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融合
2018-12-03马碧峰
马碧峰
摘 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在中国的文化史上谱写着重要的篇章,同时也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古代,文字还没有被发明的时期,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是通过将事物以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直到后来将这种“画”演变成字,慢慢发展,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文字。这也从历史的角度上说明了绘画与书法之间是有着很深厚的渊源的。而现如今,如何更好地将绘画与书法相结合成为噬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历史渊源说起,进而阐述当今社会书法与绘画二者相融合所面临的问题和二者的共通之处,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中国书法 中国绘画 历史渊源 问题 措施
一、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历史渊源
在古代社会,在语言和文字还没有出现时,人们只能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后来文字适应时代的潮流产生并发展,成为人们交流的最主要方式。随着人类经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享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文字,人们不再满足于它作为交流的工具而被使用,应运而生的出现了更高层次的书法艺术。从这个漫长的演变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书法与绘画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中国的文化悠久而又不失新意,古人的智慧至今也让后辈震惊而又敬仰,每每想起中国的书法与绘画不由的内心感叹赞美,心底亦是挥之不去的满满敬意。历史上中国经历了很多文字,其中甲骨文我觉得用于阐述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融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殷墟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上古文字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值得后人的欣赏与品味,虽然对于甲骨文我的理解并不专业和深入,但是其形状与雕刻的力度却着实让人叹为观止。甲骨文的形状像是在刻画和诉说着曾经在眼前发生的一幕幕,亦或是当时的人们怀揣着渴望在进行占卜被记录了下来,因此为当时人类的沟通、交流、往来带来了便利,被普遍应用称为了甲骨文,甲骨文的刻画和绘画中有些相似是以物的形态进行刻画,而绘画也可以用于传达感情、记录眼前的景、物人所以书法与绘画是趋于融合且密不可分的。
二、影响中国书法与绘画融合的因素
当今的书画市场呈现出更多的是利益化的趋势,民族性的特征逐渐的被专业化的和市场化的艺术所取代,带有文化气息的书法与绘画的结合慢慢被淡化。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较强的商业目的性逐渐忽略了书法与绘画中民族的特色,传统文化一步一步被“改造”着。国与国之间距离的拉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交流的同时,也相应地对本地文化形成了冲击。当然,这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只是表现在一方面的,影响中国书法与绘画相结合的还是有很多因素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凭考试分数“说话”的年代里,很多学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潜心钻研“考卷”,只为了让自己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成绩。无论是从家长、老师角度还是学生自身方面,都忽略了对学生书法和绘画兴趣的培养。即使是一些艺术类的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平常的学习中也仅仅是以获取高分为目的。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以及学生备考时往往都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从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来看,中国的传统绘画大多是以笔墨勾勒出的艺术,是一种绘画美与书法美相结合的作品。而对于这种传统文化的繼承和传承在当今社会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当今的社会快速发展,高科技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相应的使我们丢掉了一些好的传统,比如说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部分人在平常很少写字,更多的是用电脑敲打着汉字,这种做法所带来的影响就是使很多人达到了提笔忘字的“最高境界”。由于现代的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放慢生活已经成为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奢望。书法和绘画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但往往人们从事此类活动时都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很少有人会慢下来,细细品味他们其中的结合,这也是阻碍中国书法与绘画更好地融合的另一个客观原因。
3.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我们传统的中国文化也正在改变,体现在中国绘画方面,笔墨画的传统含量正在慢慢地递减。目前中国的美术教育注重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注重“写实”技巧,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尤其是书法在绘画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使得中国绘画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影响了绘画与书法之间融合和创新。中国的绘画有着自身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吸收先进的文化固然很好,但也要保存本民族的特色。学校在开设绘画课程的时候,应对课程的顺序以及内容做好编排,以防“先入为主”的思想影响了学生们对传统绘画与书法的理解。
二、中国书法与绘画相通之处
中国书法与绘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性文化。如何更好地将二者融合,传承中国的文化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国书法与绘画是有着很深厚的渊源的,他们之间相互借鉴对方的可取之处,在文化形态上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二者不断地向前发展。其实书法与绘画二者是有很多的共同点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从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上看,二者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比如说二者所运用的笔和纸,尤其是毛笔这种特殊的工具,是创作艺术品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使用的方法上二者是有共同之处的。在古代,很多著名的书法家也是画家,很多画家亦是书法家,故有“书画异名而同体”的说法。可见书法和绘画不仅是在使用工具上,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一种心灵的展示,更高精神的呈现。并且二者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都需要一定的知识的积累才能完成对作品的创作。书法和绘画也给人一种探究美、创造美的意境。
2.绘画与书法都展现的是一种线条之美。中国的绘画艺术早期的发展时期,就是以线条作为基本的艺术形式呈现给大众,通过对事物以线条的形式描绘出来,展现绘画带来的美感,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线条作为书法的最基本元素,是书法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简单的说,书法就是对写字的升级,而中国的汉字都是一个个线条组成的图形,可见,书法与绘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如何更好地将中国书法与绘画相结合
书法和绘画从表面上讲,看似是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艺术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二者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在当今的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交流特别密切的形式下,在做到不改变二者本质的情况下,使二者达到更好的融合,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关于如何更好地将中国书法与绘画相结合,我將从以下几个观点阐述我的建议:
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也不例外。但这种创新不是完全抛弃原有的本质,而是在原有艺术形式上的发展。艺术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它具有民族性,深刻的认识这一点,对于传承古老艺术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的。中国的书法与绘画本身就有很多想通之处,将创新的思想融入到二者之中,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促进二者共同发展的同时,也能将二者的相通之处发挥到极致,加快二者融合的步伐。
2.国家和政府在各项政策上也应该对中国书法和绘画得到相应的重视,从小培养孩子们艺术素养。学校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侧重上应当重新审视,纠正教学观念上的偏差,应更多的以中国传统的文化作为培养现代人才的方向。适当的加大民族传统艺术在教学中的比例,在学习和借鉴外国教育方式和文化的同时,保留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一个大家共同传承传统文化的外部环境。
3.书法与绘画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不仅是存在着古代,在现代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二者的关联之处,促进二者的融合,使二者向更高的境界发展。当今社会绘画较之书法在受重视程度上看,绘画还是占有着较重要的地位的,而书法从大众的角度上看,尤其是对于现代的年轻人,给予其了解和接触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加之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这些无关直接和眼前利益的传统文化则是视而不见,也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二者的融合与发展。所以,要适当的给当今时代的人“提个醒”,呼吁“拯救”传统的文化,促进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
虽是在键盘敲字的今天,人们应该抽出一些时间去提升书法、临摹山水的艺术素养,因为他可以使人紧绷而又压力的状态得到缓和,长时间的练习书法和绘画可以修身养性使人在慌燥情况下气定神闲。我们都听过字如其人的赞美,也听说过超凡入圣的画工,但无论是书法和画工只要是登峰造极必定是栩栩如生的。从我们平常都能看见的和自身都能接触练习字帖这个小的举动上看,临摹字体让自己静心体会所临摹作品的意境,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作品中的意境,也能了解书写之人行云流水的笔锋。绘画更是直白的表述了作者当时的意境需要记录下的美好景物,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寄情于山水间,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映入眼帘的事物即是一道风景风景如画书,法更是如画,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以起雄劲的笔力,炉火纯青书法俨然把兰亭的美表达的淋漓尽致。因此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在意境上是趋于融合的。有了事物与意境的结合、书法与绘画的融合,因此在书法与绘画上绘画离不开书法的题字的表述,优美的字条、强劲有力的书法无疑不是在为绘画为进行渲染。
参考文献:
[1]陈履生.从全国美展看当代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J].中国书法,2005(11):10.
[2]孙克.书法和中国画要联姻[J].书法报,2007 年1 月17 日,第3期.
[3]郎绍君.论现代中国美术[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4] 蔡树农.书家气象豁开颜——《中国书法》创刊三十周年暨中国书法进万家井冈山之行[J].中国书法,2012(6).
[5] 陈伟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写生教学精品课程展”研讨会纪要[J].美术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