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规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的血液生化临床研究
2018-12-04何文
何文
[摘要] 目的 探讨长期规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方法 将2016年11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用药种类分为氯丙嗪组(15例)、氯氮平组(17例)、奥氮平组(20例)、利培酮组(8例)。观察患者6个月、12个月血液生化指标。 结果 60例精神病患者,氯丙嗪、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四种药物对患者的血液生化水平均有一定的影响,参考正常人各指标水平,患者各个指标均有升高(P<0.05),患者12个月各指标水平均高于6个月水平(P<0.05)。 结论 长期规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临床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 长期口服药物;抗精神病药物;血液生化指标
[中图分类号] R749.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22-010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long-term regular oral antipsychotic drugs. Methods 60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drug us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hlorpromazine group(n=15),clozapine group(n=17),olanzapine group(n=20),and risperidone group(n=8). The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the patient at 6 months and 12 month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mong the 60 patients with psychosis,chlorpromazine,clozapine,olanzapine,and risperidone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blood biochemical levels of the patients. With reference to the level of normal indicators,all the indexes of the patients increased(P<0.05). Each index of patients at 12 months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6 months(P<0.05). Conclusion Taking oral antipsychotic drugs regularly in long term has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bloo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patients,and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clinical.
[Key words] Long-term oral drugs; Antipsychotics; Bloo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精神病患者临床表现为精神异常、思维紊乱、行为异常、情感不协调,患者往往存在认识功能障碍和社会功能损害,且易复发[1-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用于精神病的治疗。然而,精神病患者多需长期用药,以稳定病情,改善患者的家庭参与和社会参与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抗精神病药物经口服后,易吸收,治疗效果显著,但同时,可以产生镇静、自主神经不良等不良反应[3-4]。自2016年11月~2017年2月我院开展了长期规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研究,以期观察长期规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1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用药种类分为氯丙嗪组(15例)、氯氮平组(17例)、奥氮平组(20例)、利培酮组(8例)。氯丙嗪组:男9例,女6例,年龄24~60岁,平均(45.31±4.69)岁。氯氮平组:男10例,女7例,年龄25~60岁,平均(45.18±4.45)岁。奥氮平组:男9例,女11例,年龄25~62岁,平均(45.41±4.98)岁。利培酮组:男5例,女3例,年齡25~58岁,平均(45.02±5.67)岁。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15例作为正常人群组,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5~55岁,平均(44.12±5.11)岁。四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精神病诊断标准[5];符合本研究要求,长期规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超过1年;监护人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排除标准:合并妊娠;哺乳期妇女;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
1.3 方法
抽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正常人群)晨起空腹静脉血,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观察患者6个月、12个月血液生化指标,并和正常人群各指标做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精神病患者,氯丙嗪、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四种药物对患者的血液生化水平均有一定的影响,参考正常人各指标水平[6],患者各个指标均有升高(P<0.05),患者12个月各指标水平均高于6个月水平(P<0.05)。见表1。
3 讨论
精神影像学研究和遗传研究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精神病的诊断和了解有了进一步的完善[7-9]。通过脑景象技术,可以安全的研究人脑,了解症状和大脑结构的关系[10-11]。在治疗方面,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分子遗传学研究认为,易感基因的存在,使得患者更易发生精神分裂症[12-13]。患者一旦发病,多需长期服药,以稳定病情。
常用的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包括氯丙嗪、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等,患者长期规律口服后,对血液生化治疗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参考正常人各指标水平,患者各个指标均有升高(P<0.05),12个月患者各指标均高于6个月水平(P<0.05)。抗精神病药物,既往称为神经阻滞剂,主要是治疗精神症状的疾病。早在1952年,氯丙嗪就引入到临床治疗方面。随后一系列的药物用于临床。已有研究发现,长期规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患者机体较多方面的变化,主要是血液生化指标、骨代谢异常等[14-16]。通过本研究发现,长期规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确实有较大的影响。对于肝脏损害,主要是药物对胆汁的分泌有影响,各级胆管上皮细胞损伤,使得胆汁淤积,如果合并肝损伤,则会发展为混合型药物性肝炎。药物代谢产物也会对肝细胞造成直接的毒性,常表现为剂量依赖性。药物还会引起肝细胞线粒体损伤、肝细胞肿大等,临床均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还会表现为肾功能受影响,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在物质排泄、体液控制、电解质平衡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17]。发生肾功能损害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减量治疗或更换药物。
长期规律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ALT、AST、TP、ALB、TC、ALP、TBil、BUN等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TP、ALB属蛋白质系统,ALT、AST、ALP属酶学系统,TC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Bil主要影响肝功能,BUN主要影响肾功能[18-20]。其中,蛋白质系统是构成组织和修补组织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酶和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同时,蛋白质还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调节渗透压情况。人的大脑、神经、皮肤,甚至头发、指甲,都有蛋白质参与构成。正常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不停交换,但却保持平衡。如果膳食中缺乏蛋白质,会出现影响机体、发生水肿等情况。酶学系统,酶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转移性,在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维持中有着重要作用。患者长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对这些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患者的正常机体功能。临床使用药物的时候,要做好观察,以免引起恶性后果。
总之,长期规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临床需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叶爱梅.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77-79,83.
[2] 潘安光,马邦程,贾碎林. 精神病患者药源性动力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7): 576-578.
[3] 徐浩,张国玲,刘义,等. 长期规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的血液生化分析[J]. 贵州医药,2017,41(5):506-507.
[4] 万晓娜,李桂臣.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100-102,105.
[5] 郝伟,于欣. 精神病学(第7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7-89.
[6] 王志广,沈秀梅. 综合干预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征疗效研究[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 38(6):433-436.
[7] 许仁芳. 心理干预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6, 22(19):78-80.
[8] 苏珊娜,刘临兰,杨宇,等. 丹溪治湿痰方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临床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6):48-49.
[9] 温亚平,刘小彩,郑克,等. 首发精神分裂症外周血BDNF与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7):8-11.
[10] 吴艳琴,党瑞丽,江沛,等. 抗精神病药物的心血管副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 36(4):327-331.
[11] 姜雨微,姜文海,马连华,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血脂異常的机制及干预[J]. 精神医学杂志,2015,28(6):474-477.
[12] 马敬,王宁.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40例效果观察[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11):110-113.
[13] 陈敏,孙晓兰,殷月霞. 长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对骨代谢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155-156,159.
[14] 董佳丽,常艳玲,黄震,等.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上海医药,2015,36(7):53-56.
[15] 颜慧,齐钢桥,闫耀宇,等. 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6):106-108,113.
[16] 钟古华.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6):920-922.
[17] 梁英,于欣.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影响的研究进展[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41(2):116-118.
[18] Cadena EJ,White DM,Kraguljac NV,et al. Evaluation of fronto-striatal networks during cognitive control in unmedicat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the effect of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J]. NPJ Schizophr,2018,4(1):8.
[19] Taraskina AE,Zabotina AM,Nasyrova RF,et al. The effect of antipsychotic drug on monoamine receptor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ffinity linked mechanism[J]. Biomed Khim,2018,64(2):201-207.
[20] Xu Y,Zhu X,Wang H,et al. In vitro and in vivo characterization of PCC0104005,a novel modulator of serotonin-dopamine activity,as an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J]. Sci Rep,2018,8(1):6892.
(收稿日期: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