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职业院校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18-12-04张玲
张玲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创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中间有一个时间段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要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内化吸引并自我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或观点。即“对分课堂”教学法把“教”与“学”清晰地分为了三个过程: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在《机械制图》《汽车材料》教学课程中,笔者尝试运用该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一定效果。
一、精心准备,布置任务
对分课堂实施的三环节是:教师精讲,学生课后学习,小组讨论。因此作业的布置是关键,理想的作业是难度适中,学生容易上手。通过对课程的认真研究与分析,在《机械制图》课程实施对分课堂时,笔者精心编写了《机械制图学案》,在学案中,把每个知识点编写成一个任务,每个任务的学案分为三部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复习检测、预习导学、任务训练;学习反馈。
有了《机械制图学案》做导向,实施“对分课堂”时,教师讲授第一部分“学习目标”,学生讨论交流第二部分“学习过程”,最后教师解决第三部分“学习反馈”(包含学生学习总结)。《汽车材料》课程在实施对分课堂时,笔者拟定以一台丰田卡罗拉轿车为任务,让学生查找这台小轿车所有零件的材料。
二、确定“对分课堂”的章节及任务
由于是新的教学模式,没有实践检验过,为不影响教学大纲内容,笔者根据不同课程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实施对分课堂。
《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章节多,知识点上下关联密切;而《汽车材料》内容简单,各知识点关联不大;经过反复认真思考与分析,笔者认为《机械制图》课程60%的内容还需采用项目教学法、边讲边练法等,40%可采用对分课堂教学。因此,笔者先初步拟出对分课堂的章节及次数,然后根据实践的成效再做调整,而《汽车材料》80%的课程可采用对分课堂来教学。
三、“对分课堂”的实施
对分课堂有5个环节,分别为讲授、独立学习、独立做作业、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具体实施有两种形式:隔堂对分与当堂对分。隔堂对分即讲授和讨论发生在两堂课上,教师精讲一节在第一次课堂,学生讨论一节在第二次课堂。当堂对分即一节课中完成教师精讲(20分钟),然后给出相关的思考题或习题,学生之间彼此不交流,进行5分钟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小组讨论8分钟,全班交流7分钟。
在具体实施中,《机械制图》隔堂对分应用较多,《汽车材料》两种形式都应用。具体过程如下(以机械制图为例):
(1)学生分组:全班共56人,按照座位4人一组,共14组,每组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名字。
(2)精讲一节课:《機械制图学案》中对应项目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导向。
(3)任务布置:《机械制图学案》中对应项目的任务训练及课后训练。
(4)对分课堂运用: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绘制零件图,识读零件图,因此作业大多数是画图题,《机械制图学案》中的任务训练都是简单而基本的画图题,学生的任务主要是探讨绘图的原理,绘图的技巧,从而完成工作任务。
按照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分组讨论(20分钟),针对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抽查三个小组的答案,让学生把正确的答案在黑板上画出来(15分钟),最后教师评讲(5分钟)。
四、实施过程中的效果
1.学习目标明确,教学成效显著提高
对分课堂上,教师先精讲,学生在教师课堂讲授后,对章节内容形成基本框架,也理解了重点、难点,课后的内化吸收效率高、效果好。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学习,达到对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解,确保能够有效参与课堂讨论。
《机械制图》课程以《机械制图学案》为导向,《汽车材料》课程以查找一辆小轿车材料为案例,课程所布置的任务都非常明确,对分课堂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课后吸收,课堂讨论,教师评价四个环节,学生对知识点的内容都能较好地掌握。因此任务完成的效果显著提高。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
对分课堂融合了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符合个体知识获取的认知心理,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实质性飞跃,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机械制图》对分课堂中,大部分学生能投入到讨论中去,认真探讨作业的解决方法,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在《汽车材料》对分课堂中,笔者还鼓励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查找资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的劲头十足,同学之间讨论热烈。
3.课堂管理更轻松
课堂讨论式学习是一种能让学生表现自我、肯定自我的教学方式,对分课堂是教师先讲,学生回去吸收,然后再来讨论,这种讨论是有了知识储备再讨论,准备充分,讨论有针对性;本次课讨论上次课的讲授内容,课堂讨论有备而来,这是对分课堂与传统小班讨论课的根本不同,也是对分课堂的核心创新点。因此,学生参与兴致浓厚,睡觉现象减少了,学生积极发言,课堂纪律变好了。教师在管理课堂方面轻松多了。
4.考核评价新颖,深受学生欢迎
对分课堂在考核方法上,灵活多变,强调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成绩除了作业完成的情况,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课程评价也不同。《机械制图》是逻辑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汽车材料》是知识较零散、难度较小的一门课程;因此,《机械制图》课程评价以个人完成学案任务训练为主,小组协作,小组完成任务为辅;《汽车材料》课程评价以小组完成任务为主,个人完成任务为辅。教师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
五、对分课堂在机械课程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分课堂需按不同课程区别对待
对分课堂如何运用?运用在哪些章节?
(1)通过两门不同课程的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运用对分课堂时要针对课程特点拟定对分课堂的章节及次数。机械类课程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逻辑性强、上下联系密切的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数控技术》等;这类课程近几年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偏多,而且效果显著,如果能把对分课堂融入项目教学法中,是不是更好呢?通过实践,笔者发现难度较大,因此这类课程对分课堂的次数适当少些。
另一类是知识点多,内容较零散,即相互间联系不大的课程,如《机械基础》《金属工艺》等,因为这类课程的知识较单一,学生学习每一章节不需上下连贯,因此课堂讨论的作业容易布置,这类课程实施对分课堂次数可安排多些。
(2)近几年,机械类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开设多;实训课增多,理论课学时减少。对分课堂效果较好的是“隔堂对分”,但如果“隔堂对分”用得多了,每个任务占用的时间就增多,势必影响课程进度,从而影响知识的整体性。因此,对分课堂运用的次数要根据学时把握好。
2.对分课堂中任务的布置难以把握
学生做作业已成习惯,教师布置的问题,如果太浅,学生在晚上就可以完成,实施对分课堂讨论时,学生因为已完成作业,因此讨论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学生无所事事,在课堂上讲话,打闹;如果问题太深,学生课后无法完成,实施对分课堂讨论时,因为任务难度大,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当讨论不出结果时,便会坐等教师讲解。教师如果详细解答,由于时间短,学生理解有些困难,任务完成得不理想,而本课程的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的,在某个问题卡住了,后面的问题就无法进行下去了。教师左右为难,如果把知识重新讲,学时又安排不过来。若不讲,这些知识点的缺失将严重影响到下面环节的学习。讲课的时间多了,讨论的时间少了,就不像是对分课堂了。任务的深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地调节,而合理又适当的调整给任课教师增加了教学难度。
3.学生学习知识的达标程度存在忧虑
以《机械制图》对分课堂为例,《机械制图》的作业大多数都是画图题,而且知识点是丝丝紧扣的,即使笔者的教学理念是“以学定教”,降低要求,降低难度,但是必要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考核可以灵活,但是课程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是必须完成的。对分课堂注重课堂精讲,课后学生自行学习吸收,但是中职学生主动学习少,存在许多同学课后不查资料,不看书的弊病,在对分课堂上,这些学生在讨论课时,没有参与活动,全程无声,开小差,课堂的交流与讨论就变成空了。日积月累,这些学生对课程学习渐渐失去兴趣,学习跟不上,无法达到学习目标。
对分课堂是2014年才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模式,每一种新事物出现都要经过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才能成熟。传统的讲授法是教師满堂讲,学生被动听,随着我国职教的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教学法开始运用在课堂上,对分课堂不排斥其他教学法的有效相融,但是对分课堂流程上的精讲与讨论,使得以任务为导向(项目教学法)的示例演练法,在时间的分配上存在不和谐,这样造成两者需要错开运用,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用。总而言之,对分课堂在职业院校机械类课堂教学中需要根据课程特点灵活应用,如何把项目教学法、示例演练法、案例教学法与对分课堂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运用将是我们今后探索的重点。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