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担保业务风险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2018-12-05

金融经济 2018年14期
关键词:对象贷款企业

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入到企业经营当中,大大刺激了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力度,并由此促进了我国贷款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据此,我们有必要对担保企业的业务风险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一、现阶段担保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

从当前来看,出于对担保难度、收益周期等方面的考虑,我国担保企业的承保对象大多为中、小型企业。通常的,在担保企业履行担保义务,并促成业务对象成功贷款后,担保企业会按照3%的比例收取担保费。这也意味着,当发生业务风险、需要进行代偿时,担保企业则需要用同等金额的30笔业务收益来弥补。由此可见,当前担保企业的业务风险主要是由“代偿”这一行为产生的,即与业务对象有关。具体来讲,现阶段担保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这一风险类型又叫做“真实性”风险,即一些别有用心的小规模企业通过虚拟蒙骗、伪造信息等手段,隐瞒其真实的经营状态和偿还能力,进而骗取担保企业的业务信任,造成担保企业承担风险。例如,在2011年的“无锡一洲集团骗贷事件”当中,一洲钢材贸易集团董事长李国清失踪,后查明其已携家人卷款潜逃至澳大利亚。此时,该公司的总资产仅为1亿余元,而其负担债务已经高达10余亿元,使与之相关的担保单位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

第二,资金用途不对称的风险。若业务对象的实际资金用途与其对担保企业、贷款机构的承诺不相符,即会形成一定的风险问题。当这一问题发生时,作为业务对象的借款企业很可能将贷款所得投入到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当中,进而无法获得较稳定的经营收益预期,使得担保企业与其一同“冒险”。通常来讲,当业务对象对资金用途有所隐瞒时,其势必会清晰地了解到实际的资金用途无法获得担保企业或贷款机构的审核通过,也就意味着其后续行为存在高风险性甚至不合法、不合规属性。这样一来,担保公司所有的尽职调查也都将失去意义,因为无论业务对象企业的主营业务前景如何好、稳定性如何高,都与其实际的贷款偿还能力没有关联了。

第三,贷款期限的不对称风险。这一风险类型也可叫做“流动性”风险,即业务对象由于资金的流动性需求或特点,无法及时变现并进行贷款偿还时导致的风险问题。从当前来看,“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担保企业涉及到的业务对象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其所能获得的融资期限大多较短。此时,一旦业务对象企业将需要短期偿还的资金投入到长期项目的运作当中,势必会导致资产变现与贷款偿还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缺口,进而对担保公司的业务安全造成威胁;其次,若业务对象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差,会导致其大量的资金资产被“困”在器械、设备当中。这样一来,其可灵活调动的流动性资产也就相对较少,对其偿还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并造成担保企业的业务风险问题。

二、担保业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

(一)做好业务对象的优质化考量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得知,担保企业面临的风险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业务对象企业,即贷款行为中的借款方。由此,要想实现业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担保企业就必须要在业务实施过程中“擦亮双眼”,保证业务对象的优质化。具体来讲:

首先,要从“优质行业”中选取业务对象。从当前来看,大多数担保企业在实际的业务运行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多种行业企业类型,且往往跨度较大,最终甚至形成了“干一个项目学一个行业”的调查工作情况,一方面会对担保企业的工作人员造成很大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担保企业人力、时间等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由此,担保企业在进行业务风险控制管理时,可从若干个行业企业中挑选出一个或几个重点类型,并转而实施出针对性的担保业务行为。例如,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技术等行业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使得该领域企业大多保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此时,担保企业便可将业务眼光放置在“科技金融贷”这一贷款类型当中,并选取排名靠前、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洽谈合作,实现优质行业、优质对象的选择,进而做到“真实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的有效规避[2]。

其次,要拓宽业务对象相关信息的采集渠道。在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担保企业对用户质量的分析已经逐渐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采集。此时,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出现,担保企业相关人员应加快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结合各类“统计分析报告”、“行业展望报告”、“大数据分析报告”等数据内容支持,分析出业务对象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动态,进而判断出业务对象的经营能力和资产流动能力,实施出有效的担保业务决策。

(二)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根据我国央行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末,我国担保行业的从业机构已有8643家,从业人员高达108128人,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23%之多,在提升我国信用水平、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担保行业的日益发展,其领域内各类公司的业务范围、担保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其所面对的客户量级也愈来愈大,为业务风险的扩大埋下了隐患。

为此,2018年4月9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自成立以来的第一份法律法规《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银保监发【2018】1号文),从许可经营、融资担保责任余额认定、融资担保公司资产划分及比例确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合作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借鉴银监会对银行在资本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监管,提高融资担保公司监管的“精细化”程度。

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之下,担保企业除了做好业务对象的优化选择以外,还必须建立起科学可靠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应对流程,以此实现风险管理经验的不断总结渗透,并做出及时、有效的风险识别和应对手段。具体来讲:

首先,要建立起动态化的风险防范体系。所谓“动态化”,即要求担保企业必须做好保前调查和保后跟踪两部分工作。第一,保前调查可采取小组制,并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审核批准,在确定业务对象提交的信息完全无误后,才可对其贷款行为做出担保;第二,保后跟踪调查工作应落实到专人身上,并保证每个业务项目只有一个调查责任人,以此实现对业务对象企业资金用途、经营状态等信息的动态采集,及时发现可能引发风险问题的因素,并做出协议撤保、联系借贷方等应对手段。

其次,要建立起全面化的风险应对体系。作为专门经营风险的行业机构,再优秀的担保公司都不可能实现风险问题的完全规避。所以,担保公司还需要建立起科学、合法的风险应对体系,对风险形成后的追责、追债、诉讼、处置等一系列程序作出支持[3]。

最后,要建立起政、银、担协同合作的风险管理体系。为了进一步实现业务风险的有效分散和控制,担保企业还应积极加强与银行机构、政府部门的合作联系。例如,在我国重点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助保金”这一新兴贷款业务被催生出来,并起到了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在这一类型贷款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会提供出一定的“风险补偿金”为借款企业做出增信支持,以此降低银行机构对企业的担保要求。这样一来,一旦企业因经营不善或流动资金缺乏等问题而不能按时偿还债务时,政府便会给予一定的支持,从而降低担保企业面临的代偿压力,做到担保业务风险的有效分散。

(三)重视风险控制人员的引入和培养

从当前来看,任何一个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最终都必须要回归落实到“人”这一要素上。由此,在实现担保业务风险控制的过程当中,企业一定要提升自身的风控团队质量,做好综合素质人才的引入和培养工作。现阶段,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风控人才的素质水平:

第一,专业知识。由于担保企业的业务风险涉及到法律、金融、经济等多种学科方面,所以一个优秀的风控人才既要通晓外语、担保法、物权法、国际担保案例、经济理论等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宏观经济分析、公文写作、信息技术、统计分析、业务规划等实践性知识,以此完成业务风险的全面预防和及时应对;

第二,专业眼光。担保企业的业务工作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其与市场波动、市场前景、国家政策、企业经营等多种变量因素有关,所以风控人才还必须要保证自身工作眼光的敏锐性、前瞻性和联系性,从而快速、准确地分析出业务对象的整体质量,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动向趋势,为担保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保障。

三、总结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在银行整体的信贷体系当中,中小企业属于危险系数较高的群体。由此,作为连接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中介者”,担保企业势必也会面临一定的业务风险。所以,在实际的业务运行过程当中,担保企业必须要做好真实性、流动性等各类风险问题的预防和处理工作,积极实现业务对象质量的优化,并构建出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为自身的经营效益做出保障。

猜你喜欢

对象贷款企业
神秘来电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