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心理骨干培养模式探析
2018-12-04李荣荣韦林
李荣荣 韦林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高职院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信息化、心理咨询信息化、心理测评信息化发展较为成熟,信息化程度较高,受众群体广泛。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规模扩大。同时,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心理素质良莠不齐,一所近万人的高职院校,仅靠几名专职教师或若干兼职教师,远远达不到心理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学生心理骨干队伍至关重要,如何顺应信息化大潮,把信息化时代的快捷性、便利性、及时性、数字化的特点应用到学生心理骨干的培训上,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心理骨干培养现状
1.学生心理骨干的重要性
目前,心理教师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但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心理骨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通过开展一系列体验性的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在寓教于乐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同时,学生心理骨干与同辈群体心理距离近,互动频繁、年龄相仿,其行为具有从众性特点,通过互助互动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让学生教育学生、学生影响学生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2.存在问题
选拔主观化。学生心理骨干的选拔主要通过民主推荐、自荐、他荐,结合个人意愿报名,参加笔试,面试等程序完成人员选拔。在选拔过程中,个人情感决定人员选拔走向的情况时有发生,典型的表现有:一是首因效应显著,工作能力等内在因素在短暂的面试中无法得以展现,无奈落选。首因效应给选拔带来的不良影响还包括学生的历史资料,比如中学时期担任过学生干部,就认为其才能突出,反之就认为其才干一般;二是刻板印象突出,在选拔过程中,部分老师认为某一地区来的学生较好,某些地区的能力不行等这样的刻板印象,导致一些才能突出的同学被隔离在候选区之外。
培训断层性。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骨干的培训主要是两种模式:集中培训和因活动而培训。集中培训主要是在固定时间,把学生集中在课堂上,集中讲授作为学生心理骨干需掌握的基本知识。集中培训主要在大部分学生没课的时间段进行,占用的是学生的自由时间,容易引起学生的阻抗反应。另一方面,集中培训,授课时间短,教授内容有限,无法满足骨干开展活动知识储备的需求。因活动而培訓,主要在大型活动即将开展,集中组织学生心理骨干参训。比如在每年“5·25心理活动月”,负责心理工作的教师会组织骨干学习关于活动的一系列相关内容,培训上岗是因活动而培训,临阵磨枪是其常态表现,结果是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不足,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监管形式化。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熟练操作的“熟练工”来协助完成其交办的各项任务。 “执行力”强变成默认的监督标准。多数情况下,教师对学生心理骨干的监督管理只是围绕工作本身进行,即学生干部多被当做是教育者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帮手”,好的“帮手”就是好的心理骨干。而对那些有创新思维、愿意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关注度不够,容易打击其的积极性。但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则恰恰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心理干部的基本素质,也是工作进步的源泉与动力。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心理骨干培养模式
当前,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线上线下联动,齐抓共管心理骨干的选拔、培训、监督,建立一个客观、公正、数据化的综合系统。
1.选拔信息化
通过数据信息最大程度较少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骨干选拔的主观随意性,从而保证队伍整体质量,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促使其成为学生心理服务的有生力量。
首先,线上报名,匿名自我推荐,以点赞数作为参考。利用各高职院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发起线上报名,给予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参与的机会,同时结合线下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生骨干团队的重要意义,为心理骨干团队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指导教师通过审查学生报名资料,结合点赞的数量,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报名者,在网络上及时回复,提高工作的时效性,让参选的学生积极性得到有效点燃;其次,线上述选。直播视频是当下年轻学生非常喜欢表达自我的方式,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把其运用到学生心理骨干的选拔中。在传统的面试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为紧张等因素无法发挥其正常水平,导致面试分值较低,无缘选拔。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直播视频功能这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方式,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可以让参选者更真实的表达自我,呈现出最真实的状态。通过设定情景、述选内容的设定,让参选者在设定的框架内自由表达,减少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给人才选拔带来的消极影响。第三,线上审核与反馈。教师与已在团队的学生心理骨干及时观看参选者视频,并根据标准及时作出审核反馈意见,择优挑选参与线下面试的人员。第四,线下面试。通过面对面的交谈,面试者以专业的眼光,由表及里考查参选者素质,确定最终进入团队的名单。
总的来说,利用信息化时期互动的便利性、双向性,不仅契合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线上线上相结合,既创新了传统学生心理骨干选拔方式,也实现了信息化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目的。
2.培训信息化
学生心理骨干培训强调长期有效,他们在上岗之前必须经过充分的岗前培训,先培训、后上岗是必须遵守的学生心理骨干选拔制度,因为助人自助是一项技能,技能是需要培养的。依托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信息化传输的优势,可以最大化的实现学生心理骨干培养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信息化培训可以在工作的不同阶段对其进行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及各种技能的培养,结合实践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最终实现培养一支稳定的心理帮辅队伍的目的。
首先需要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立资源共享的心理骨干培训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水平自评、基础课程、基础进阶课程、线上考核四个模块,作为考核学生心理骨干基本素质的第一步。每一位通过线下面试的学生必须学习线上课程,并通过考核才有资格成为团体中的一员。第二,技能性知识培训及技能操作指导。通过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让心理骨干参与到活动中,实现自我关怀及助人自助是全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因此,让心理骨干首先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操作技能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及心理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要确保学生能够观摩到心理活动的具体操作,心理教师在网络培训课程中必须上传操作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线下举办一场性质形同的活动,并视频拍摄整个过程,通过对比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知識转化为技能的效率。
3.监督信息化
学生心理骨干其最根本的角色是学生,是校园心理健康的倡导者,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其言行举止对周边同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其工作要接受教师、学生同辈群体的监督。借助信息化手段监督学生心理骨干的综合素质,是用好学生心理骨干队伍必须思考的问题。
信息化的监督管理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心理骨干工作的创造性,提高其工作的热情和激情,提升其执行能力。一是过程监督。过程监督主要是指在日常或是活动过程中考察心理骨干工作的有效性,及时纠正其工作不足,保证其工作效果,维持其工作热情。例如利用网络平台的打卡功能,有效监督学生是否参与培训。通过学生喜欢的地点签到功能,有效表明学生正处于活动现场,或者使用现场直播的方式,监督学生是否在活动现场,也让直播成为宣传心理知识的发射点。二是结果监督。结果监督主要是指对某项工作、活动或者培训的结果考察。比如活动结束后有没有及时的图文、视频新闻刊载在微信APP、网站等终端设备上;有没有及时组织团队成员讨论,并成文讨论稿,并刊登在内部网站,作为激励团队更好发展的参考。结果监督可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与过程监督协同可以更好地督促学生骨干团队的发展。
培养一批心理素质强的学生心理骨干,不仅能够有效推进学生心理工作的开展,更能提升学生心理骨干集体归属感、个人价值感、工作成就感。利用信息化平台构建的学生心理骨干信息化培养体系,能筑起信息交流和获取的体系,形成心理培训创造性、开放性、个性化的教育环境,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良性发展。
[项目课题:信息化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骨干培养模式研究(桂职院[2018]209号,编号182209)。]
参考文献:
[1]李荣荣.学生心理骨干在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07):47-48.
[2]胡新煜,薛凝,刘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5):144+143.
[3]姜林波,刘波,孔凡凤.新形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1):33-36.
责任编辑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