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改增”对银行业的影响
——利润视角的分析

2018-12-05徐绚丽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

财会学习 2018年23期
关键词:营业税财税金融风险

徐绚丽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1]。将之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财税体制改革部署对应,不难发现财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克难的阶段,那么财税体制改革与银行业有怎么样的关系,咱们先从银行业的现状和特征入手分析。

一、银行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现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银行业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和现状,从某种意义而言,国家控股银行是社会主义的独有产物,又或者说国有银行是中国特色的银行[2]。

(一)银行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尤为明显,从最早的国家四大银行到现如今的股份制和地方性银行鳞次栉比,多数地方性股份制银行也由曾经小规模的城镇信用社、乡村合作社演变为如今具有一定规模、一定资产运作能力、一定资金流转量的现代化银行。根据国家银监总局2017年统计公报,全国银行业融资规模存量为17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2%;贷款余额为119.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

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整体向利好趋势稳定发展,从数据来看,存款和贷款均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而按照墨菲系数定律,这个增长量级已经相较十年前增长了100%,也就意味着存贷体系在我国已经呈现出平稳推进的整体态势,银行业发展也良好健康。

(二)银行业基本特征

1.商业银行的稳定性

不同于资本主义由资本家进行控制的银行,我国股份制银行大多由国家控股,这种股权控制的好处就是稳定性油然而生,也正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特征。

2.金融风险正在消退的低风险性

从央行对于存贷款利率的基本控制可以看出,资本市场中存在的诸多不稳定因素并不能必然性导致银行业的动荡,在国家对金融杠杆进行必要管控的条件下,金融风险已然被有效控制,由此降低了整体银行业的风险性。

3.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转变性

鉴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于财税体制改革的整体战略,当前我国银行业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历史定位,需要依靠电子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物联网的综合利用,依托“供给侧”改革的大前提,做好转型升级。

二、财税体制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

财税体制改革无疑是从国家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角度进行的最有利方式,而“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增值税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最根本体现。

(一)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

具体说来,“营改增”是在2016年开始进行试点,2017年全面铺开的一项税收体制改革方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出保证,即“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由此不难分析得出,财税体制改革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1.财税体制改革可以确保政策红利到位

“营改增”从一定意义而言,是为了实现增值税链条的全面闭环,这种机制可以理解为对于税收红利的根本性释放。全面推行“营改增”之后,财税主管部门针对新纳入增值税征收的四大行业存在的业态复杂、税收细节多等特点,实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从根本上体现了政府部门在营业税改增值税工作上的与时俱进。

2.深化内控防范税务风险

由于扩大的征收范围,减少了重复征税,所以说从根本上有助于地方税收的增加,换句话说就是增加了一般性公共财政收入。而财政收入的增加,无疑从侧面助于地方性政府债务危机、地方性金融风险、地方性养老基金缺失等问题的解决,由此可以简而言之,财税体制改革是防范税务风险的有力保证。

(二)“营改增”对银行业的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前,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为税率同营业额的乘积,税款上交各地方税务局,属于地税管控范畴。改革后,计税依据发生变化,特别是管控机关的变化,直接导致地方性税收变为国家性税收,从这一层面来说,我们可以对“营改增”之于银行业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

1.“营改增”影响银行盈利能力

银行业的营业税一般是按照5%的比例征收,至多可以降至3%,增值税率为6%,并且整齐划一,即所有的金融机构均按照6%进行增值税征收。那么无言自明,无疑增加了银行业整体的缴税负担,进而从一定意义上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2.“营改增”影响银行营业支出

“营改增”全面推行以来,从目前税负总量来看,全国2016年与2017年营业额税收下降了72亿元,下降幅度10%。反观增值税,必然性得到增加,直接增长量级为200余亿元,增幅超过60%。银行业的整体税负金额有所增加,加之逐年增长的人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等因素,表明银行业的营业支出增加在3~5%之间。

3.“营改增”影响银行经营结构

对于银行业而言,“营改增”的影响其实很大。从整体税收体系上来看,增值税属于价格之外的税收,主要影响主营业务收入、企业所得税、金融产品增值税等走向,从而直接导致银行业的资产运作、金融风险规避、会计核算、查点清盘等一系列正常业务的开展,同时也对银行的整个金融管控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导致经营结构和产品的变化[3]。

三、银行业施行“营改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银行业进行财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994年,我国开始推行增值税,所谓增值税,其基础内涵是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作为计税依据的一种流转税,简而言之就是对于产品增加值的一种税收政策性削减,对差价的合理性管控。对于银行业而言,由于存在存贷款之间的利率差额,势必导致银行业整体由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变,也可以换一种思路,即当贷款利率绝对值低于存款利率绝对值时,银行业将不存在对于增值税的征收,否则,对于银行业的“营改增”便势在必行。

(二)银行业施行“营改增”的可行性

在原有的营业税体制管控下,银行业始终采取申报模式,从而导致很多银行在资产核算、查点清盘上都不够规范和专业。增值税的征收对银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从成本核算上弄清楚,另一方面也要对现金流转和资本运作更加明晰,由此可见,银行业实施增值税存在着内在的可行性要求。

(三)银行业针对于“营改增”的建议

不难看出,银行业进行“营改增”是大势所趋,而对于银行业整体提出的更高要求则需要有进一步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例如在增值税的纳税范围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必须加以细化和明确,所有金融机构按照6%的增值税进行缴税,无疑从根本上增添了乡村金融机构的负担。

又如发票管理制度上,增值税实行以票抵扣制度,换句话说是对发票管理的严苛性规定。但无疑对于银行业而言,增添了过多的基础性成本,进而间接导致商业银行整体的收入降低和支出增加。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营改增”有效的解决了营业税重复征收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说“营改增”增强了银行对金融风险的管控力度,我们还可以说“营改增”对于地方政府财税收入有了本质的提升。但在财税体制改革的大前提下,伴随着当前经济复苏,更需要考虑的是金融风险与债务危机如何通过非财税收入的方式来避免和解决,单就“营改增”而言,可能我们做的还不够。

猜你喜欢

营业税财税金融风险
如何做好公立医院财税管理
企业财税信息化管理应用研究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财税政策助推贵州精准扶贫探讨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从“两会”看财税改革走向
浅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金融风险
中央营业税暴增30倍 特殊时间段的特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