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脉通片联合西药治疗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临床研究
2018-12-04何佳朱忠帅张莉晶
何佳,朱忠帅,张莉晶
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 广州 510280 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3.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1]。有研究表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相关,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要素[2]。高血压与高Hcy(Hcy>10 μmol/L)共存时被称为H型高血压,可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明显加大。2010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中阐明,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除了控制血压,使降压达标外,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Hcy水平。目前治疗H型高血压多以降压药联合叶酸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如患者血压降至正常,仍存在头晕、舌苔厚腻、不思饮食、四肢乏力等症状。为此,笔者采用化痰脉通片联合西药治疗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观察对Hcy<25 μmol/L和Hcy≥25 μmol/L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痰瘀互结型H型高血压患者,按Hcy<25 μmol/L、Hcy≥25 μmol/L分为2组,每组40例,组内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Hcy<25 μmol/L)男10例,女10例;年龄(55.10±11.17)岁;血压级别:1级13例,2级7例;病程(10.20±8.45)年。对照组(Hcy<25 μmol/L)男 10例,女10例;年龄(54.60±10.26)岁;血压级别:1级14例,2级6例;病程(10.20±6.37)年。试验组(Hcy≥25 μmol/L)男 10例,女10例;年龄(56.55±12.60)岁;血压级别:1级14例,2级6例;病程(11.25±9.00)年。对照组(Hcy≥25 μmol/L)男 10例,女10例;年龄(55.30±9.30)岁;血压级别:1级15例,2级5例;病程(10.25±8.74)年。Hcy<25 μmol/L 组和 Hcy≥25 μmol/L组中的试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4]中的诊断及分类标准,血浆Hcy≥15 μmol/L。
1.3 辨证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2008年制定《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初稿)》中痰瘀互结证辨证。主症:头重如裹或头痛如刺。次症:胸脘痞闷,胸痛心悸,纳呆恶心,身重困倦,手足麻木。舌脉:舌质暗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数。主症必备,次症兼具2项以上,再结合舌脉象即可辨证。
1.4 纳入标准 ①年龄35~80岁;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辨证标准;③3月内未服用叶酸片;④无糖尿病病史;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或不配合各项检查或资料不全者;②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包括肾小球肾炎、慢行肾盂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等;③合并肝、肾、心、脑、恶性肿瘤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及有精神性疾病不能表达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叶酸片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90),每天1次,每次10 mg;叶酸片(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917),每天1次,每次0.8 mg,
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化痰脉通片(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内制剂,规格:每片0.32 g),每天3次,每次1.6 g。
2组均治疗3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两试验组和两对照组治疗前后Hcy水平的变化。②两试验组和两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中医证候包括头重如裹、头痛如刺、胸脘痞闷、纳呆恶心、身重困倦、胸痛心悸和手足麻木。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4.1 4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 见表1。治疗后,4组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s) μmol/L
表1 2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s) μmol/L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
H c y值< 2 5 μ m o l/L n≥2 5 μ m o l/L组 别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2 0 2 0 2 0 2 0治疗前2 1.4 9±2.2 5 2 1.8 5±1.8 4 4 2.0 7±7.3 9 3 8.7 7±1 2.1 5治疗后9.5 9±2.6 5①1 8.9 3±2.6 3①3 5.2 3±5.6 3①3 4.3 2±9.1 1①
4.2 Hcy<25 μmol/L组组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2组头重如裹、手足麻木及试验组胸脘痞闷、纳呆恶心、身重困倦、胸痛心悸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纳呆恶心、身重困倦、手足麻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Hcy<25 μmol/L组组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表2 Hcy<25 μmol/L组组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试验组(n=2 0) 对照组(n=2 0)中医证候头重如裹头痛如刺胸脘痞闷纳呆恶心身重困倦胸痛心悸手足麻木治疗前1.8 0±0.5 6 0.9 5±0.3 8 1.0 2±0.4 3 1.3 5±0.5 2 1.4 7±0.3 2 1.3 3±0.3 6 1.8 5±0.5 6治疗后1.0 5±0.4 2①②0.9 2±0.3 3 0.9 8±0.7 5①②1.0 4±0.5 4①②1.0 2±0.5 8①②1.0 5±0.4 9①0.9 4±0.2 5①②治疗前1.9 8±0.2 1 1.0 2±0.2 4 1.1 0±0.5 4 1.2 6±0.8 5 1.5 2±0.7 6 1.2 8±0.8 5 1.8 9±0.3 3治疗后1.2 5±0.6 5①0.9 3±0.6 1 1.0 5±0.2 8 1.2 0±0.8 2 1.5 2±0.3 9 1.0 1±0.6 4 1.1 2±0.8 4①
4.3 Hcy≥25 μmol/L组组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2组头重如裹、纳呆恶心、身重困倦及试验组胸痛心悸、手足麻木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头重如裹、纳呆恶心、身重困倦及手足麻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Hcy≥25 μmol/L组组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表3 Hcy≥25 μmol/L组组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试验组(n=2 0) 对照组(n=2 0)中医证候头重如裹头痛如刺胸脘痞闷纳呆恶心身重困倦胸痛心悸手足麻木治疗前1.8 7±0.3 4 0.9 0±0.2 5 0.9 7±0.2 1 1.3 5±0.7 3 1.4 8±0.2 6 1.3 7±0.7 1 1.8 8±0.7 4治疗后1.1 8±0.9 5①②0.9 1±0.3 6 0.9 8±0.3 5 0.9 8±0.5 4①②1.0 2±0.6 5①②1.0 2±0.3 5①1.2 5±0.8 4①②治疗前1.9 8±0.2 6 0.8 9±0.4 8 1.0 7±0.5 3 1.3 4±0.3 6 1.4 4±0.2 5 1.0 6±0.7 6 1.9 3±0.3 7治疗后1.4 2±0.3 2①0.9 3±0.5 3 1.0 0±0.8 6 1.1 4±0.4 5①1.1 2±0.5 8①1.0 0±0.2 5 1.8 6±0.8 2
5 讨论
近年来,H型高血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原因是有研究发现高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5],同时与脑卒中有密切关系。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与高Hcy在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方面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因此,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我国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目前,西医临床治疗H型高血压主要从控制血压与降低Hcy水平进行干预,主要运用降压药及叶酸或维生素B族的复合制剂[6],但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不理想,个体差异较大,需反复多次调整,并可能产生耐药或者药物不良反应[7]。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受到现代医学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中药复方配合西药治疗有平稳降压、改善患者症状等优点[8~9]。经过多年临床观察,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研制的化痰脉通片治疗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有显著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化痰脉通片联合西药治疗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不仅能有效降低Hcy水平,同时患者在症状方面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分析其原因,中医学认为,动脉硬化是痰、瘀聚集在脉管壁内,使气血、津液不能流动及运化,导致气滞、血瘀阻滞津液,日久聚湿生痰;气血、阴液、阳气亏虚,无力推动气血循行夹瘀。高Hcy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10],而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关键正是痰瘀互结[11]。化痰脉通片的主要功效是燥湿化痰、活血通络。Hcy<25 μmol/L或Hcy≥25 μmol/L试验组患者头重如裹、纳呆恶心、身重困倦及手足麻木症状均较对照组好转更显著,这与化痰脉通片的治疗作用明显相关。方中法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僵蚕熄风化痰为君药。白术燥湿健脾,水蛭通络散结,行血以助化痰为臣。橘红、胆南星、远志、石菖蒲为祛痰药,痰瘀同治,痰化则血脉通畅;地龙活血利湿;郁金行气通络。水蛭、僵蚕、地龙均为血肉有情之品,灵动活泼,善于攻窜,能深入经络,剔除有形无形之邪。三药合用增加药物走窜作用,达四肢末端,对手足麻木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诸药合用,可使痰除瘀化。
本研究中两试验组头痛如刺症状改善并不明显,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头痛如刺症状多因瘀血内停,阻塞脉络,病程缠绵,日久不愈,而化痰脉通片虽属痰瘀同治,但就方中君药及药物组成上分析,以化痰功效更为显著,故得此结果。
本研究通过化痰脉通片配合西药治疗,对降低Hcy水平及改善中医证候均有确切疗效,但两试验组比较,Hcy≥25 μmoL的患者症状改善不如另一组明显,分析原因考虑本实验纳入样本量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大样本例数,减少误差。今后的研究中笔者还应完善中医理论对H型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H型高血压中的优势,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