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2018-12-04徐晓耘袁咏梅戴瑞如陈晓君

交通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患率病原菌呼吸机

徐晓耘,袁咏梅,戴瑞如,陈晓君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江苏226001)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医院感染监测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及时、全面了解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病原体分布特点、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微生物送检等情况,连续多次的调查还可了解医院感染各方面数据的变化趋势,为及时有效开展目标性监测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每年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将2014—2017年连续4年的现患率横断面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4年10月25日、2015年11月4日、2016年10月25日、2017年10月26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病例,但不包括当日入院患者)共9 527例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组织实施,于调查前7天将现患率调查相关内容通知临床科室,说明调查目的,及时完善与感染性疾病诊断有关的各项检查。调查当日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获取住院患者信息。依据国家卫计委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包括调查日新发生的感染病例及此前已发生但尚未治愈的感染病例。

1.3 统计学处理 将个案调查表逐份输入北京民科医疗电子科技研究所开发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中“现患率调查子系统”,然后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医院感染现患率 2014-2017年应查住院患者9 527例,实查9 527例,实查率100%。4年平均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31%,平均例次感染率为1.49%。2014-2017年各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依次为1.69%、1.09%、1.38%、1.16%,例次感染率依次为1.82%、1.09%、1.89%、1.20%。与2017年现患率比较,2014年、2015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的现患率低于201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2014-2017年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平均占38.73%,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平均占15.38%。见表2。

2.3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2014-2017年142例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11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2.70%),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15.39%)、肺炎克雷伯菌(13.68%)较常见,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1.97%),位居第3。见表3。

表1 2014-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

表2 2014-2017年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例次(%)

表3 2014-2017年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比 株(%)

2.4 抗菌药物使用及标本送检情况 2014-2017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9.07%、49.76%、52.77%、49.00%,用药目的以治疗性用药为主,分别为73.94%、65.99%、94.19%,82.10%,单联使用率分别为 64.16%、68.21%、67.12%、62.22%,4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菌送检率分别是30.28%、31.73%、34.08%、34.38%,4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3.1 医院感染现患率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4—2017年平均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31%,平均例次现患率为1.4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达到国家宏观要求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在3%左右的标准,与我院日常监测的平均医院感染发病率和例次感染发病率1.11%、1.25%相比较略有升高,说明在平时监测中可能存在漏报现象。我院从2014年开始启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对住院患者的阳性检查结果、体温、抗菌药物使用升级等实时预警,能及时获取医院感染可疑病例的相关信息,并与临床医生互动干预,进行确认排除,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病例的漏报。说明医院感染信息化,对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水平,及时掌握医院感染动态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表4 2014—207年抗菌药物使用及标本送检情况 例(%)

3.2 医院感染分布分析 连续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发病率以ICU最高,与国内外相关报道一致[2],考虑与入住ICU患者的疾病复杂、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及器械使用率高等有关,气管切开或插管、动静脉置管、泌尿道插管等侵入性操作,为外源性感染增加了机会[3]。因此将ICU患者和留置三管(包括使用呼吸机、导尿管留置、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科室和重点部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目标性监测,及时了解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同时采取干预措施,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OP)和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严格掌握置管适应证,及时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导管留置[4],可以有效降低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

3.3 医院感染部位分析 近几年的现患率调查显示,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分别占43.90%、40.00%、31.11%、32.26%,提示下呼吸道感染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5]。我们从2016年开始进行呼吸机相关事件的目标性监测,所有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均填写呼吸机相关性事件(VAE)目标性监测调查表,持续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相关检查,发现可疑感染病例及时与床位医生沟通,提请及时规范采集相关感染标本,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在对使用呼吸机患者目标性监测的同时,给予集束化干预措施,包括床头抬高 30°~45°,每 6~8 h 进行一次口腔护理,声门下吸痰,保持气管插管的气囊压力在25~30 cmH2O等预防误吸的措施,以及正确的手卫生,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抽吸气道分泌物等预防感染措施,我院下呼吸道感染呈下降趋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减少。

3.4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析 连续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与全国调查报道相似[6]。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属于条件致病菌,普遍存在于医院环境中,在健康人群中很少引起严重感染,但当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时,可以引起机会性感染,这种菌种具有耐药谱广,耐药率高的特点。本次调查已检出多株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CRE),CRE已成为引起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引起院内感染[7]。因此,加强对多重耐药感染病例的监测,做好患者的隔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减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

3.5 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菌送检分析 2014—2017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9.07%、49.76%、52.77%、49.00%,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菌送检率分别为30.28%、31.73%、34.08%、34.38%,达到了国家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和要求,即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菌送检率≥30%,抗菌药物的使用目的以治疗为主,单联用药率分别为 64.16%、68.21%、67.12%、62.22%,说明临床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在不断提高,与医院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医务处加强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督查,将抗菌药物超标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纳入科室绩效考核等措施有关。但是与国内大多数研究[8]比较,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25%~30%平均水平,病原菌送检率低于40%~50%平均水平,提示管理部门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培训,增强临床医师按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的意识,提高病原学标本送检率,防止滥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猜你喜欢

患率病原菌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四川省23家医院2011年6月25日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2012~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某院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现患率调查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