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分析高校教师压力现状
2018-12-05郝芳
郝 芳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1 问题提出
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教师的压力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教师压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校教师的压力不仅包括教学工作量问题,还有科研完成量,薪酬水平,职称评定,各种岗位的人际关系压力等。如何保证教师教学状况的良性发展,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亟需找到一种统计方法来分析教师压力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从众多的调查数据中把教师压力的因素可视化出来,对我们下一步采取措施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在研究压力的文献中发现,大多调查问卷收集的有关教师压力的数据都是报表型数据,较为重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描述,如果我们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能够体现出数据本身的特征,也就是造成教师压力本身的因素,即如何更加全面描述和分析这种现象。本研究力求对数据的多维复杂性进行可视化处理。另一方面,数据分析的对象是特别多的数据,信息量大,类型表达多,处理众多的繁杂数据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一大挑战。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可视化方法来处理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发现更多的细节,大大优化了之前随机采样的粗略结果。
本文对教师压力的来源和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创新性的策略和深远意义,为教师如何应对压力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指导。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得出的数据更加准确,可信度高。对高校教师而言,要帮助他们评价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同时要促进高校教师的思维和反思,强化自己的职业身份和责任感,增强自己的归属感,更好地履行高校教师职责。
2 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特点
本文采用以数据可视化的研究方法为主,定性定量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是加入了可视化的数据分析,把得到的结果用数据地图和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加直观明了。这种方法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包括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视觉化。课题组研究的数据资源并没有完全依赖于数据生搬硬套结果,而是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问题充分理解,从广义的视觉出发,在情境中理解事件,探讨形成这些想法的原因。第二,描述化。可视化研究是一种描述性的研究。在收集描述性数据的过程中,课题组试着用尽可能丰富的资源,分析获得的数据,从而重构数据。这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点,正是这一步的分析处理,使得源数据在这种建构下被记述和转录。第三,归纳性。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学归纳,整合和细化分类数据。在分类处理中,还增加了统计软件处理,使数据分类更加系统可行。这种方法形成的理论框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更为严格,并基于相互关联但分散数据的收集。这使得理论框架扎根于数据分析的结果,理性而严谨。数据可视化的方法不是把已知的图片或地图组合起来,而是构建一个地图,一幅图片,或者一幅已经被数据充分证实的地图。数据分析的过程就像一个漏斗,开始时,一切都是未知的。这是一个混乱的状态,而加入了大数据处理方式后,漏斗结束时刻才有了方向性,进而提出特定的问题。
这种研究特点,不仅找到了共性压力,还对隐藏的深层次原因、个性特征进行挖掘。动态地了解分析高校教师压力现状。
3 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分析教师压力来源
通过可视化数据分析的结论,以及前期的文本搜集、编码处理等工作,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压力源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其特殊性,压力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调查结果表明,每个人由于自身的教育、知识和背景而对压力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对文本和关键词的仔细分析,课题组从不同的压力源中找出了共性问题,并加以分析,针对教师压力源分为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归纳。
3.1 科研工作
科研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同层次的高校对科研水平的要求不同,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高校改革后,被划分为学术性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各高校都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也对高校教师的学术要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研积分成了大多数高校老师评定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衡量科研工作量的指标主要就是发表论文、申请科研课题,并且要求发表的论文基本和申报科研课题的级别直接挂钩,这些硬性条件和要求无疑给高校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高校的重要职能不仅是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也是一项重大任务,也是青年教师上岗工作的基础工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等重要,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缺一不可。一个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在备课上所花费的实际是相当多的。不仅要把课本备熟练,而且对其中的各种引文以及拓展知识应用自如,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都需要花费时间。而科研不是一个快活,它与教学的方法不同,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这需要时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脑力工作,还包含了知识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是积累经验和前期科研成果不断堆砌的过程,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迸发出来的灵感和创新。许多教师在面临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时,往往处于一种迷失的状态。两边都想抓,但结果是两边都抓不住。精神和体力的双重付出,使他们在心理压力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工作,身心压力倍增。
3.2 人际关系
教师的教授目标是学生和年轻人,这需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特别是对年轻教师。人际关系牵扯到同事和学生的处理问题,这使他们对应的压力也不尽相同。具体分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教师与所在院系的人际关系。日前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多是经过本科或者研究生教育后直接上岗的,可以说是从学校的金字塔进入了有一个学校的大门。这些青年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他们的个性影响着他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成为每个人评价的主观指标。这些青年教师往往更理想、更书生气。对现实的不满导致了工作动机的减少。青年教师在面临教育、职称、住房等实际问题的同时,也面临着有限资源竞争的加剧。
二是学校管理者忽视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管理者往往更关注教师所做的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如课时数是否完成,学生是否优秀,科研成绩是否达标。管理者往往停留在这些数量的指标上,忽略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再加上团体交流的机会有限,青年教师外出和培训的机会也十分有限,青年教师在这种局势下很难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随之而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畅,很多青年教师为此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不良的人际关系造成了他们没有安定的感觉和归属感。
三是师生关系的压力。师生关系是教师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长期交往中相互理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而目前高校中的师生关系呈现出漠视或者对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与学生仅仅依靠所谓的反转课堂或者点名机制来强制性维护,则师生关系必将转变成一种对抗和漠视关系,这种恶性循环的僵局,直接加重教师职业压力。
四是青年教师对工作要求过高。过高的自我期望值和残酷的现实状态不匹配,他们的热忱得不到工作带来的满足感,这种关系失调后就及易造成工作压力过大。从而造成心理上的落成,如果此状态长时间没有改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就会降低,进而产生职业倦怠和一些消极情绪。
3.3 薪酬待遇
高校教师往往肩负着双重的责任,不仅要为教学做准备,要进行科学研究,还要为社会和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活动,付出比回报更多,高报酬应该高回报,但现实并非如此。中国高校教师工资普遍不高,如果要写文章,很多刊物是要版面费的,如果要写课题,又有很多职称和条件的限制,很难申报到省级以上的课题;外出培训讲座的机会也少之又少,他们心中有着很多的无奈和不满。
通过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分析,直观形象的找出高校教师的压力源,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本文让数据说话,辅助我们进行更深入精准的分析,发现并指导我们正确分析教师压力来源以及对压力正确转化。
[1] 刘晓明.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管理[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 张雁华.论文化反哺视野中师生关系的特征[J].教育导刊,2002,(11).
[3] 马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4).
[4] 鲁小彬.大学教师心理压力和困惑的调查与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16).
[5] 马晓燕.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成因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9.
[6] 周嫣然.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可视化应用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11).
[7] 宗威.大数据时代下数据质量的挑战[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