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声乐规定曲目的变化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启示
2018-12-03叶惠薇
叶惠薇
摘 要:2016版广东省音乐术科考试规定曲目①的出台,与2011版本对比,曲目上有了大幅度的调整和变化。从两个版本中对中国歌曲曲目的取舍,给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带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音乐高考 规定曲目 民族声乐教学
一、2016版广东省音乐术科考试规定曲目出台的背景
在2010年9月,正式出版了2011版广东省音乐术科考试规定曲目②,(简称:2011版曲目)。考生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和掌握的声乐技能情况,在“规定曲目”里挑选适合曲目进行考试,以期广东省的音乐术科统考能更加严格化、合理化和公平性。但伴随着国民音乐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音乐类考生的数量急剧上升和曲目“竞技”现象日趋严重,大部分考生和教师为了迎合考官的心理,挑战难度大的作品,认为多唱一些高音更能体现出考生的声乐实力,造成在强化训练时过度追求高音技巧,往往导致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喊”音、“破”音。这种“掠夺式”或“强制式”的声音开发,声音有“形”无“神”,缺少歌曲所附有的精神、灵气和神韵,失去了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严重违背了音乐高考选拔艺术人才的初衷。
针对这一现象,《2016年广东生普通高校统一考试音乐术科考试大纲》提出新的要求:“通过科学、严谨的考试方法和手段,客观、准确地评定考生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 ③。在《大纲》的指导下,2016版曲目隆重出台,重新调整了曲目,与2011版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无论从曲目的适应性,内容的包容性,还是作品风格的多样性,2016版不仅细化了考查的标准,倾向声乐的基础性,更侧重于从文化的角度去激发学生认知音乐作品能力,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同时,有效遏制盲目“竞技”的现象。
二、2011 、2016版广东省音乐术科考试规定曲目中国歌曲的调整和分析
2011 、2016版广东省音乐术科考试规定曲目中国歌曲的调整,表格如下:
从表格上看,中国近几年来新创作的歌曲调整幅度最大,删除了一大批演唱难度大、音域宽广或是国内声乐比赛的规定曲目,例如:《芦花》、《美丽家园》、《母亲河喊你一声妈妈》、《亲吻祖国》、《 山里的女人喊太阳》等,同时,一些离调、转调、复调式伴奏等作品,也在删除之列。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新增的作品中囊括了中国上世纪四十年代到21世纪的经典作品。例如:四十年代歌剧选曲《燕燕下河洗衣裳》、六十年代的革命歌曲《革命熔炉火最红》、八十年代的影视作品《满山红叶似彩霞》等,还增添了大量的民歌、艺术歌曲、歌剧、影视作品。这些歌曲不仅时代久远,而且体现了多样的风格特征,调整后的中国歌曲在各种体裁中数量比较均衡,分配比例合理,有目地引导学生建立扎实的声乐基础,更倾向追求作品内涵的表现。
三、两种版本中考试规定曲目变化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启示
“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课程的载体,是教学内容得以传授、践行的途径。”④音乐术科考试规定曲目正是一种具有指导性的教材,从对中国歌曲曲目的删选,蕴含着某种艺术价值取向,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1.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6版《大纲》追求歌唱的本质,首次提出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举措警示了高校的声乐教学,歌唱中的“综合素质”才是培养学生的重中之重,高校的声乐教学必须从单一的技能训练,转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整体培养。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专业技能、身体与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学识、品质等综合素养的体现”⑤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中包括音乐内涵和文学内涵。音乐内涵确立旋律与节奏的关系,文学内涵是指歌曲的文学因素;歌曲中包含的文学内涵可以考查出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高低。例如;古曲《长相知》中“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衰”字有两者读音,一个读“shuai”,另一种读音为古音“cui”,常常出现《长相知》的“衰”字不同读音的演唱版本,究竟选择读或唱哪一个音更加贴切?据查,1985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衰”的注释:①shuāi.衰退,衰弱,衰老。《史记·李斯列传》“物极则衰.”②cuī.减少.《战国策·赵策四》“日食饮得无衰乎?”。《长相知》是一首古曲, “长命无绝衰”表达的意思即永远相爱,不绝不衰,相互的爱恋不会停止不会减少,如果唱成“shuai”,表达衰退、衰老的意思,并不吻合诗词内容,解释不通。可以说,演唱这首古曲时将“衰”唱“cui”.不仅押韵,而且能更准确表达诗词的内涵。所以说,从一首古曲中一个字的准确读音,可以窥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多选修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中国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等课程外,还要在声乐课堂上探寻多样化教学形式,从声乐作品内容上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条件。只有这样,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习俗,将人物、艺术、声音和感情统一起来,才能拥有的更多的音乐表现手段。
2.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力
俗話说:“比唱歌更重要的是歌唱”,这句话是针对“重技巧,轻情感” 的演唱现象而提出。2016版广东省音乐术科考试规定曲目的出台,主要为了遏制高难度曲目“竞技”现象,过度的声音技巧训练,声音生硬,情感苍白。同样,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也存在着这种不可忽视的偏向。要改变这一偏向,需要从教与学、考试设计的原则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声乐教学指导思想,不能为了突出自己的业务水平,对学生盲目“拔高”,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演唱技术或“飙高音”的问题上。“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声乐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该围绕这个核心,在传授声音演唱技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歌曲作品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从学生上看,他们在入学前大部分接受了高强度的声乐技巧训练,挑战了难度较大的曲目,演唱庞大的声乐作品时常获得了满足和自信。而从大学的声乐课程设置上,教师是从基础性的声乐技巧和理论开始,从小作品中去纠正和“磨练”声音,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此时学生往往失去耐心和兴趣,因此,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端正学生的思想,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曲谱分析能力,把握作品风格,引导学生去体验作品的内涵。最后是要把握好高校声乐考试大纲的设计原则和方向,建议在大学的声乐考试时,分年级分声部设计合理可行的考试规定曲目,或者设置必选曲面和自选曲目等措施,去扭转学生“炫技式”的演唱局面,使他们转向研究同一首歌曲的不同艺术处理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声乐演唱表现能力。
3.重视挖掘学生的歌唱个性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震云说:“我们的教育最大的功能是,把一百个人培养成一个人”,虽然话语刻薄,但的确反应出中国教育的一些窘态。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也出现了“千人一面”和“千人一腔”的现象,学生的声音缺少歌曲所附有的精神、灵气和神韵,艺术陷入机械性的操作,如同嚼蜡。这是当代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我国民族声乐人才培养有两种经验:“一是以传统声乐为基础,吸收借鉴‘美歌学派的优长,使歌唱能力进一步提高;二是以‘美歌学派为基础,结合中国语言的字音特点,增加民族韵味”。⑥由于“立足点”的不同,前一种做法使得学生风格多样,而后一种做法则使学生声音形态趋于雷同,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让人们意识到:要重视挖掘学生的歌唱个性,立足于传统成为必然。
民族声乐艺术以三种传统艺术(戏曲、说唱、民歌)的相互渗透,发展而来的。我们有韵味淳厚的京剧、清丽刚健的豫剧、俏丽多变的越剧、委婉清新的黄梅戏;有56个民族的艺术作品,细腻的南方民歌、粗犷的北方民歌、蒙古族的“呼麦”、侗族大歌、苗族飞歌;更是拥有一部部凸显民族精神气质的民族歌剧《刘胡兰》、《洪湖赤卫队》、《小二黑结婚》和《江姐》等,这些传统艺术作品中的民族音调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为培养学生歌唱的个性特色提供的坚实基础,学生的个性化声音需要从这些传统的戏曲唱段、歌剧表演、古诗词歌曲、说唱、曲艺、民歌中提炼,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华不断渗透,让学生摆脱声音的束缚,从中挖掘学生声音的个性特点,不再拘泥于一种声音。可以说,培养和挖掘学生的歌唱个性,需要从学习传统艺术(戏曲、说唱、民歌)开始。
总之,两个版本的调整和变化,考试规定曲目设计的原则和考试的宗旨,给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以深刻的启示,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指明了方向。高校声乐民族教学要从学生歌唱的技巧转向歌唱的情感的培养,从声音的共性转向挖掘学生的声音个性,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全面发展。当然,教学环节涉及方方面面,从广东省高考音乐规定曲面变化来看高校声乐教学,虽然比较不够全面,但不容忽视的现象的确存在,笔者抛砖引玉,期待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共同探讨,让我国民族声乐事业繁荣和昌盛。
注释:
{1}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星海音乐学院组编.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音乐术科考试规定曲目.声乐卷:2011版:(上、下卷)[M]. 广州:花城出版社,2010.
{2}{3}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星海音乐学院组编.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音乐术科考试规定曲目.声乐卷:2016版:(上、下卷)[M]. 广州:花城出版社,2015.
{4}劉辉.关于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教材建设问题[J].音乐艺术,2008(2).
{5}王士魁.民族声乐教学新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6}郭克俭.声歌求道[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