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8-12-03顾玉利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青岛西海岸新区香江路第二小学特别重视教师的发展,通过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尊重差异,将主动的态度植于人之心中,唤醒教师主动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双轨”并行,分层发展:
为教师差异化发展提供可能
当前教师发展往往注重外在鼓励与整体推动,很少考虑到教师的主体需求,特别是个性化需求、差异的需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表现为个性不同、特点不同。
在一个团队中,差异是财富,可以形成相互的学习。差异是资源,优势可互补。同时,我们还发现教师成长有这样一个规律:优秀的教师不是制度能管出来的,而是他们心中有梦想,身边有榜样,自己有追求。基于此,我们提出了“适合就是最好”的教师成长发展新方式。总结来说就是“双轨”并行,分层发展。具体来讲为:一轨是常规做法,建章立制,抓实校本培训,做好培训保障,抓好“三个到位”,组织机构落实到位,确保培训顺利实施;培训制度落实到位,确保培训有序进行;培训资源到位,确保培训有的放矢。学校根据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要求,为广大教师征订了多种校本培训的教材,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源泉。另一轨是多设个案发展模式,让教师分层发展、多层发展。为此我们主要用以自助式学习型组织为主要特点的“成长规划”进行目标引领的个案发展式模式。通过实施全新的教师成长工程,增加成长方式的选项,构建适合更多教师成长的台子,不断地提升教师的自身价值和品位,努力使教师们主动者有成就,被动者有追求,不动者有变化,力争达到共性与个性相互融合。
二、主动发展:让教师专业成长成为
教师自己的事情
教师是有差异的,要为主动喝彩,也要包容被动,被动也是在动,从被动到主动,学校要善于唤醒,推动并实现教师发展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这样的理念形成,必然会带来一种教师的价值观、教育教学态度和方式的转变。
为助推教师主动发展,我们打造了“为主动喝彩周报”。“为主动喝彩周报”,顾名思义,这是一份报纸,每周一期,目的是引导“主动”、喝彩“主动”。喝彩者与喝彩对象都是教师。这一“化人”平台的成型,强化了教育民主与自律的思想,弱化行政制约的他律功能。从总编到美编到栏目供稿,全都由教师们自己完成。大家赞美彼此,赞美主动、走向主动,使主动成为了主旋律。周报形式开放,不拘一格,可诗可文,可写可画,可校可家。但要说自己想说的真话,写自己想写的实事。通过教师自己的视角,看到最真实的教师生态。教师们相互欣赏、相互赞美,唱响了一首主动作为的赞歌。
为不断给教师提供选择的机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从而具有主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分制”系列评价制度,像教育公益支教加分制度、互联网加岗位加分制度等等。这种“加分制”体现的是学校弱化行政干预,强化通过设置选项菜单让每个教师去选择。如我校开展的“互联网+岗位专项”活动中明确提出了自主选择是否参与,不适合可以不参与。按是否参与、是否领军、是否优质三个得分点进行评价。假以时日,学校的优秀教师,一定是具有创新、向善、乐于助人的主流价值观的教师。
三、课题超市: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便捷
我们传统中的购物,购买者和物品之间,隔着一个柜台。而超市是撤掉购物柜台让消费者面对物品自己判别、选择,人们无不體验到人本化消费带来的惬意。这种现象同样适用有专业需求发展的教师们。学校要撤掉的“柜台”就是整齐划一的制度管理的模式,需要亲密接触和自由选择的“货物”就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的实用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课题超市中,课题以“超市”的方式呈现给教师,让他们各取所需。有需求就来,没需求可走,完全自愿。在操作上,我们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帮助优秀教师找出课堂教学的特点,根据特点拟订课题研究方向。经过我们长期的观察与座谈,为38位教师确立了38个实用课题作为课题超市的“货物”上架、供选。经过双向选择,选取了最有人气的前11个课题,组成11个课题研究项目组。这些经过双向选择而产生的项目组的教师,所组成的团队,他们目标相同,利益相关,能力相补,感情相融。他们根据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的研究目标,依据相关的理论提出研究假设,用自己的教学验证假设,在不断地验证中提升了研究能力与教学水平。团队自由组合、方式自主研究,使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步入了快车道。目前这些课题纷纷结果,成为省市区校优质课程、优秀课题。
四、名师工作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供高端引领
目前我校共有六个名师工作室,分别是“于永正名师工作室”“候青燕音乐工作室”“于殿英足球工作室”“柳迎梅专注力英语工作室”“薛连华莲花心雨班主任工作室”“赵冰萤火虫创客工作室”。这六个工作室因“适合”而出众,带来的学校文化影响是巨大的。近九成的教师自愿选择、主动申请加入了工作室,主动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参与工作室的个性化研讨活动,从中享受成长快乐。名师的旗帜效应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榜样力量,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他们开发的课程成为省内优质课程。“于永正工作室”的语文教师主动请求承办全国教学现场会,涌现出国家级语文主题学习核心成员3名,获得国家级语文教学一等奖教师3名,语文教学水平一跃成为全区一流水平。候青燕所带的音乐工作室,主动作为,将原来只有几十名学生的民乐社团,研发成十几门民乐器乐选修课程,有三门课程被选为青岛市优质课程,并集结成书出版发行。目前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参加到选修课程当中。这些成绩就是来源于“专业发展是自己的事情”“差异发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的文化力量。制度文化只能约束后进,不能鼓励先进;优秀的教师不是制度管出来的,而是在主动发展的文化影响下,教师们心中有梦想,身边有榜样,自己有目标,发展有“适合”,主动追求的结果。
五、多层多式:为教师适合的发展
提供不同路径
为了让每个层次的教师都能得以发展,体现差异发展的适合性选项,学校设置了主题式发展方式,以适合不同层次的教师。
一是“自拉自唱、自搭自演”。教师的成长是在课堂上,在成长的初期是个人的积累,自己与自己的较劲,自己对自己的超越。在一个阶段以后,学校就可以为有需求的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自搭自演、自拉自唱。如教研组内每人一课、校内开放课、校际互访课、同课异构课、异校送教课,让教师们收获成长体验,感受成长心路。
二是“导师制师徒三人行”。这是新教师成长工程,使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以崭露头角,达到“一年有模样,二年出形象,三年新秀相”。
三是个案式成长。对一些优秀教师,他们的教育理想已经明确,工作态度已经稳定,教学特点已经成型,可以通过将自己的成长课题化,用课题的方式,通过一个立项、验证、推进、结题的周期,引入专家论证,并通过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建立必然的联系,形成稳定的体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是形成多种学习型组织。以“团队学习”为基础,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构建青年教师读书会、教育论坛、公益组织等学习型组织,形成优势研修主体,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在团队中实施“教、研、修”一体化。
差异发展,让全体教师焕发了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成为教师主动成长的契机,他们组建自己的团队、立足自己的课堂、采取行动研究、从自己的问题入手。这种方式的转变,激发了教师的潜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顾玉利,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香江路第二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樊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