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追问,让中职语文课堂充满智慧的乐趣

2018-12-03刘江荣

职业·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语文课堂

刘江荣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论述了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追问的误区及应用策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理念 追问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近年来,因高校扩招等使得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地方经济的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己然演变成十二年制义务教育,“生源之战”由此开打。不少中职学校因此不再划定分数线,甚至有不少学校在中考前就开始招收“预科生”,开办“预科班”。

这种情况给中职学校的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普遍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基础较薄弱,并且大多数学生存在厌学现象;二是学生的学习水平良莠不齐,课堂教学方法众口难调。

毋庸置疑,学校里充满了敬业爱岗、师德高尚的教师,但在当前的中职生源情况下,他们的内心也充满了疑惑:严谨的教学态度,踏实的教学作风,认真的教学管理,换来的却是学生的厌恶和反感。经常能听到教师“好心当做驴肝肺”“再也不想上这个班的课”诸如此类的抱怨声。

近几年,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不断,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创新,教材的新编,教学手段的变化。不少学校花大力气、大价钱请来专家进行讲座,让教师学习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而不少语文教师也确实把这些新理念和新方法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但是他们在备课中把“怎么教”的技术性问题放在备课的首要,一味模仿别人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

因此,有些教师虽然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了最先进的PPT制作软件,画面绚丽多彩,让人目不暇接,学生就如同进了电影院,只享受了一场视觉的刺激,可接收的知识寥寥;有些教师的课堂师生互动非常热烈,但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不多。于是,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唱独角戏”,学生或昏昏欲睡,或耍贫嘴,或自找乐趣……

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让笔者逐渐认识到上好一堂课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几个教学新理念,或者模仿几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就能成功的,而应该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教师的给予转化为学生的求取。在转化过程中,巧用追问,往往可以起到去繁从简、画龙点睛的效果。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遇到难题时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时候学生的大脑就像一间被上锁的房间,教师只有找到适合的“钥匙”,打开这个房间,才会发现其中的奇妙,学生的思维才能被引导。“追问”就是这样一把开动学生思维的神奇钥匙。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追问的误区

1.追问就是对提问的小结

所谓追问就是追根究底的问,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某一个问题或疑点,向学生发问。即使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师还是要进一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直到学生能够全面透彻的理解教学内容为止。

其实追问就像是渡学生到达学习彼岸的一条小船,以疑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踮起脚尖摘到苹果,从而有效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升学生的认知潜力。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做教学设计时他们也经常设计一些问题来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经常把追问当做提问的小结,并且往往由教师自行完成。这样的追问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听觉疲劳”,甚至会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轻视追问的过程、注重其结果

不少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十分注重问题的结果。但在实际课堂中,当学生的答案与预设有所偏颇时,教师如果以获得预设正确答案为目的,而非引导学生探求自我见解,那么在引导问题与回答之间缺乏正确的指导,并不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无法得到高质量的或有个性有见解的答案,最终学生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不能主动参与问题回答、探索问题答案。

3.追问的方式单一

在具体课堂中,教师的追问大多是即兴的,追问的问题单一简单,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而学生的回答也是单一简单,往往是千篇一律的“是”“不是”“好”“不好”等。教师的追问浮于表面,缺乏引导性。表面上看似是学生在主动学习,但实际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追问的策略

1.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重难点

众所周知,每堂课都必须要完成教学目标,在完成过程中传授学生新的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必定会出现教学重难点。

课堂追问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手法,就必须要紧扣教学目标,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有效提问,课堂上巧妙引导追问,才能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巧用“追問”,可以实现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参与课堂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启迪他们的智慧与思辨能力。

2.适时追问,成就精彩

追问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一连串、有系列、有方向的提问组合,学生在教师的这一系列提问中也能自己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新课程重视课堂的预设,更重视课堂的生成。尽管教师精心备课,但也不可能将每个问题都设计得完全符合学生实际。停留在教学设计中的提问,往往都是源自教师自身对文本的理解。

如在教授小说《项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莫泊桑处处有伏笔的写作技巧,笔者就插入了一个经典性的问题:“小说在结尾处点明项链是假的,那么在前面的情节中作者是否已暗示读者项链有可能是假的?”学生很快就回答出“老三处”——借项链时的一处、赔项链时的两处。

在学生圆满完成任务、笔者准备进行小结时,有一名男生要求发言,他认为还有一处。理由是女主人公为找借口延缓时间好筹钱,采用写信的方式告诉朋友项链要修,而朋友居然不起疑,也无任何叮嘱。如果是一挂价值不菲的钻石项链,朋友会如此漫不经心吗?下面学生一片“高见啊高见”的喊声,还夹杂着鼓掌声。这个答案在笔者的预案设计中是没有的。

紧接着又有一名男生要求发言(这位男生是个“柯南”迷)。他认为丢项链的环节中,一可以排除小偷偷窃,二是女主人公没有出现使用不当。可项链却如此轻易地丢失了,那就只有一个原因——项链本身一定有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试问一挂真的精美的钻石项链,质量不能保证,人们佩戴以后今天丢、明天丢的,这还能称之为钻石项链吗?所以结果只有一个——这是一串假的钻石项链。他有理有据的推断,又把课堂气氛推到高潮。

由于课堂学习主体人数较多,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如果教师只想着如何避免这种意外,把它当做是教学过程之外的麻烦,对之置之不理或是草率处理,就会出现与“生成”擦肩而过,也会在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禁锢学生的想象力,熄灭创新的火花。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打破预设的框架,在学生提出意外答案时及时地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拓展想象空间,让这种意外的“惊喜”变成课堂上的意外收获,也让课堂中那不曾预想的精彩不期而至。

3.适度追问,彰显智慧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处于正在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因此学生在课堂中出现错误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教师的作用正是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能及时指出,让学生发现错误、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学会正确的纠错方法。

因此,在课堂教学出现僵局时,教师通过一些追问可以化整为零,分解问题,降低难度。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敏捷度、精准度,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小结

思考过程本来就是一個不断遇见阻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思维阻碍和矛盾,从而容易停滞在某一环节,无法实现进一步的思考。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采取追问和引导策略,及时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平台和跳板,帮助学生解决思维路上的障碍,突破困难点,让学生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思考,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智慧式的追问,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出真正有效的课堂;智慧式的追问,不仅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而且能使课堂呈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景象;智慧式的追问,不仅能激发学生乐于表达自我价值观的欲望,拓展延伸文本的空间,还能体现出“课已终,情犹存,意更深”的课堂教学效果。

“与其默默残喘,不如从容燃烧”,让师生相互撞击的智慧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绽放出一簇簇绚丽的火花吧!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