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絮语
2018-12-04周广挥
周广挥
最近,有一款互联网游戏开始在年轻人中间流行,叫《中国式家长》。这是一款“云养娃”的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玩家扮演父母,通过安排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全方位地体验养育孩子的过程。很多年轻玩家,在游戏中从对父母不满的孩子,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类人——“中国式家长”,也开始慢慢理解父母。
无疑,这是对现实的一种隐喻和讽刺,但年轻玩家通过角色扮演,在虚拟现实中学会了换位思考,或许不失为一件幸事。正如设计师何志森在《一个月里我跟踪了108个居民》一文里提到的“同理心”,我们只有把自己代入角色,才能真正理解对方,拥有一个更“富有人性的價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如此。
电影《无问西东》中,沈光耀的母亲对他说的那段话曾经屡次击中我:“我希望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给你自己。我希望你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在成为一名母亲之前,我曾经以为自己将来对自己的孩子也会持有这样豁达开明的教育观。但当我真正成为一名母亲后,我发现自己已经很难潇洒地道出“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尤其是当完美的育儿理论与满地鸡毛的现实状况一对比,我一不小心就掉进了“中国式父母”的焦虑圈。
意大利心理学家皮耶罗·费鲁奇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他在没有孩子之前,觉得大多数父母笨拙又可怜,他认为自己能做得更好。当自己成为父亲后,他对孩子也曾有一种几乎强迫性的野心,期待孩子能成为另一个达·芬奇或者另一个莫扎特,同时也怀有一种恐惧。但是所有的育儿理论都变成了空中楼阁,相反,他以孩子为师,重新发现了自己。
正如有些人所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父母的修行过程。唯有亲历,方可体会。当我们不曾为人父母、尚未开始这段修行时,是无论如何都体会不到其中之“酸爽”的。
而我们,也只能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