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从北约“退群”内幕
2018-12-04边际
边际
1966年3月7日,美国总统约翰逊收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封信。
信很简短,只有寥寥数百字,也写得很有礼貌。但对约翰逊和他的北约盟友来说,它就像是“抽过来的一记耳光”。
戴高乐写道:“法国决心在其全境恢复充分行使其主权。”言下之意,他打算停止将法国军队置于北约的支配之下,并打算将北约及其成员国的军事力量赶出法国土地。简而言之,戴高乐从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退群”了。
这封信和这段往事,如今被美国媒体挖出。戴高乐当年的行动,给北约成员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影响至今犹存。
“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北约是1949年美英为对付苏联而牵头成立的政治军事组织,法国是创始国之一。上世纪50年代,北约建立了军事一体化机构,由美军司令官统一指挥北约军队。
1959年,戴高乐出任法国总统。他对北约早已心存不满。他说,根据北约的规定,“我们的外交和国防政策会消失在一个外国人指挥的体系中,驻在凡尔赛附近的美军司令要代表新世界对旧世界行使军事权力”。
让戴高乐耿耿于怀的是1956年发生的苏伊士运河事件。当时,埃及总统纳赛尔将运河收归国有,英、法出兵夺回。美苏都想拉拢阿拉伯国家,共同施压英法停火、撤军。戴高乐并不眷恋法国的殖民遗产,但他不满美国高高在上的态度,更不满法军还得听英军的。
戴高乐也承认,面对苏联的威胁,法国需要美国的“保护”。他有此看法也正常。上世纪60年代,冷战的火药味越来越浓。美苏军队的坦克在东西柏林的分界线上对峙,柏林墙矗立起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在维也纳的首次峰会不欢而散;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用美国前国务卿拉斯克的话说:“我们和他们(苏联)互相瞪着眼,最后他们先眨眼。”
但戴高乐又说,法国在加入北约的同时,就打算某一天退出北约,因为法国将拥有自己的核武器,而这是不可能“归这个组织支配的”。他特别反感美国的指挥。他说:“如果旧世界的西欧人继续接受新世界的支配,欧洲就永远不会成为欧洲人的欧洲。”
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在访问巴黎时劝戴高乐:“与其你们自己花很多钱造核武器,不如由我们供给。”戴高乐说:“如果你们卖给我们原子弹,我们愿意购买,但必须完全由我们支配。”杜勒斯听了,再没说什么。
1959年,艾森豪威尔访问法国,巴黎百万市民欢迎他,戴高乐也非常尊重这位二战盟军元帅。但戴高乐也说,艾森豪威尔对北约特别满意,是因为各个盟国的军事力量都受华盛顿战略的支配。两人再次谈起杜勒斯的建议。艾森豪威尔说,可以给法国核弹,但必须交由美国人监管。戴高乐说,这正是法国反对的。“除非能自由使用核弹,否则法国不愿有核弹在自己国土上。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把核试验成功的消息通知了苏联
除了对美国不信任,戴高乐希望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另一原因是,他认为这时候苏联已经“不大可能真正进行征服西方国家的举动”,因为那样只会“在原子弹的进攻下全部覆灭”。他说,苏联和美国获得了彼此毁灭对方的力量后,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打起来的,但“谁能制止他们在中间地带投炸弹呢?”既然北约已经没办法保障西欧人的安全了,那“为什么还要把命运委托给保护者”?
戴高乐决定,法国要拥有自主的现代化军事力量,退出美国指挥棒下的北约,但还保持与美英的合作。同时,法国要与苏联、东欧国家乃至中国缓和关系,打开政治对话的通道。
1960年,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赫鲁晓夫带着夫人、儿子、女儿、女婿一起来了,显得兴高采烈。两人谈到了核裁军问题。戴高乐的印象是,赫鲁晓夫总是在大声谴责原子弹这种恐怖的武器,但又不肯放弃。戴高乐说,法国主张无保留地禁止制造和储存核武器。赫鲁晓夫回到莫斯科后,还发表了一个声明说,戴高乐将军对核裁军的看法与苏联一样,但此后也没了下文。后来法国第二次核试验成功后,戴高乐通知了赫鲁晓夫。
也是这一年,戴高乐访美。他向艾森豪威尔介绍了自己如何“开导”赫鲁晓夫,提出在法国召开美英德苏四国首脑会议。艾森豪威尔很感兴趣。他说,自己的任期就要结束,如果最后能达成一个东西方协议,将是完美的结局。他也承认,美国不应该什么事都包揽,欧洲的事应该由欧洲人解决,并说法国要带个好头。戴高乐则说,他认为全世界都离不开美国,但并不希望美国做全世界的警察。
那次访问后,各方确定当年5月16日召开四国首脑会议,但5月1日发生了美军高空间谍飞机U2在飞越苏联领空时被击落的事件。赫鲁晓夫暴跳如雷,表示在得到赔偿前不和“在北约有连带关系的三个国家进行任何会谈”。但他其实还是来到了巴黎,并且临走时,在骂美国总统“庸才”之余,还对戴高乐表示了感谢。英美德三国领导人也是如此。这让戴高乐感到自己选择对话是正确的。
曾劝美总统肯尼迪停止反共
戴高乐从北约“退群”也是一步步来的。1958年,他向艾森豪威尔和时任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提出,北约领导权应由美英法三国分享,但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从那时起,他就下了“退群”决心。
戴高乐执政后,1959年,法国地中海舰队退出北约,随后禁止美军将核武器运进法国。驻扎北非的法军撤回国内后,戴高乐也不再把部队交给北约指挥。当美国出兵黎巴嫩和约旦时,戴高乐不派兵参加,只派了一条巡洋舰单独去贝鲁特刷了一下存在感。美国中断与古巴关系后,法国保留了驻哈瓦那的大使馆,也拒绝对古巴实行禁运。
肯尼迪上台后,戴高乐发现美国对法国的态度变了,更加尊重巴黎,而不再把法国当作被保护者了。戴高乐也乐意为肯尼迪提供一些建议。比如,在越南问题上,肯尼迪说美国正在扶持吴庭艳独裁政权,并向南越派出军事顾问,目的是在印度支那半岛建起“反共的拦洪坝”。戴高乐认为:“您在那个地区插手干预是永远脱不了身的。民族觉醒后,任何外国势力,不管手段多么高明,都是站不住脚的。您越在那里做反共工作,共产党人越能够以民族独立捍卫者的身份出现,得到人们的协助。我们法国人是有经验教训的。”可惜,肯尼迪并没有听他的。
肯尼迪也想维持美国对西欧防务的主导权,但又不想冒犯法国的独立。他说,美国会用核武器保护法国“免受侵略”,但到底什么样的“侵略”才会动用核武器,却怎么也不肯说。
肯尼迪1963年被刺殺后,副总统约翰逊继任总统,1964年又在大选中正式当选。在内政上,约翰逊政绩不错,但外交上败笔很多,特别是积极升级越战,遭到外界强烈批评。戴高乐更坚决地走自主外交道路。1964年,他不顾美国反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66年退出北约。
不过,在走了43年特立独行道路之后,2009年,法国时任总统萨科齐宣布,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但保持核力量的独立性。此举被认为是在争夺北约的领导权。又过了九年,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逼迫北约欧洲盟友增加所分担的防务支出,并以“退群”相威胁。戴高乐如果地下有知,听到这些新鲜事不知会有什么感想。
(摘自七一客户端/《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