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下高校创业内涵式发展及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2018-12-03孙冰

创新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共享经济知识产权

孙冰

摘 要:内涵式发展尊重事物的本质规律,从实践的层面对教育发展的内容和路径进行探讨。高校创业是推进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环节,应当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流,整合优势资源,发挥协同创新效应,注重通识教育和创新培育路径,提升创业质量。研究表明:知识产权可以强化高校创业内涵式发展的载体建设,提高创新的长效机制,助力成果转化,营造良性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关键词:共享经济;高校创业;内涵式发展;知识产权

中圖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8-71-4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8.017

Abstract: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respects the essential law of things, and explores the content and path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from the practical level.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promote the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of the country. We should grasp the mainstream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ntegrate the advantageous resources, play a synergistic innovation effect, pay attention to gener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training path,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an strengthen the carrier construction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rov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help transform achievements, and create a healthy-developm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Key words: shared economy; entrepreneurship in universities;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是将质量放在核心的地位,从体系的内部挖掘要素、创新模式,实现高素养人才的培养目标[1]。高校创业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大数据、云空间整合生产要素,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何庆、洪燕云在《创造学》中将创新能力定义为人类皆有的自然属性,通过科学的教育、训练可以激发创造潜能,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2]。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是保护成果延续的持久动力。高校创业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充分激活体制的动力,从内部形成创新的源泉,完成教育与创业的协调并轨。

共享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新业态,具有场景开放、平台运作、便捷服务的特点,是高校创业者青睐的新型模式。保罗·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将知识、技术研发、人力资本看作经济增长的源泉,认为研究与开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其实际价值[3]。共享经济下“互联网+创业”是以移动互联技术为依托,研发新产品或者推出新服务模式的高度信息密集的过程。

1 创业者的通识教育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的双创教育体系的确立,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化改革。通识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落实《实施意见》的必然举措,将视角从知识传播转向素质能力的培养,通过前瞻性的教育为科技园区、孵化园等平台的运营提供智力支持。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首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进行联系,在多元化的社会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4]。通识教育将侧重落于“育”,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和专注力,通过探索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识教育摒弃了专业的硬性划分,在多样化的选择中寻求终极目标的一致性。

创业者的通识教育通过整体的课程布局开发不同个体的潜质,让创新的理念在有机的沃土中自由成长,为后期创业提供经验借鉴。共享经济下创业者的通识教育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概括。

一是高校创业的通识教育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非职业性、非专业性的教育,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操、心理需求和通融识见,启发自主思维,引导知识价值的创造。创业教育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助力大学生认识自我、储备创业知识。

二是课程体系追求内在逻辑与系统把控。通识课程需要从宏观视角建立分类模块,每个模块派生出基本课程单元,关联模块与基本课程单元形成一个课程系统。层次化的课程使创业理念直接落实到具体的内容,路径明确简捷;基本课程单元便于组织教学团队,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三是通识教育应该利用智能技术手段,培育泛在学习的新型课堂。智慧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技术层面上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交叉,多层面立体化地开展高效率、持续性的学习活动。通识教育利用智能学习平台向学生传播信息的同时让内容终端成为交换中心,双方平等地享受资源服务,形成有效的互动。

四是通识教育要重视实践性。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通识教育不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实际的操作,不断尝试技术的创新与新方法的探索。

2 竞优创新能力培育

孙力在《竞底——中国企业之殇》提出了竞争的两种模型,即竞优和竞底。竞优就是以提升人的价值为手段和目标,来提高竞争力的竞争方式;竞底就是以打压人的价值为基本手段,从而获得竞争力的提升[5]。创业内涵式发展需要竞优创新能力的持续支持,为创业者找到学习的标杆,提供行为策略的帮助,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创新能力是知识积累、智力支持和个人诸多优秀品质的综合体现。庄寿强教授提出了创新能力的表达公式:创新能力=K(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方法)×知识量2,式中K为常量,个体潜在的创造力[6]。创造性人格是在学习和创造活动中逐步养成的理想、意志、信念、情感、道德等非智力素质的总和。创造性人格可以启发高尚的意志品质,在个人的探索中起导向作用。创造性思维能力包括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突破固有的套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创造活动中,发散思维基于广泛的知识基础,针对刺激做出流畅的反应,随机应变地处理问题,并提出个人独特的见解。创造性方法基于实践的手段突破,解决组织之间的内部矛盾,实现组织外部的变革。

3 高校创业共享模式的产业运作

互联网时代的共享模式已成为消费生态体系的重要力量,引导消费产业链快速升级。内涵式创业就是要用发展的思维解决现实的问题,将创意变成概念化、逻辑化的方案,通过与市场的磨合形成创新的成果。高校创业者利用互联网快速、通达的特性驱动创客空间与网络的无缝对接,促进新兴行业生产要素的快速增长。

2018年6月,河南双创蓝皮书(2018)发布暨打造双创升级版理论研讨会在黄河科技学院召开,会议围绕突破双创的瓶颈和搭建创新平台展开,并从5个维度描述双创的生态系统,建立双创基地。高校作为双创的教学与实践基地,具有要素集聚、产业链接、资源共享的特征,并且拥有叠加优势,是实现创新驱动与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试验场,对支撑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具有重要作用。

3.1 协同创新的集聚效应

协同创新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等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它通过知识创造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在区域内形成广泛的集聚效应。高校设立重点创新平台,集中科研和政策红利提供设备仪器、技术支撑服务,精简系统流程,搭建有力的保障体系,推动延续创新的基地优势。目前,我国各高校采用的双创模式有以下3种。

一是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南昌大学与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共建南昌大学中科创新创业学院,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搭建引领未来国内高校发展的“创新创业型大学试验区”。“大连民族大学用友新道创新创业学院”为学生提供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教育和成果的展示推广,是双创教育的“先导区”。

二是建立教育中心,设立“双创”基金。兰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育人合力,不断提升教育水准和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将来能在科研或其他工作岗位上提高创新能力。另外,南京大学的“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由校友捐资启动,助力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三是开设众创空间,孵化优秀成果。云科北理工五华众创空间由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和昆明高新五华科技园共同出资成立,是科技部和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启迪孵化器是我国起步较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孵化平台,以“启迪之星”为核心品牌,建立了“孵化+投资”的发展模式,2017年8月,河南省的中原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也采用了此模式。

3.2 基于反向创新的资源分配

共享经济让分散的、个性化的消费意愿通过平台形成集聚效应,使得闲置资源、特定产品、服务供给成为成本收益的可持续性来源。共享经济下反向创新需要把握潜在的目标市场,在客户的归属权出让和使用权获得之间做全面细致的研究,让再次分配的资源不仅满足客户的阶段性需求,更注重使用习惯的培养,提高客户黏性。

反向创新以快速发展的市场倒逼创业者技术的研发,客户升级的体验需求刺激产品的推陈出新[6]。反向创新符合链式模型,围绕市场识别、创业研发、客户需求形成系统的循环创新,在闭合的回路中寻找发展空间。移动互联背景下共享创业模式基于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闲置资源的使用以重复、高频、高效为基本特征,信息终端作为载体与各行业形成交叉,供求双方共享产生的红利。在反向创新提供的孵化机制下,互联网对共享经济的信息技术具有支撑作用,不但弱化地域距离和时间界限,也可以有效地减少个人对资源要素占用时间和规模,实现经济社会承载力的良性发展。

3.3 创业成果的价值创造

熊彼特认为创业活动是对创新成果进行合理管理和整合的过程,是经济体系发展的原动力,可以从本质上检验和完善创新成果[7]。高校学生创业以第三产业的轻技术为主,产品开发周期不长,风险可控,有利于成型产品与市场的快速接轨,提高创投成功率。创业围绕市场的运作具有3个特征:首先,创新围绕标的使用权进行,能提高低估的效能周转率;其次,服务业创新成果以平台的形式分享,网络信息媒介让支撑系统的运作更加宽泛;最后,产业运作指挥成果的机会导向,市场购买力决定需求规模,注重变化的目标市场和价值转化。徐辉、费忠华认为:“高质量的成果轉化推动宏观生产函数的上移,抵消‘边际收益递减的影响,实现整个宏观经济报酬的不断提高[8]”。

价值创造意味着要向目标群体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使创新的成果得到市场的认可,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决定发展的前景。成果转化是从创造性转移到使用性的阶段转变,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共享经济的价值创造让创新成果更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意愿,带给客户持久的满意体验,有助于实现增值。

4 高校创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对一切与知识有关的权利的概括,它是一种根本不同于对物所有权的特殊的权利范围[9]。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保护知识生产者进行知识创造的动力,更是共享信息资源的来源。彼得·申汉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知识函数的生产函数:Y=KαLβRγZσ。其中,R表示知识存量,Z表示其他影响生产率的因素[10]。该模型中将知识存量作为一个自变量,从本质上是承认智力劳动成果的有偿性,关注它对社会生产的贡献。因此,知识产权作为知识价值的结晶是一种无形资产,高校创业者拥有核心的技术专利在提升产品形象、政策资金扶持、申请优惠的税收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高校是人才、智力、研发密集的地区,知识生产、传播扩散和转化的高地,应加快建设新形态下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息服务中心应提供專利信息检索分析系统,关注资源的统筹再分配和组织间的协作,促进专利信息的服务能力。完善知识产权的快速维权与援助机制,构建融合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全流程的服务体系,合理划分权利人举证责任,加大对恶意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高校创业成果的知识产权分配是一种新型的产权安排机制,明确创新主体对创新成果拥有合法的支配权和使用权,通过创新激励实现良性的投入与回报的循环。按照国家规定,合理界定单位与职务发明人的权利和义务,切实保障发明人的合法权益,让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积极下放科研团队组建的自主权、成果的处置权和利益的分配权,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撬杠作用,提供主动、灵活的创业政策。高校应逐步引导创业活动在更广泛的区域内配置资源,构建产业专利联盟,布局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特色的知识产权空间。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2018-07-21].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 何庆,洪燕云.创造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考特,尤伦.法和经济学(第六版)[M].史晋川,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4] 李江萍.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发展与意义[J].中国信息大学学报,2010(07)35-45.

[5] 孙力.竞底——中国企业之殇[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

[6] 庄寿强.试论创新型国家、创造性、行为创造学之间的关系[C].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2006.

[7] 张守华.基于巴斯德象限的我国科研机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科学进步与对策,2017(20)15-19.

[8] 王丽娟,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12-15.

[9] 宁立志.知识产权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0] 单志刚.知识经济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内涵式发展共享经济知识产权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