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奖”被群嘲是谁之过

2018-12-04梭梭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金鹰评奖艺术节

梭梭

金鹰奖一味追求粉丝关注,而忘记了一个颁奖的立身之本应是公正公平、与大众形成共鸣。

最后的颁奖环节原本应是一项艺术节最具光彩的高光时刻,但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将最重磅奖项—最具人气演员奖和观众喜爱的演员奖颁发给迪丽热巴和李易峰之后,光彩没有出现,随之而来的是一波接一波的群嘲。虽然焦点对准的是两位获奖人,但是“金鹰”的评奖方式和含金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质疑。

“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其实历史渊源深厚,是由曾经家喻户晓的“《大众电视》金鹰奖”转变而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曾经备受追捧的《大众电视》《大众电影》等新中国早期影视娱乐杂志日渐黯淡,最终消失。曾由它们发起组织的评奖自然也是山河日下—金鸡奖、百花奖、金鹰奖在影视圈的存在都显得颇为尴尬,围绕着他们的话题也无非就是“双黄蛋”“分猪肉”等尴尬话题。但是自从2000年金鹰奖移师湖南,再次被擅长娱乐的湖南人经营得风生水起,“金鹰女神”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可这一次又为什么遭受如此群嘲?

有人细心地梳理了金鹰奖以往的获奖名单,发现2008年获得最具人气演员奖和最佳表演艺术奖的是蒋雯丽,后来拿到这两个奖项的还有海清、闫妮、吴秀波、小宋佳、王宝强等人,都是大家公认演技过硬的演员,而且大部分都是年龄不小的中年演员。经历了长时间的工作锻炼和人生历练,这个年纪的演员们更为成熟,对于表演的理解也更为深入,他们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做底,演出的戏自然好看。可以说当时的金鹰奖的确是为提高表演水平而设,能得到这个奖也能够证明演员的表演水平。

2012年,金鹰奖开始发生变化。由于移动网络的壮大,杨幂被她人多势众的粉丝送上了最具人气奖的“宝座”。尝到了流量的甜头后,金鹰奖获奖者的年龄开始慢慢降低,获奖者演技的受认可度也要比以往低,粉丝投票产生的金鹰女神则成为每届活动最大的关注点。

说实在的,能够引发这么多人的关注,对一个奖项来说的确是件好事。但这个时候要理清一个逻辑关系—这个奖项有价值才能引发关注,但更多粉丝的关注进一步提升的是这个奖项的热度而非含金量。遗憾的是,这中间似乎发生了什么误会。

与金鹰奖的变化几乎同步,整个影视圈也开始关注掌握移动网络话语权的年轻人的喜好,“流量”“IP”成了影视行业的关键词,漂亮的面孔成了影视第一生产力,一些在表演上并未得到肯定的艺人却因为粉丝够多站在了最高的舞台上。这些粉丝并不在意他们的偶像演技如何,只是像疼爱孩子的妈妈们一样,觉着他们怎么看都好看。如此一来,经过几年光景,出现迪丽热巴和李易峰双双夺得两个大奖的场面也就不足为奇。

虽然不少人对这二位的演技颇有微词,可是他们不应该为这一次颁奖“背锅”。最应该被群嘲的对象应该是这个活动的组织者,是他们将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奖项变得廉价,成为简单粗暴的流量奖。

以上种种,一个词就可以形容,那就是“作繭自缚”。在20世纪,《大众电视》《大众电影》推出这样的评奖活动,获奖者往往众望所归。20世纪80年代,《红楼梦》剧组通过《大众电视》杂志进行选秀,陈晓旭的自荐信通过杂志社转交给了导演,改变了她一生命运。曾任《大众电视》编辑的孙庆说,那时候杂志社每天都能收到半麻袋的信,不亚于现在的任何一档选秀节目。相比之下,现在的“金鹰”是不是有点“魔幻”?

前面说过了,粉丝的关注只是锦上添花,一味追求这种关注,以粉丝需求为导向,而忘记了一个颁奖的立身之本应是公正公平、与大众形成共鸣。刚刚出现这种“魔幻”现象时,大家也许还只是嘲笑,但长此以往就会从嘲笑变嫌弃,使奖项失去含金量和美誉度。这样的奖别说不颁给真正有演技的演员,即便是颁,领奖人大概也会三思而后行,连流量明星也会避之唯恐不及,粉丝自然会抛弃你。最后,再大的奖项也只会变成业界笑话。

猜你喜欢

金鹰评奖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加拿大担任今年北京艺术节主宾国 派百人艺术团
金鹰纪实频道上星
澳大利亚瀑布音乐艺术节
文艺评奖不能沦为“评奖文艺”
文化部:大幅压缩全国性文艺评奖 减少60%以上
文化部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
韩国“金鹰”搅局黄岩岛空权
弘扬“金鹰”文化打造塞外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