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背景下通用航空产业加速发展对策研究

2018-12-03丁忠

创新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产业链

丁忠

摘 要: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要改变现状就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科研创新掌握先进技术,制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融入通用航空产业链,加速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驱动;通用航空产业;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8-49-4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8.011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aviation in China lags behind the advanc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we must implement Innovation driven strategy, master advanced technology throug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reate competitive products, and integrate into the general aviation industry chain, so a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aviation industry.

Key words: innovation driven; general aviation industry; industry chain

近年来,我们民航运输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民航运输规模仅次于美国,位于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却遇到了重重困难,造成了民航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通用航空制造业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陆续出台《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通用航空“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规划。通用航空业上升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明确通用航空发展目标,展示了“培育通航市场、发展通航产业、促进转型升级”的坚定信心,释放出我国将大力发展通用航空的强烈信号,我国民航业将实现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两翼齐飞”的新局面。

1 通用航空业发展现状

在政策的支持下,通用航空业近几年迎来了飞速的发展,2017年,全行业完成通用航空生产飞行83.75万小时,比上年增长9.5%。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365家,通用航空在册航空器总数达到2 297架,其中教学训练用飞机680架[1]。生产飞行总量、机队规模、通航企业数连年增长,如图1至图3所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用航空业还非常落后。目前,以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掌握最先进的通用航空制造技术,不论是在产业发展还是在通用航空产品开发领域,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方向,在通用航空产品市场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在技术和质量上都还有很大的差距[2]。

通用航空飞机包括商务机、公务机、通勤飞机、直升机、无人机、超轻型喷气机、水陆两栖飞机等,主要应用于公务飞行、医疗救护、城市消防、海洋监测、航空护林、航拍测绘、航空探矿、飞行表演、水陆旅游、工农林牧等专业飞行。我国目前应用的主要有小鹰500、蛟龙600、领世AG300、罗宾逊R-44、贝尔407GX、施瓦泽S-300C等通用飞机机型。截至2018年6月底在册飞机达到2 415架(不包括小型无人机),而美国有20余万架,我国人均通用航空器拥有率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

2017年我国通用航空飞机生产飞行仅为运输航空飞行量(1 059.8万小时)的8%。而美国的通用航空飞行量约2 400万小时,超过了航空运输(约2 000万飞行小时),我国通用航空飞行量仅为美国的3.49%。

2018年6月底,我国已颁证可保障通航起降的机场达到404个(含运输机场231个),而美国拥有通航机场约2万个,是我国的50倍。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以通用机场所承担的主要功能为标准,依据通用机场驻场的飞机数目、种类、交通量和飞行任务,将通用机场划分为国家型、区域型、本地型知基础型四大类。例如,国家型通用机场服务于公务航空活动,平均驻场飞机200架。区域型通用机场服务于城市交通,平均驻场飞机90架等。而我国目前仍然大量使用民航机场作为通航飞机,通航机场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公务机机场、小型机场十分匮乏。

随着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持续升温,民航局自2017年2月份以来,在20余个省份全面启动通航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管理者要清醒地意识到,目前我国通航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阶段,通航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主营业务不明确、成本较高、盈利难等现实问题,通用航空企业大面积亏损。已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显示,14家新三板挂牌通航企业中营业收入过亿的有2家,分别是金汇通航和首航直升机,营业收入分别是3.6亿和1.48亿元。而山东通航、中德飞机、凤翔通航、和谐通航、中澳航空、地平線通航、齐翔通航等7家亏损。因此,管理层要加强资金补贴力度,正确引导,使我国通用航空企业走出困境、扭亏为盈,健康发展。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目前还处在蓄势阶段,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加强对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通用航空业爆发时期早日到来。

2 通用航空产业链分析

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飞行和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一般在民航航线和军用航线以外、3 000米以下的低空域飞行。在我国,民用航空包括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两大部分。通用航空产业是以通用航空运营为中心而形成的制造、维修、保障、服务等产业。通用航空的产业链条长、带动的产业多、服务面广,主要包括通用航空制造、通用航空运营、通用航空综合服务保障、通用航空飞行支持服务等四大方面,如图4所示。

2.1 通用航空制造

通用航空制造包括通用飞机的整机研发、设计、制造和组装,以及零部件、动力系统、起飞着陆系统、机载电子设备、新材料等的研制和生产,是通用航空产业的基础,目前,美国、加拿大、巴西、欧洲各国等处在领先地位,主要企业有:波音公司、空中客车公司、庞巴迪公司、巴西航空公司等。我国这几年通用航空制造业发展很快,中国航空工作集团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缩小了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并且独立生产出了多种机型。

发动机的研制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而且技术含量很高,世界领先的企业有:通用电气公司(GE)、罗尔斯·罗伊斯(劳斯莱斯)公司、普惠公司、CFM国际发动机公司、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商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直属子公司)等。中航工业商发为国产大飞机C919设计的长江1000A客机发动机已经完成总装制造,这是我国民用发动机生产的重大突破,以后国产大飞机将使用我国独立生产的发动机。

零部件制造包括仪表设备、通信设备、动力装置、辅助动力装置、氧气系统、增压座舱、空调系统、航电系统、飞机操作系统、起落装置、机翼、机身、尾翼、机舱座椅、盥洗室等。零部件的制造技术还是欧美领先,主要有罗克韦尔-柯林斯国际公司(Rockwell Collins)、泰雷兹、霍尼韦尔公司,以及我国的中航工业西飞公司、中航工业哈飞公司等。

飞机组装是将零部件等设备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整机的组装,并完成最终的测试和试飞验证。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制过程中,中国商飞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的模式,主要承担飞机总体设计、气动设计、结构设计、飞机系统设计集成、总装制造、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适航取证等任务,其他许多关键的部分则是通过国际合作形式来完成。通过国际先进技术的引入提升我国民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带动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2.2 通用航空运营

利用通用航空灵活、快速、便捷的特点,开展航空医疗、应急救援、抢险救灾、交通疏导、环境监测、灾情监测等服务,在地震、洪水和森林火灾等突发紧急事件中发挥作用。开展工农林牧渔作业飞行,包括农作物播种、施肥、除草、灭虫、人工降水、航空护林等农林业生产活动。推广通用航空在工业与能源建设、国土及地质资源勘查、环境监测、通信中继等领域应用。参与航空调查、航空石油服务、航空探矿等工业生产活动。引导消费型通用航空发展,开展公务航空、低空旅游、私人飞行、航空运动、航空教育等消费类飞行。开展通用航空短途运输业务,为偏远地区、地面交通不便地区人员提供出行服务。

2.3 通用航空综合保障

通用航空服务保障就是为通用航空器和通用航空飞行活动提供保障业务,如飞机维修、航油供应、机场服务、固定运营基地(FBO,Fixed Base Operator)、航空情报、航空气象支持等,服务保障是通用航空健康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通用航空FBO严重缺乏,FBO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通用航空飞机,特别是公务机和私人飞机,提供停场、检修、加油、休息等服务。在美国共有3 600多家FBO,而我国FBO才刚刚起步,仅有8家,提供的服务内容还不能完全满足通用航空的要求。

2.4 通用航空支持服务

通用航空支持服务如航空器租赁融资、通用航空保险、通用航空会展贸易、中介代理服务等,一般是指由通用航空产业链衍生出的产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支持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如直接投资、股权投入、金融租赁等。租赁融资方式能够以较低的年使用费来获取飞机的使用权,租赁合同结束后还可以优惠价直接购买飞机的剩余价值,是我国航空公司主要的租机方式。金融租赁属于高端服务业,与欧美强国相比,我国租赁机构的实力较弱,通用航空租赁融资业也刚刚起步。因此,要加快通用航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拓展新型金融服务,为通用航空业提供支持保障[3]。

3 通用航空产业加速发展对策研究

3.1 推动科研创新,提升自主制造水平

当前,在政策利好的刺激下,通用航空业发展迅速。但我国通用航空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低,飞机的机型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增长的需求。2018年第一季度,河北致远通航、上海金汇通航、山东通航、青岛直升机等51家通用航空企业引进了97架飞机,涉及35种机型,排前三位的是罗宾逊R44 II(13架)、赛斯纳172s(9架)和莱昂纳多AW139(6架),国内通用航空市场正在被国外制造商所占据。

只有依靠科研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掌握高新尖技术,构建国家通用航空业研发创新体系,提高关键部件的国产化水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系列的、先进的飞行器,才能根本扭转我国市场被外企垄断的局面。2017年12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鲲龙”AG600成功首飞。AG600是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主要用于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等任务。与C919相似,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采用“主承制商-供应商”的模式,带动了全国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10余所高校、数万人参与的通用航空产业链。

无人机是通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无人机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目前,我国消费级无人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国内无人机企业已近400家,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以上的份额。2018年6月底,我国实名登记的各类无人机达到23万架。但是,工业级无人机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工业级无人机主要服务于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中,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我国正在加快研究步伐,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17年10月,AT200货运无人机试飞成功,它是全球第一架大型货运无人机,有效载荷达1.5吨。AT200是由顺丰快递投资,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朗星无人机公司作为总体单位,联合航空工业618所、中电54所、航天773所、西工大等单位共同研发的,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展示了我国货运无人机制造的实力。

3.2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

通用航空制造业在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研发创新能力上与欧美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先进技术和成熟工艺应用不够,国产通用航空器数量少、种类少,70%以上的航空器为进口飞行器,许多关键装备、核心零部件、发动机和基础软件等高技术产品不得不依赖进口。因此,要加快国际化合作与技术引进,尤其是引进技术国产化,注重国产制造品牌的培育和发展,缩小在航空器研发、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航电系统与机载设备制造等方面与欧美的差距。加快提升我国通用航空制造业水平,促进产业链深化发展[3]。

我国航空工业企业要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可以采取并购外资企业或合作生产、自主研发或引进外国总装线等方式,迅速提升在行业中的地位,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实现价值链跃升和产业转型升级,扭转我国通用航空制造企业受制于国外企业的局面。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简称中航工业)为例,中航工业下属中航通飞、中航工业哈飞、中航工业西飞、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等企業,是我国航空领域的主要研发和制造商。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运7系列、“新舟”系列飞机均为中航工业所研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收购美国埃佩克飞机公司(EPIC),获得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单发涡桨飞机知识产权。2011年收购全球第二大通用飞机制造企业,同时也是活塞类通用飞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美国西锐飞机公司,主要机型SR-22,并投资研制“愿景”SF50轻型公务机。中航工业与全球最大的通用航空飞机专业生产厂,美国德事隆集团赛斯纳航空公司合作,在珠海和石家庄完成“奖状”XLS+公务机和“凯旋”多用途涡浆飞机的组装工作。中航工业哈飞与欧洲直升机公司合作生产直9、直15和EC175等。

3.3 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促进通用航空业集聚发展。

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批准河南省郑州市和安阳市等全国26个城市入选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到2020年,全国要建设50个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带动建成50个以上通用机场,力争实现通用航空产业经济规模5 000亿元。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通用航空制造业水平,选择有产业基础的、综合实力强的企业重点培育和扶持,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通用航空制造龙头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制造水平升级。加快通用机场规划建设,依托机场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支持中小企业、特色企业集聚创新,以核心企业带动配套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加快产业融合。

以郑州为例,郑州通用航空示范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千米,以通用航空制造、通用航空运营、通用航空服务三大板块为重点,立足于打造中原经济区的通用航空枢纽,建设全国一流通用航空园区,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郑州啸鹰、河南三和、郑州海王实业等通航企业相继落户示范区,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通航制造、通航运营、维修服务、教育培训等企业50余家,机队规模达70余架。到2020年,示范区产业规模将达到100亿元。

河南三和航空是专业从事工业级大载荷长航时无人飞行器和载人自转旋翼机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的专业公司。公司成立以来,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强科研创新,产品包括“太阳之鹰”自转旋翼机、“天眼”复合翼无人机、“穿云鹰”无人旋翼机、S50“小旋风”无人机等,均为自主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开展航拍航测、农林植保、石油巡线、灾害勘察等业务。

郑州市啸鹰航空有限公司系河南省美景集团全资子公司。2013年河南美景集团全资收购美国穆尼飞机公司,郑州市啸鹰航空在示范区建立飞机组装试飞基地,负责穆尼系列飞机的总装、试飞、交付以及相关机型的零部件的制造。2014年12月首架通航飞机“郑州1号”试飞成功,填补了河南省通用飞机制造的空白。

通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全产业链的创新,即制造创新、运营创新、服务创新。要以国家政策为引导,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加大资金投入,搞好通用航空基础建设。鼓励通用航空企业科研创新,以有竞争力的产品占领市场,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通用航空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经济和通用航空产业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文丽,赵长辉.通用航空制造业及其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6(18):56-59.

[2] 于一.中国通用航空业发展展望[J].国际航空, 2017(2):35-37.

[3] 高启明.创新驱动我国通用航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J].经济纵横,2017(2):73-78.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产业链
渝北:建设产业链上的经济大区
农业产业链组织与规模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