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长课堂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效用分析
2018-12-04曹智坚
曹智坚
(南通市港闸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226005)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和流行最有效、经济的手段,而婴幼儿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全程按规定及时接种疫苗能使儿童抗体水平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1]。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发展及二胎出生量的增加,预防接种工作量急剧上升,接种纠纷和投诉进一步增加,免费的Ⅰ类疫苗和收费的Ⅱ类疫苗同时提供让部分家长有乱收费的误解,少数国产疫苗质量事件的发生,不良媒体对偶合症的炒作,极大的影响了公众对预防接种安全性的信心[2]。港闸区从2015年在全区开设预防接种社区家长课堂,成立讲师团,以2个月龄以内儿童家长为重点宣传对象,提高儿童家长参与预防接种工作的主动性和满意度。现就通过社区家长课堂对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效用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 选取2016年出生,在港闸区唐闸街道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并长期在此接种的2月龄内儿童家长500人。在充分遵循儿童家长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0名儿童家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人。排除免疫功能缺陷、低下,早产及低体重等儿童家长,观察随访其1周岁后所接种疫苗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常规告知: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告知,即接种前告知儿童家长所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及接种禁忌,下次接种时间等,并书面签字。
1.2.2 干预方法:观察组除常规告知外,在建卡后的周六上午至少需参加1次具有讲师团资格的医师进行的社区家长课堂,宣教内容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服务流程、疫苗的分类、Ⅰ/Ⅱ类疫苗的区别及价格、接种前后注意事项、禁忌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现和处理等知识,全程1个半小时。家长也可针对自己的困惑进行提问,讲师对疑问进行详细的解答。
1.2.3 评价内容:比较两组儿童在13月龄时6种基础Ⅰ类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Ⅱ类疫苗的接种率以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率。本次比较的基础疫苗仅指建卡后在本地门诊接种的6种疫苗,包括HepB 2个剂次,OPV 3个剂次,DaTP 3个剂次,MenA 2个剂次,MR 1个剂次,JEV 1个剂次;及时接种是指在规定时间的1个月内完成或最后1剂接种时间向后推迟1个月内完成全程接种[3]。Ⅱ类疫苗包括常用的 IPV、Var、Hib、Rot、Flu、Ptx。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整理,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6种Ⅰ类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HepB 2个剂次和OPV、DaTP 3个剂次、MR的接种率相差不大,均在99%左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疫苗对照组接种率在95%左右,观察组在98%左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在及时接种率方面,两组除了HepB第2针和MR及时接种率相近外,其它疫苗及时接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2。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6种Ⅰ类疫苗接种率比较 n(%)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6种Ⅰ类疫苗及时接种率比较 n(%)
2.2 两组6种Ⅱ类疫苗接种率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疫苗接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3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率 对照组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9例,报告率为3.6%,观察组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例,报告率为0.8%,均为一般反应,两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5,P=0.033)。
表3 对照组和干预组6种Ⅱ类疫苗接种率比较 n(%)
3 讨 论
儿童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而预防接种是20世纪最伟大的健康策略和最具有成本效益的预防服务之一[4]。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儿童疫苗的接种率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家长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参与者,从对接种疫苗认知开始,包括对社区接种疫苗工作的理解,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社区家长课堂显得非常有必要[5-6]。
本调查显示,HepB第2针因家长遵从出院医嘱,知道1月时需接种疫苗,虽是第1次带儿童来社区进行预防接种,未参加过家长课堂,但接种率和及时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接种率和及时率两组差异也不大,是因为国家为控制麻疹疫情对麻疹类疫苗有严格的及时率考核,致使接种单位对加大了对麻疹类疫苗的宣传和未种通知。HepB第3剂和OPV、DaTP 3个剂次的接种率两组间相差不大,是因为基础接种疫苗间隔时间较短,家长还能按预约进行接种。其它剂次疫苗观察组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接种及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社区家长课堂的举办,使得家长对预防接种有了更正确、具体的认识,懂得了按时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了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能自觉按照预约时间定点进行预防接种。
在Ⅱ类疫苗接种率方面,观察组的接种率高于对照组,原因是观察组家长在社区家长课堂中详细了解目前我国免疫规划程序和政策,明白了Ⅰ、Ⅱ类疫苗的区别,理解虽然Ⅱ类疫苗目前属于自愿自费接种,但并不意味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比不上Ⅰ类疫苗,一旦发病同样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不良的影响。由于懂得IPV、Ptx能够替代Ⅰ类疫苗的优点,特别是了解到容易在托幼机构暴发的水痘疫情,只有提前接种疫苗才是最有效的预防途径后,家长们均能在门诊接种时能主动要求进行Ⅱ类疫苗接种,大大提升了人群免疫水平。
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并不意味着观察组的一般反应少于对照组,其原因是通过参加社区儿童家长课堂的知识讲座,观察组家长掌握了接种疫苗前、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了解到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的区别,对于常见的红肿热痛不再过分担心,也知道了遇到此种情况的一般处理,减轻了家长遇事后的紧张感和心理负担,故而报告率有所下降,同时减轻了门诊医生的工作负担,避免了接种纠纷的发生,进而提高了预防接种的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7]。
常规的告知方法是由问诊医生在接种前对儿童家长进行书面告知,由于开诊时接待儿童较多,较难做到全面仔细,家长因为时间关系也很难仔细在现场阅读书面告知,两者的信息不对称极易引起纠纷和投诉。通过社区家长课堂面对面的讲课,更加有利家长掌握相关预防接种的知识,消除了他们对接种的误解,在每次接种前门诊医生只需简单告知本次接种的疫苗情况,家长即可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省却了繁琐的多次询问[8]。同时也纠正了家长对媒体或网络上的错误信息的认识,减少了不必要的恐慌和对预防接种的抵触,提高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认知,更加有利有预防接种的开展[9]。
社区家长课堂使家长们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儿童预防接种,让广大儿童和家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进而达到了提高疫苗接种率的效果,对疾病的控制和保障儿童的健康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