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校园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2018-12-05黄世伟屈小琴杨廷瑜李尔彬
陈 思,黄世伟,屈小琴,杨廷瑜,李 欢,李尔彬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40)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 99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 830万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2017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近半数的企业在网上开展在线采购/销售业务,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企业比例超过30%。每个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将互联网技术转变为有效生产力。校园营销活动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的一部分,如何利用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也成为其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
另外,大学校园是一个较为独立和稳定的场所,大学生特殊的身份和生活内容,使其拥有其他消费人群不具有的消费能力,加之先进的文化维度、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对于新鲜事物的渴望,使其需要更为便捷、高效的市场营销方式。同时,又由于校园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发展面临瓶颈,想要进一步突破,必须创新。这也成为校园营销模式创新必然要求。
二、校园营销的现状
从近年大学校园中面对大学生的营销活动来看,校园营销活动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能够适应大学校园市场的消费集中性的特点,有效传达产品信息;二是一部分有远见的商家会刻意增强导向性和连续性,通过开拓校园市场为未来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形成对本企业产品的消费潜力;三是满足大众消费要求的同时,适应大学生消费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群体的要求。大学生在年龄、经历、价值观等方而具有共性,因此在消费上具有从众心理。但由于大学生来自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些人强调个性与自我表现,自我意识较强,追求个性独立,又会形成独立的小众市场,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个性主张,因此在消费需求上又呈现多元化。四是重心放在消费热点,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集中消费需求。
三、校园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目标不明确
目前企业校园营销活动的大概可划分为企业与校方合作和企业赞助冠名这两种模式。企业为提高产品销售量、提升企业形象而开展校园营销。为提高产品销售量,企业一般会与校方合作,如承接校方针对学生的基础业务;通过校方来推广一系列服务,如银行卡业务;通过与校方勤工助学中心合作代售产品等。为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大多会赞助冠名学校的大型活动、学生比赛,设置奖学金,科研基金等。然而,企业要想成功获得这些机会,并获得学校的支持,还是比较困难的。
(二)对细分群体缺乏针对性,缺乏创新
首先,专门大学生市场开发的产品和服务并不多,与大学生实际需求没有紧密联系的产品和服务自然没有强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大学生接触媒体与普通大众差距较大。第三,在校园内进行的推广工作都是走传统的营销方式。最后缺乏长远的企业愿景和品牌策略,在开展校园活动中,大部分企业只注重产品的销售,推广也只是进行单纯的促销产品,未能站在建立品牌形象来提升企业形象的高度与各种促销活动。
(三)学校后勤管理部门的支持力度不足
一是由于缺乏基础设施,许多高校在校园的总体规划中对校园企业并不重视。从而导致校园企业的规模太小,校园营销的类型和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次,市场不够活跃。许多高校对在学校设立企业的要求非常高。虽然保证了学校管理的绝对权力,但也导致一些管理者在业务过程中不求进步、不思进取,甚至利用学校内部的垄断力量来抬高商品价格,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压力。
(四)产品推广受阻碍
专门为校园市场开发的产品和服务并不多,由于缺乏发展年轻人市场的理念和开发能力,企业很难真正接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开拓年轻人的市场。缺乏企业长远发展的愿景和策略,在开展校园活动中,大多数企业只关注纯粹的促销产品,活动和活动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对品牌积累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五)信息渠道受阻
大众媒体的优势是普遍性,但这种优势在校园营销传播中很容易成为劣势。大多数校园传播依靠传统的营销方式,比如传播产品广告,赞助活动。企业像打散弹一样地向大学生们发出一些传播讯息,分化程度不是很高,既没有规则也没有创造力。以普遍性和琐碎性为特征的销售修辞,甚至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
(六)不良竞争现象频出
部分学校仍存在或变相存在将学生手机与“校园卡”进行强制绑定的问题;个别地市运营商与部分学校签署排他性协议,存在不让竞争对手进人学校校园营销的情况;部分高校向电信运营公司收取“好处费”后带有明显偏向性,导致出现变相排他竞争行为。
(七)交易安全缺乏保障
校园交易可控性薄弱,很多大学生由于操作不规范,个人信息在网上交易时很容易被盗用。另外高校实时预警监测机制不够完善,无法评估潜在的交易风险,缺乏应对的能力。
四、校园营销的创新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创造联合产品消费
大学生群体具有数量庞大、消费集中的特点,并且被互联网高度连接在一起。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打破传统的消费定式,把不同产品消费关联在一起。在衡量其消费能力时,不仅考虑其现实消费需求,还应考虑潜在消费能力。为提高当前大学生群体消费能力,商家可以推出联合销售的产品。大学生群体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活跃、且正处于产品消费向品牌消费的过渡期,是培养品牌忠诚度的最好阶段。商家抓住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就掌握了未来几年的市场话语权,这也要求商家明确市场定位,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风格,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体验。
(二)利用互联网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大约五小时,占一天全部时间的22%(《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因此面对大学生的企业,应更多地利用互联网实现校园营销模式的转型升级,特别是运用电子商务理念创新销售方式、丰富营销渠道,最大程度的提高营销效益。同时,通过现行流行的微信公众平台、手机APP、校园活动的特殊赞助等方式,帮助企业近距离接触广大消费者,及时有效了解大学生的消费需求。通过网络购物,扩大互联网+的影响力,使其深入人心,激发大学生的消费热情。
校园内的商家既可以从当地的批发市场进货、从生产厂家直接进货,也可以利用电商平台和海外代购平台进货。在物流配送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招募大学生,通过和学子之家、勤工助学等相关机构的合作,增加了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服务岗位,力求保证送货到寝、需求第一的原则。
(三)利用互联网加大促销力度
过去商家大多通过发放传单、广告、优惠卡进行宣传,在上课、下课等人流高峰期在学校主干道两旁派专人发放传单;在学校广告栏、学生公寓门口张贴小广告;在图书馆、自习室等学生较为集中的地区发放优惠卡等等。
在互联网时代,商家可以通过开设网络宣传平台进行促销。商家可以联系流量多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和一些直播平台不定时的进行相关产品的宣传活动,结合产品的产地特征、流行元素的特色抓住关注者的眼球,扩大自己的客户群体。也可以与联系与大学生联系紧密的机构合作。例如利用5Q、ChinaRen校友录、占座网这样的专业校园网站,商家可以和校内校外类似联创的相关组织合作,引进一些好的创意创新模式、方法把产品推介出去。
另外,可选择在消费者最常触及的场所设置视频广告,包括宿舍大堂、运动场和食堂视频广告、以及网络CBS和校园网等,利用互联网将广告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综上所述,体现企业竞争力的是营销策略的选择,在校园营销中,要想抓住大学生这一消费市场,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营销模式,创新营销模式,因此校园营销亟需结合互联网实现进一步的变革。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运用互联网工具,采用网络运营模式,打造高效的交易平台,创新校园营销模式,帮助企业转型。
[1] 杨东京,许 昕.大学校园市场现状分析及营销建议[J].市场研究,2016(6).
[2] 司丽军李倩蓉.“动感地带”品牌重庆校园营销策略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 张旭波.论移动通信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J].现代管理科学,2004(4).
[4] 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
[5] 杨忠华.浅谈APP技术在当代大学校园中的可用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6).
[6] 周生生.我国校园营销探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