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具备哪种素质才不会被淘汰
2018-12-04桂洋
桂洋
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从事哪个职业
前不久,我采访了哈佛心理学专家、2015年《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知名畅销书作家刘墉之子——刘轩。
刘轩写作、做音乐、做创意、教心理课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1972年出生的他,看起来像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年轻且快乐。拥有这么多职业的他,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如他所说,如今比起学什么专业,如何去设计自己的人生,来获得一个最丰富、最美满、最高效率的人生状态,才是我们真正要去解决的问题。
AI时代真的来了,哪个职业是安全的?
昨天看到安柏写的一篇文章:“我生于2010年,2032年刚毕业,就失业了。”
故事里描述的是一个2018年刚满八岁的小孩,在一个中层阶级家庭里,被全家集中财力和精力,按照“碎钞机”般的精英模式培养着,奥数英语辅导班,钢琴马术加击剑……
终于,2032年,他从美国前50名的学校毕业,按照妈妈的计划,他应该像舅舅一样,到投行去工作,年薪百万。
可是,万万没想到,回国半年了,他竟然连工作都没找到。
他发现99%的金融交易员,包括股票、期货、债券都已经换成人工智能了。基金经理、投资顾问,80%也被人工智能替代了。
这个孩子,我猜当初可能选择的也是金融经济类的专业。他最终不是被隔壁家“别人的孩子”取代的,而是被一群机器人。
在采访中,我问刘轩,希望你的孩子未来从事哪个职业?
刘轩笑了:“坦白说,等我的孩子到了我这个年岁,他所做的事情,所从事的职业,八成还不存在于现在这个地球上。”
好吧,这是句实话。所以,今天我已经不再敢轻易给人家推荐报考的专业了。
因为好像没有哪一个专业,哪一项技能是绝对安全的。这个被互联网刷新玩法、被AI颠覆价值的巨变时代,“唯一性”,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
白宫发布的报告预测,在未来10—20年间,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取代47%的现有工作。
如果你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比如制衣)、银行的柜台人员、旅行社员工、金融交易员、基金经理、律师、教师、医生,药剂师、秘书、客服人员……都有可能是首当其冲被取代的职业。
而人类的强项,是跨界。
你可以不“成功”,但你必须“成人”
“我今年36歲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这是河北某地路桥收费站取消之后,收费站大姐在接受经济补偿之后,围住领导要求政府给解决工作的情景。
就像刘轩在采访中说的,一部分人会面临的中年危机是,“你以为按部就班地做好你该做的工作,这个工作定义了你,但当有一天它必然会部分或整个被AI取代的时候,你的整个自我价值会没有,人生价值会崩盘,这个才叫做非常严重的中年危机。”
每一个时代都注定会有一拨人被淘汰。而问题是为什么你恰好在“这些人”里,你为何甘心成为“这些人”,又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对你负责到底?在一个七八十岁的退休大爷大妈都能在淘宝找到几十万年薪工作的时代里,一个36岁的人为什么敢说自己什么都学不会?你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自己从心态上就放弃了。
这位大姐的中年危机,何尝不是自己选择接受的状态。
创造幸福的人生,该往哪里走
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最可怕的不是“焦虑”本身,而是你连别人为什么焦虑都不明白。
刘轩在谈到焦虑的问题时说:“中年人是已经在人生当中最没有借口的人。中年之后,你的借口是开始年老,在中年之前,你的借口是还年轻。但人到中年,你的每一个行为跟它的后果,都必须百分之百自己承担。很多人不太习惯这样,或者身边的压力和指责太大,会有点崩溃。”
然而,有些人从这些“焦虑”和“崩溃”中,找到了方法和出口,而有些人则选择消极应对,怨天尤人。
我理解的“中年”的正确打开方式,首先应该是心理上已经“成人”,不再是被“惯着”的巨婴,但心态上依然要保持年轻、保持积极、拥抱变化。
其次,“成人”是未来要成为一个区别于“机器”的、真正的“人”。
AI时代到来之后,那些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如对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由生活经验及文化熏陶产生的直觉、常识,基于人的情感(爱、恨、热情、冷漠等)与他人互动的能力……才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最值得培养、学习的技能。
所以,像音乐、文学、情感、艺术、哲学、心理学、娱乐这些老辈人心中“不正经”的职业,以后反而可能成为主流。
现在知道刘轩这个跨界斜杠青年的优势有多大了吧?越综合,越跨界,越会思考,越回归人的本能,人格化的影响力越大,未来生存优势就越大。
所以,“不成功”并不是不能被原谅的,而“不成人”,才是。
一直以来,“成功”与你给自己和身边人带来的幸福程度,从来就不是等号。但在未来,很可能是越知道如何创造幸福的人,越成功。
(摘自七一客户端/《启迪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