐研究综述[N].检察日报,2009-10-06.

[4] 里克·斯塔斯赫斯特,萨尔·T·庞德,杨之刚,译.反腐败—国家廉政建设的模式[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 胡庆亮.网络反腐的动因、争议与治理[J].广东工业大学报,2010-10-05.

[6] 张书林.党内民主: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工程[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3).

[7] 王世轶.网络反腐:权力监督的新形式[J].江苏省行政学院报,2012-10-13.

[8] 吴志敏.断裂与重构: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利益保障[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1).

[9] 董才生.“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在当代社会的建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6).

猜你喜欢

公民监督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欢迎订阅《公民与法治》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