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好基层话:新时代“走转改”的常态化创新

2018-12-04刘寅

新闻爱好者 2018年9期
关键词:走转改群众路线创新发展

刘寅

【摘要】广播电视媒体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新时代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党的宣传事业与新闻传播规律高度融合的战略举措。河南广播电视台站位新时代、坚持宗旨,以媒体的自觉和责任担当,深入一线,创新理念,说好“基层话”,传播正能量,创作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进一步深化了“走转改”,实践和创新了新闻传播理论。

【关键词】群众路线;时代意识;传播理念;创新发展

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为核心内容的“走转改”活动,是党的宣传事业与新闻规律高度结合的战略举措,是新闻战线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建立健全正确舆论导向体制机制的制度安排,是新型传播格局下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专门就开展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说好“三句话”:一是要说好“北京话”,坚定不移地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党中央的要求;二是要说好“河南话”,讲好河南故事、提升河南形象;三是要说好“基层话”,把更多镜头、话筒对准基层、版面留给基层,反映基层的鲜活经验。

践行“走转改”,说好“基层话”,是时代命题与人民意愿交相融会的必然选择。河南广播电视台站位新时代、坚持宗旨,不断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践中锻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人物彰显大精神,用百姓话讲出河南好故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了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一、说好“基层话”,重在提升对“走转改”的认知和实践

践行“走转改”,意味着要“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满怀真情和深情把“基层”和“群众”这两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本,认识到位、宣传到位。经常走进基层的火热生活,不断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请教,才能做出好听好看有用有趣有品位有质量的好节目,让“基层话”叫响声屏。河南广播电视台践行“走转改”,坚持“三贴近”,在新闻实践中用心体会、用力挖掘,有效呈现,展现了正确的新闻志向和工作取向。

(一)注重贴近性,“基层话”才能引发共鸣

“走转改”要走近群众。新闻工作者只有零距离、面对面与劳动生产科研一线的人民群众谈改革、话发展、访民生、说愿望,才能有效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这是媒体与人民对话、与时代谈心的直观形式。在“走转改”报道中,河南广电全媒体采用贴近性采访、真实性反映、平民化视角、故事化呈现、连续性报道、多媒体联动的方式,适时推出《第一书记的“村晚”》《从“草根发明家”到“大工匠”》《“‘三新采访团”看郑州:在新时代中提速发展》等具有重要时间节点的代表性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很多看了这些报道的群众都赞叹“新闻就在身边,新闻就是你我”。

(二)注重人民性,“基层话”才能饱含深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走转改”就是要从现实出发,把“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和新时代宣传要求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结合点,走基层就要走到群众中寻找认识之本、新闻之根和创作之源,就要去发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际诉求和文化需求。河南广电全媒体在“走基层”报道过程中注重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反映社会的普遍性问题。无论是广播节目《济源“愚公”:一辈子一条路一生情》、电视节目《“猴王”李成怀》,还是新媒体产品《年味浓情更浓!河南小妞过大年》等,都在说好“基层话”的表达中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同时,通过媒体的力量和公众舆论推动了问题的实质性解决,引发了人民群众对所反映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推动了相关政策措施出台落地,彰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意识和为民情怀。

(三)注重联动性,“基层话”才能出新出彩

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人民群众才会满意。如果仅仅靠个别媒体单打独斗,那往往只会成为“高音喇叭”。在“走转改”中,河南广电全媒体思路清晰,策划得当,方法对路,齐头并进,以科学理性的思维分析把握形势,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回应时代关切,以服务为民的作风实现重心下移,以清新活泼的文风激发凝聚群众。在报道前期,调配包括知名播音员主持人在内的精干力量,深入一线、扎根基层、体验生活,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蹲点找“故事”、跟踪抓“细节”;在報道后期,大力组织《河南新闻联播》《河南新闻》《都市报道》《新闻60分》《聚焦》《爱在身边》等重点栏目共同发力,形成联动。以新闻、专栏、调查报道等多种形态的系统化设计,强化了报道的规模与声势。对“走基层”的重点选题给好位置、给足时长、给上提要、融合报道。通过广电媒体的系统协作和不同媒介的跨界合作,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同频共振。[1]

(四)注重持续性,“基层话”才能越说越好

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是人类正确认识的基础性来源。“走转改”让广大新闻工作者走进基层广阔天地,砥砺意志、磨砺品性、提高素质、提升能力,对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精品涌现产生了一举多得的复合效用,同时,也为河南广播电视台的人才聚合、资源融合、平台整合、功能联合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为促进“走转改”活动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推动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河南广播电视台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走转改”长效机制。在全台层面建立了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各部门、频率频道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制定了细致可行的实施细则,为让“基层话”越说越好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说好基层话,重在创新“走转改”的形式与内容

在“走转改”中,河南广电全媒体编辑记者主持人登上时代发展的“瞭望哨”,用扩展视野的“放大镜”关注现实、审视问题、报道事件人物,讲老百姓爱听的故事,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语,持续推出了一系列大体量、有思想、有质量、有真情、有温度的佳作。如关于“脱贫大决战”“国企改革”等重点宣传报道、《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评论、扩大民间投资宣传等多个有影响力的系列融媒体产品,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说好“基层话”,要注重宣传效果的“时代感”

走基层不能有断层,转作风不能一阵风,改文风要有新文风。“走转改”重在形式,要在内容。《南水北调巡渠员》《郑州东站“天使”安检队》《移民村里新变化》等,这些报道凝结了编辑记者深入采访后的深切感悟。正因为有了这些真切实践和认知,才有了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也才有了作品的真情流露,继而才有了基层话、家常话,有了画面和声音呈现出来的鲜活生动、真实可信。这些洋溢着实践性、时代性、创新性、探索性的“走转改”作品,反映的虽然是“小人物”的小诉求、小奋斗、小故事,但呈現的却是新时代的大变革、大趋势、大华章。在舆论导向上,凸显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领。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了奋斗者奋进新时代的新篇章。

(二)说好“基层话”,要增强报道方式的“新鲜度”

通过“走转改”活动的开展,河南广电全媒体的新闻报道多了故事化讲述、纪实性呈现、细节性表达,提升了观众听众的收视收听兴趣,激发了受众的信息需求。作品运用广播电视融媒体手段,尝试节目形态创新突破,较好地发挥了广播电视语言符号的真实性、生动性和现场感优势,还原了基层人民群众奋斗新时代的真情实貌,以朴实的文风和精细化的表现手法突出了现场的纪实性。“大国工匠”“劳动者风采”等系列报道,将典型人物与“走转改”结合起来,以富有生活味和感染力的“基层话”打动了观众、听众,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传播力,创新了报道方式的“新鲜度”。

(三)说好“基层话”,要架起新闻报道的“心通桥”

通过“走转改”,河南广电全媒体在报道内容上做到了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不回避,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不缺位,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不失语,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多维度的信息需求,积极回应了受众关切。让事实本身说话,让热点难点说明问题,用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用解决的结果引导引领,“走转改”增强了媒体与报道对象和受众之间的亲和力、吸引力、说服力,架起了党心与民心、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心通桥”。

(四)说好“基层话”,要让普通人成为新闻“主人公”

深化拓展新时代的“走转改”,是一个持续“进入、深入、融入”的实践过程。心心相印才能欣欣向荣。新闻工作者在宣传基层奋进新时代,展现新面貌、新气象、新作为、新篇章的同时,通过和采访对象的真诚互动,自然而然就能听到基层群众掏心窝子的话。让普通人上头条,让老百姓成主角,实质上是夯实意识形态基层基础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思想的现实应用。[2]《李刚:盾构机电气系统“操盘手”》《爱“偷懒”的“鲁大师”》《确山提琴奏响丝路“好声音”》,这些带着机器轰鸣、滴着田野露珠、透着汗水味道的鲜活报道,都是“人民群众是历史主角”的时代体现。

三、说好基层话,重在对“走转改”的深化和拓展

新闻报道源于群众、源于实践、源于基层。只有走进去、沉下去、融进去,才能真正写出群众需要和喜爱的新闻力作。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事,一种话语难以打动众人心。实践证明,“走转改”是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宣传质量的好形式,是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实践创新。

(一)说好“基层话”,要建立“走转改”长效机制

现实生活中,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有为时代而歌的人生光华。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看到奋进在这个伟大时代的人民群众,在筑梦的路上闪耀着人性光辉、展示着创造伟力,才能触到时代的脉动、找到前行的力量。[3]“走转改”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考核、考评机制,调动编辑记者主持人深入基层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个人成长与“走转改”活动紧密结合,使热衷走基层、善说“基层话”,成为造就广电人才成长成功的必由之路。

(二)说好“基层话”,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意识

坚持人民至上,才能做出反映民情、民意、民生的新闻报道,才能把“基层话”说得更加清楚明白,才能提高采编队伍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本领,才能真正把“走转改”活动由客观要求转化为内在需求,才能促进新闻工作者树立群众观点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让“走转改”带来的好作风、好文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而不断强化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

(三)说好“基层话”,要拓展“走转改”的方式

地无远近,人无高低。奋进的时代、沸腾的生活、奋斗的人民,都需要媒体关注。“走转改”要拓宽视野和领域,立足基层、深入社会每一个细胞,在了解基层一线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做、所获中,进一步锤炼新闻工作者的心智和情怀,进一步夯实说好“基层话”的源泉和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走转改”过程中,一方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争取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中去蹲点“当学生”;另一方面,要在对标优秀作品中,发现差距,取长补短,明确努力方向。在实践和理论中找到拓展新闻宽度、成就职业梦想的“新动能”和“加速器”。

(四)说好“基层话”,要发挥广播电视特色

“走转改”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广电传媒新的舆论生态的现实需要。目前,河南广播电视台有11套广播节目和13套电视节目,有映象网、大象网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矩阵,在职员工5400多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进程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舆论引导和推动作用。深化“走转改”,说好“基层话”,就要善于用镜头和话筒说话,善于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今年“五一”节开始,河南台新闻主频道主频率相继开办了“百姓故事”“扎根人民”“最美河南人”“走转改”等面向基层的专栏,努力做到与群众有效互动、与基层同频共振,为河南出彩汇聚起了蓬勃向上的正能量。

四、结语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2018年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深入推进“走转改”,继续说好“基层话”,充分展示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讲好中原大地改革开放的新故事,讲好一亿多河南人民奋进新时代、共圆中国梦的好故事,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要求,也是新时代改进和提升新闻舆论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必然选择,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新闻战线的深化与拓展,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的创新和新运用。

参考文献:

[1]“新时代 新梦想”河南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线下集中采访启动[EB/OL].http://henan.people.com.cn/GB/356898/384987/index.html.

[2]赵铁军.用“走转改”推进党报创新: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深化“走转改”的探索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2(8).

[3]胡心洁.探索“走转改”常态化的路径: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孟津政府大院没“围墙”》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6(7).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台)

编校:王 谦

猜你喜欢

走转改群众路线创新发展
对“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几点思考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探讨新时期环境下博物馆的讲解工作
创新发展 奋勇前进 释放洪荒之力
故事细节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