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与风格特性

2018-12-03杨煦熔

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风格创作

杨煦熔

摘 要: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非常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作品中,钢琴协奏曲是最具有代表性,也最为突出的一种音乐体裁,对俄罗斯音乐的发展和进步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贯穿了作曲家的整个音乐生涯,经历了多次的修改,成为公认的杰出音乐作品。本文从钢琴协奏曲的旋律、和声、结构等三大视角,来分析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风格特性。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协奏曲 创作 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音乐史的杰出作曲家、钢琴家,为俄罗斯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以及演奏在世界上享受声誉,是世界公认的音乐代表人物。在他的一生中,钢琴协奏曲贯穿了他的整个音乐生涯,是最具有代表性、最突出、最具影响力的音乐体裁,对俄罗斯乃至整个世界的音乐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创作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涉及到多种体裁和范围,包括交响乐、合唱曲、独奏曲等众多领域,体裁方面非常丰富,特别是钢琴作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体裁上都很突出。而钢琴作品中,又以钢琴协奏曲最为突出,成为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中的典型代表。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总共分为五部,可以说是贯穿了拉赫玛尼诺夫的一生,分布于他不同的音乐作品创作时期。

在1892年,拉赫玛尼诺夫还处于学生时代,就完成了第一协奏曲。虽然在此之前拉赫玛尼诺夫已经有自己创作的作品,但是他坚持认为协奏曲展现了自己的真实水平,对其非常珍视,将其视为自己的一号作品,这也代表着他开始正式进入以钢琴协奏曲为主的创作阶段。可事与愿违,拉赫玛尼诺夫并没有因此走向巅峰,反而转入了音乐创作的低谷期。直至1901年,第二协奏曲创作成功,取得了广泛关注,也因此使作曲家走出低谷,重新振作起来,创作积极性高涨。到1903年,第三协奏曲取得了更加耀眼的成绩,作品风格更加成熟,也呈现了更多更新的创作特点,其评价相较于第二协奏曲更高。1926年,拉赫玛尼诺夫正处于旅美的时期,在此期间完成的第四协奏曲。一开始第四协奏曲并没有得到多么耀眼的成绩,反而让人觉得冗长,作曲家也对其进行修改,删除了大量的章节,但是仍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第五部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34年,严格意义上讲,第五协奏曲更应该成为基于钢琴协奏形式上的变奏曲。但无论如何,这部作品都受到音乐界的高度认可,为世界公认的拉赫玛尼诺夫晚期的杰出钢琴协奏曲。

从五部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第二和第三协奏曲是作曲家创作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期,在五部作品中表现尤其出色,它们的诞生标志着作曲家创作进入了顶峰。而实际上,为了这两部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作曲家广纳素材,素材准备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挑选了素材中的精华,而未被采用的其它素材也在后续的作品创作中被予以应用。因此,可以说,在同一创作时期,这两部钢琴协奏曲都或多或少影响和感染了其它体裁的音乐作品。第二和第三协奏曲在性格气质方面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人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两部作品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联。在这五部钢琴协奏曲中,以第一和第四协奏曲与其它几部作品在创造水准上相比较而言要略显逊色。这两部作品相对来说特色不明显,色彩不够鲜明,没有其余几部作品的成绩理想。第五部钢琴协奏曲,作为最后一部协奏曲其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拉赫玛尼诺夫赋予了这部作品全新的面貌,且运用了多种体裁形式,变化多样,素材丰富,并且融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特点分析

1.旋律的特点

拉赫玛尼诺夫在作品方面,对旋律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他的创作理念,将旋律因素放在了音乐创作的首位。在俄罗斯,拉赫玛尼诺夫被称为最伟大的旋律大师,与柴可夫斯基齐名。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每一步作品,都是先以旋律在打动人心,人们都对他的音乐作品旋律有深刻的感觉,有很多作品旋律称为经典流传至今,在人们耳边持续的回响。协奏曲这一音乐体裁本身就是以多乐章的形式存在,且在曲式方面也有其本身的要求。在一部协奏曲作品中需要有多种新鲜的旋律,也因此需要大量的旋律素材。人们在欣赏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每出现一种新的旋律,都会让人充满新鲜感。优美、流畅、清新脱俗又富有个性。拉赫玛尼诺夫的协奏曲存在多主题并置的特点,以多主题多旋律变化来对不同的音乐素材进行处理。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仅在旋律上呈现出变化多样的风格,而且又不显突兀和零散,保持了完整性和统一性。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能打动人心,与人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作品的情感发自内心,是真实情感的展现,自然不做作,质朴不夸张,真实不虚伪。而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一大特色,与民歌既有类似又有区别。俄罗斯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将俄罗斯这个国家的民族特色、民歌精神融入其中,民族韵味浓郁,有鲜明的风格情调。在第二、第三协奏曲中,人们就能够感受到主体旋律中透露出来的东方韵味。而第二、第三协奏曲中的旋律悠长、宽广的特点,也让人走进了俄罗斯的自然风光中,这是拉赫玛尼诺夫旋律气质的表现,与民族特色极为符合。

2.和声的安排

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点,虽然在作品中旋律的安排已经很突出,但是和声也并不单单作为陪衬存在。和声作为一种推动力,促进了作品的步步延伸,向前发展,让旋律能够得以顺畅、自如的展开。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和声非常多样化,丰富多彩,虽然从和弦、声部、变化音等方面都非常复杂,也非常繁琐,但是在和声方面仍然以其发展规律为主线,在繁杂中求得整齐有序。拉赫玛尼诺夫在此基础上,赋予和声更为丰富的内容和色彩,使其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使得和声与旋律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共同为作品赋予新的色彩。在和声运用上,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保持了基础性的持续音,配合运用和声和和弦的变换运用以及同名大小调、同主音调式体系的运用,这也是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中一贯的处理手法。在钢琴协奏曲的头尾出,和声变换较多,比如第二、第五协奏曲的引子部分,都采用了和声变换的方法,让人感觉表面上好像是稳定,而实际上却有种蠢蠢欲動的感觉,使作品在内容上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随着和声紧张度的增加,进入一种极度紧张求得释放的效果。这种和声处理方法渲染出来的气氛具有很轻的感染力,很容易抓住人们的内心。

3.结构安排

在结构上拉赫玛尼诺夫遵循了传统的结构安排思路,并没有做太大的调整。第一、二、三、四部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在曲式上是一致的,都为奏鸣曲式;在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或较为自由的三段体;第三乐章则分别采用自由三段体、奏鸣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这几种曲式都是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方式,且四部协奏曲无一例外都是小调作品。排列与布局都十分的整齐规范。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在对这几部钢琴协奏曲创作的过程中,作曲家主要采取交响曲的兴衰来进行结构上的处理。主要表现为五部协奏曲中感情独奏炫技的段落非常少,甚至在某些时候钢琴只是作为演奏效果的陪衬,配合乐队演奏。这样看来,虽然前四部在结构上仍然遵循传统,没有做出明显的结构改变,但是从总体风格上与交响乐更为接近。

第五部钢琴协奏曲在结构上就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并非单纯的协奏曲,确切的说更像是一个变奏曲,包含了二十四个变奏。但是如果将它归属于变奏曲的范围,却较传统变奏曲更为复杂,也更为丰富。他并非先着重主体呈现,而是先展示和声框架再进一步完整展现,让人有种逐渐构建,逐渐形成的感觉。这部协奏曲的结构是庞大的,吸引了很多音乐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第一~十的变奏具有明显的悲剧性,第十一变奏为过渡阶段,第十二~十八变奏在情感和情绪方面表现为逐渐明朗,第十九~二十四变奏情绪升华。虽然这种结构分析只是一个参考,但是也给我们认识这部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虽然协奏曲本身的形式决定了整个作品曲式结构的庞大,但是在晚期浪漫派的作曲家中,偏重创作大型作品也可以说是拉赫玛尼诺夫在结构方面的特点。

三、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风格特性

基于上述的特点分析,我们可以对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风格特性进行归纳和总结,概况来说主要有三大风格特性。

1.民族性

“传统”是人们对于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创作风格的最深印象,受前辈柴可夫斯基的影响,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不难找到柴可夫斯基的痕迹。拉赫玛尼诺夫不僅是作曲家还是著名的演奏家,李斯特和肖邦是他的榜样,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二者的演奏技巧和民族感情都蕴含其中。拉赫玛尼诺夫的民族性是发自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他坚信,音乐是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结合体,是多个民族语音统一在一起的一种表现形式。

2.个性化

虽然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并没有超越传统的额范围,但是其鲜明个性特点,也是其作品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他的作品创作来说,他的音乐所表达的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内涵,更强调个人的思想感情。第五协奏曲就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点,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内涵,是作曲家一生历经艰辛,血汗付出的成果。作曲家具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来展示自身的个性特点,他并没有采取突变的方式来进行诠释,而是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和创新,人们只有仔细地体味和分析他的作品,才能真正发现和了解他特有风格气质的具体所在。

3.多元性

拉赫玛尼诺夫是名非常出色的音乐家,不仅是作曲家,更是演奏家、指挥家,这一生他的音乐盛会一直是多元化的。丰富的演出实践,为他的作品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对他作品创作影响深远。也正是由于多种技术和才能的几何,也使他在作品构思上、理解上、创作上、展现上思维更加广阔,方法和手段也更为丰富。

拉赫玛尼诺夫的五部钢琴协奏曲是他倾尽一生心血的杰作,是俄罗斯乃至整个音乐史发展的推动力量,受到全世界音乐界的认可和关注,充分说明了他的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他的钢琴协奏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艺术表现力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学习价值,这也是一个成功的作曲家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赵馨.论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的“死亡”主题[J].音乐艺术,2010(2).

[2]【俄】科冈.论拉赫玛尼诺夫[M].北京:新音乐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风格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外国美术史上浓重的一笔
室内设计的思路探索
浅谈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民族化发展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