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见证人
2018-12-03子夜黑猫
子夜黑猫
平凡的女孩没能成长为令自己满意的模样,于是拒绝着所有的相遇与温暖。她像是守着一株赢弱的植物,以为终有一日会含苞待放,却在拼命汲取养料的同时忽略了须间的宝藏。
1
“我们认识15年了吧。”
看见对话框里这行字后,我竟愣了半晌,而后真的掰着手指数了起来。日子不多不少,待漫山枫叶染红之时,就恰好15个年头。
见我不回话,你又接着说:“你在重庆的最后半年,我大概是没机会过去了。”
“那就等我在北京实习的时候去找你吧。”
我语气欢快而赤诚,连自己都快要相信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可只有我知道,前年国庆长假,我得知你要来重庆旅游的消息时,立马买了机票落荒而逃。回了家。
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我想要残忍地把它剖开来看,却看到了怯懦、自卑、敏感、畏惧。这些蕴含贬义的词汇就被这样毫不留情地用到了自己的身上,而我又明白,那是我心中的常态——看似平淡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粗粝的心。
平凡的女孩没能成长为令自己满意的模样,于是拒绝着所有的相遇与温暖。她像是守着一株赢弱的植物,以为终有一日会含苞待放,却在拼命汲取养料的同时忽略了须臾间的宝藏。
很多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该如何定义我们的关系。若要说是朋友,可自从那年毕业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若要说是存在某种懵懂青涩的感情,却又仿佛缥缈而虚幻。这一刻,我甚至快要怀疑自己语言的匮乏。
我想,我大概可以称你为成长的见证人。
2
有那么些时候,连我自己都感慨时间的美妙。
我们自小相识,却从未有过“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亲密。在儿时,你就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因为你的闪耀夺目,我不得不在父母的要求下与你一同踏上补习班。可即便如此,我们依旧没能成为朋友,彼时的我抱着奥数题目蜷缩在教室的一角,望着教室前方你挺拔的脊背,脑子里满是小伙伴们在游乐场嬉戏的身影。
“书呆子。”我双手支着脑袋,恶狠狠地吐出三个字。
初一那年,我被父母塞进了一所封闭式的寄宿制中学。阳光灼热的夏日,严厉的教官带领我们进行入学前的军训。好不容易熬到休息時间,我舍弃了清甜可口的西瓜,连喝口水的力气都没有。我软绵绵地瘫倒在塑胶跑道上。恍惚间感到有道人影从侧面一闪而过。几分钟后,你端着一杯清凉的绿豆汤蹲在我的面前,笑眯眯地弹了弹我的额头,说“喝一口吧,缺水了更难受。”
我错愕地抬头,阳光给你的眉眼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你又把杯子往我面前推了推,我表情古怪地仰头灌下那杯绿豆汤。语气别扭而生硬地说:“真倒霉,怎么又和你一个学校!”
你不气也不恼。干脆与我一起席地而坐。大抵是陌生的环境令我有些不知所措,我竟放下了往日里的成见,好声好气地与你聊起天来。
那年的国庆,我们和几位朋友相约回了儿时的母校。校门口琳琅满目的小零食看花了我的眼,我们坐在校门口的烧烤摊上闲聊,等到一碟碟佳肴被端上桌时,我极度眼馋却不知该如何下手。
是在很久之前了,有个男生嘲笑我吃炸土豆的姿势很搞笑,明明是10岁左右的年纪。那个时候的记忆早已逐渐淡化,可这件事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打那过后,我很少能够自如地在别人面前吃东西。我望着眼前烤得金黄娇嫩的鸡翅,却不知该如何优雅地将它们放到嘴边。于是我捧着烧烤摊上的纸杯,一杯杯地往肚子里灌茶水。
我至今都不知道你是否察觉出了我的窘迫,你只是替我把铁签上的鸡翅剥了下来,然后递给我一双从老板那里要来的一次性手套。
我终于肯对着满桌子美味大快朵颐起来,那时的我抬头望一望你规规矩矩的寸头,忽然间就没那么讨厌你了。
3
中学时代,谣言真的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它像是一种流行病毒,以飞快的速度蔓延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我和你渐渐相熟起来,却总有喜欢恶作剧的男孩子在我们面前起哄。那时的我们分隔在不同的楼层,可做过早操后却要经过相同的楼道。你们班几个讨厌的男孩子总是挤眉弄眼地把你往我身边挤。我抬眼瞪你,你只是冲我笑笑:“别理他们。”
大概是你眉宇间的那股浩然正气平息了我紧张的情绪。想着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开始忽略那些流言蜚语,与你以好闺蜜相称。你倒的确没有辜负我,像是个小大人一样陪我走过了百味杂陈的青春。
直到现在,我床头那个铁皮盒子里还放着你写给我的信。米色的信纸上是你歪歪扭扭的字迹。不同于其他男孩子递来的情书,你的信倒像是古板教条的劝诫。
那是我最嚣张跋扈的一段时期,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在叫嚣着叛逆。我抄着朋友们送来的答案,在自习课上看“言情”。你看着我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样子,简直比我还要着急。在我一次次忽视你半玩笑半认真的提醒后,你终于在一个午后将那封严肃的信塞进我的手里。彼时你已是稳居年级前五的学霸,却为了我这个不思进取的朋友而心焦。
“我希望能看见过去那个积极的你。”
我瞪着你写给我的信撇嘴,竟然心甘情愿地将小说丢进了书柜里。
你大概不知道,高二那年,年级里流传着一段话。那些女孩子说你除了相貌平平外,没有一处不令人倾心。我趁你看书时悄悄打量着你的眉眼,恍惚间觉得,除了那几颗红红的青春痘外,我还是愿意替你打抱不平的。
我为自己突如其来的想法感到惊异。我的心底冒出一个想法,却又飞快被自己压了下去。我摸了摸自己凉凉的脸颊和胸口平静的心跳,我想,我还没有喜欢你。
但那一刻我又轻声问自己,若是错过了你这般耐心又好脾气的人,我是否会感到遗憾?
我找不出答案。那些没能想明白的答案,还是等到高考之后再做决定吧。
4
不得不承认,你的确是个合格的朋友。高二文理分科那年,即便我奋起直追,却仍与重点班失之交臂。文理皆优的你选择了和我一样的文科,当一张张脉络清晰的文综笔记递到我手心时,我突然觉得哪怕是为了不辜负你的期望,也该要拼一拼。
拿到录取通知那晚。你又给我发来一串长长的消息。内容无非是那些爸妈跟我说了无数次的提醒,可你的最后一句还是让我酸了鼻头湿了眼睛。你说这些年来,你习惯了替我去感知周围的善意或是提醒我远离不该接触的东西。而时间一晃而过,到了大学,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了。
“会注意的。”我这样回复你。心间却如同塞了一团被猫抓乱的毛线,有点烦躁,又有点着急。
我原本想要好好思虑中学时代留给自己的那个问题,却在烈日炎炎的暑假里,望见了你身侧立着的女生。想到那些未来与你并肩而行的同学,他们都是各个省经过千挑万选胜出的学霸,我们之间的差距大概是永远都填补不了的沟壑。
我心中有种青春读物里特有的哀伤,却没有那种痛彻心扉的描述。我想,我还是没能想明白那个问题。
5
真正弄明白自己對你的感情,大抵还是在读大二那年。我终于在19岁这年迎来了人生里的第一场怦然心动。那是个清瘦的男孩子。打篮球时如同飞鸟掠过蓝天般。让人觉得美好而安宁。
我与他不过一面之缘。却飞快地沦陷进了自己臆想出的深情里。我觉得自己快要抑制不住那种溢满血液的欢喜了,我问你:“你说我向他表白,他会不会同意?”
我以为你会批评我厚脸皮,或是像长辈那样教育我,但你只是沉默片刻,浅浅淡淡的声音落在话筒里:“喜欢一个人时,他的身上会有太多自己给他设想出的光环,他的任何一个优点都会被你放大,这叫做晕轮效应。”
顿了顿,你又说:“你可以给自己3个月,等多巴胺不再如此作祟时,再想想自己对他的感情。”
我依你所言,果真等到3个月后,他再也不是我心中白衣飘飘的美好少年,摘去了自己眼中的朦胧滤镜,他与芸芸众生一样,是我生命中普通不过的过客。
我的第一段暗恋无疾而终,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可惜。
渐渐地,我习惯了在遇到困难时联系你。你和我的每一个朋友都不同,他们或语气柔和地安慰我,或同仇敌忾地和我指责当下的环境。只有你,会毫不啰嗦地指出我自身的问题,如冬日的凉水,令我清醒,却又没有那股寒意。
故事写到这里,我竟蓦地明白了你之于我的意义。于我而言,你亦师亦友,我们不必用不间断的联系来证明这段友情,但我也明白,只要当我需要,身边总有一个深谙我一切的你。
我也忽地开始庆幸,因为我看见了铁皮盒子里叠好的那颗粉色爱心。它形成于我的中学时代,形成于一段感情的朦胧与明灭之间。幸好我给了自己足够的时间,在成长过后才回首这段青涩的感情。
回忆到这里,我居然也平心静气地接受了自己不够完美的事实。那些晦暗的青春时光里。你曾是冲破云翳的暖阳,而我也不必再遮遮掩掩自己身上的阴影。
阔别已久,这一次,我想我是真的会在北京与你重遇了。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