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三十年国内剑川木雕艺术研究发展及其未来展望

2018-12-03陈歆颐张熹

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

陈歆颐 张熹

摘 要:剑川木雕产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作为我国木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木雕艺术的主要代表之一,先后于2008年和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时代发展,剑川木雕与其他民族艺术形式一样,逐渐被主流文化边缘化,出现了现代化危机。本文通过对剑川木雕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系统性的总结了剑川木雕的发展变迁。面对民族艺术的现代化问题综合各家学者的观点,对当前剑川木雕艺术危机进行分析,并对剑川木雕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思考。

关键词:剑川木雕 西南木雕 现代化危机 传承与发展

剑川木雕是白族木雕的代表,发源于大理州剑川县,有着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和精湛的传统技艺,应用范围广且题材丰富、生动活泼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新中国成立后剑川木雕由传统手工制作时代步入机器化时代带来了新发展,现如今,剑川木雕已经成为中国木雕的八大流派之一。随着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剑川木雕的技艺、传统纹样以及发展传承,通过CNKI相关文献检索获取相关文献65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本文通过现有文献的整合,陈述了关于剑川木雕的起源争论点及其发展,针对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现代化危机对剑川木雕包括产品形式、传承方式、经营模式的转型进行分析,并对剑川木雕的传承发展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 剑川木雕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剑川木雕的起源,学术界的说法主要有三种,其争议点在于剑川木雕的形成时期即不同学者对考古发现的遗迹文物与剑川木雕的渊源有不同见解。第一种认为剑川木雕起源于殷商时期的干栏式建筑中的木质建筑工艺,代表学者张笑;第二种认为剑川白族木雕的萌芽时期是从两汉到南诏,代表学者黄鑫宇;第三种则提出剑川木雕始于公元八世纪(约战国末期),代表学者吴杨。

随后经过宋元明三朝的发展,云南木雕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于清朝达到顶峰,剑川木雕作为白族木雕的代表也因其吸收汉文化特色但却保持自己浓厚民族特征而日负盛名,木雕工匠们不仅在云南省内及周边东南亚国家的宗教殿堂建筑上展示技艺,甚至在一些北方皇家园林和寺庙建筑如明清故宫、圆明园中找到他们的手笔。清末民初,云南手工业包括剑川木雕在动荡的社会和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呈现出停滞不前甚至衰落的情形,导致一些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雕刻技艺及艺术风格的流失,好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茶马古道对滇西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客观上为白族木雕手工艺人提供了一线生存空间使得木雕的大部分技艺得以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剑川木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统一安排生产,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和结构转变。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出台和对个体手工业限制的解除,剑川木雕走上了批量生产与个体经营并行的道路,为产业化奠定了基础。随后剑川木匠们参与了许多重要项目(人民大会堂木雕屏风、民族博物馆等)并抓住了广州交易会的机遇在国内外名声鹤起,开始形成对外出口的木雕生产贸易格局。

二、 大工业化背景下传统剑川木雕的转型

剑川木雕在整体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属于典型传统个体手工业,产品集中在建筑及配件上,通过师徒关系进行传承;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到国营工厂与个体经营并行至今的商业化产业化经营模式,衍生出更多的产品类型和发展方式,给剑川木雕注入更多生机。

1.剑川木雕产品形式的变化

剑川木雕起源于建筑构件,原本是一种满足建筑需要的手工技艺,随着大工业时代的规模化生产后逐渐扩张,主要体现为产品扩张出三种类别,即建筑类、家具类和陈设类,后来因进一步需求衍生出更多的产品类别(图一)。

图一剑川木雕产品形式发展变化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至今,剑川木雕仍然在建筑类产品上独树一帜,承接着国内许多仿古建筑和公共景观中建筑组件的制造。在此基础上也发展出家具类产品和室内装饰类产品,在十几年的时间内获得业界好评,家具类产品最有代表性的是1986年英国女王到访云南时宾馆卧室里的“龙床”和梳妆台,获得了政府及外宾的肯定。随着市场需求加之旅游业的空前发展,家具产品逐渐衍生出家居用品类和旅游产品类,二者有部分重合,但前者主要注重实用功能,而后者则更加注重产品的纪念意义以及外形吸引力。除此之外还发展出涉及宗教题材的产品以及专供出口贸易的产品。这些木雕品种大大丰富了剑川木雕的形式,为以后的发展和传承开辟了新途径。

2.剑川木雕传承方式的变化

剑川木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出独特的传承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依旧是传统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式;第二种是校企合办、企业教学和职业学校教育,这种大范围的技艺传授可有效缓解人才需求,为木雕产业定期输送大量人才。自古以来剑川木雕技艺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徒传承,传授内容主要为技法、艺德和审美观。这种传承方式至今依然流传,但已省去了过去流传达到繁缛礼节呈现出一种新时代的互帮互助的师徒相处模式。除此之外,现在剑川木雕的传承方式发展为以下三种模式:校企合办,企业请人进行集体授课以及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培养木雕人才作用突出,例如剑川县职业高中木雕班每年为剑川县输送大量中、高级木雕人才。还有通过木雕工艺协会牵头培养人才,如2010年獅河木雕工艺协会与云南技师学院签订了木雕人才中长期培养协议,专门针对农村山区进行木雕人才培训,实施了“万名木雕能手”计划。

3.剑川木雕经营模式的发展

对于剑川木雕的经营模式各学者分类的方式不同,有学者按照对剑川木雕现有经营模式的归类,将其分为县企模式与村社模式两种。综合现有剑川木雕的经营模式,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模式,通过招收学徒员工,统一管理并向外承接订单,如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二是协会模式,以协会名义承接订单分散至协会成员,避免行业内部恶性竞争行为,形成一种联产模式,如狮河木雕协会。两种经营模式针对人群不同,前者木雕产品主要针对高端人群,定位于精品木雕,对原料技艺要求高,占据剑川木雕产业链的最高端,是剑川木雕对外的形象窗口。而狮河木雕协会的产品主要针对大众,定位于中低端,虽然原料技艺要求不高,但胜在产量高多用于模仿古建筑修建(表一)。

三、 消费社会背景下剑川木雕的危机

1.供给与需求面临的危机

木材资源紧缺在各相关行业都有影响,尤其在相关保护政策颁布之后木材来源更加稀缺,木材成本急剧升高,导致剑川木雕只能在高成本低利润的夹缝中靠批量生产谋求生存。胡凌指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得本地林业资源几乎耗尽的剑川面临巨大的发展阻碍。如今剑川木雕的木材来源主要依赖进口,低价木材通常来源于兰坪和迪庆,相对优质的硬木木材则进口于缅甸,造成成本巨大,木雕利润被进一步降低。针对原材料问题,李纶等提出建立原料林业基地,选取适宜树种并加强木材利用率用于缓解原料紧张的问题。宋琳英也指出需改变目前木雕企业浪费严重的粗放型生产模式。

2.传统手工艺转型面临的危机

剑川木雕在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中,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与传统木雕工的手工技艺背道而驰,致使产品分层严重,一些极具文化价值的纹样以及雕刻技艺无法向外界展示。针对这一现象学者们提出劳动密集型的木雕产业很难快速实现批量生产;机器不能替代手工,机雕后还需手工完善等问题。综合来看,剑川木雕如何在大工业背景下找到机械化生产与传统手工的结合已成为发展关键。为此有学者表示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当引进先进技术,采取现代技术与手工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力并保证传统手工技艺的延续。

3.技艺传承人培养面临的危机

当代消费社会背景下,不断追求物质最大化市场充斥着粗制滥造,而当代年轻人也开始心浮气躁无法潜心研究木雕的文化底蕴,放弃图案学习开始用成品图纸替代创作,直接导致偷工减料的产品泛滥成灾。目前剑川木雕出现“文化断层”和“人才断层”的双重危机,许多学者都提出担忧,认为当代“匠人精神”缺失,年轻人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下改变了审美和价值观,变得急功近利。虽然剑川木雕的传承方式已经改变,但学者们也提出建议: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继承人的综合素养,尤其重视亟待保护的特色雕刻工艺传承;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提高继承人的创新创作能力和艺术修养。

4.发扬民族特色面临的危机

近年来工匠们学习沿海城市的新思维放弃了剑川白族特有的产品类型和装饰纹样,反而导致本土特色流失、产品趋同化严重,缺少了民族特色的剑川木雕于其他地方的木雕而言毫无竞争力。目前地方特色淡化、缺少创新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阻碍了剑川木雕的发展。为此学者们提出了解决方法如:抓住时代机遇,更好地开发产业;注重美术、文化等知识方面的学习和普及,更好的发挥出民族特色;利用现代社会信息化建立剑川白族木雕数据库,在保护和传承理念的前提下对目前的资源做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基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剑川木雕所面临的人才危机确实存在,目前的产业繁荣未必是真实的,短时期内可能无法看出内在弊端,但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文化和精神上的断层。

四、 应对危机的策略

研究剑川木雕的发展与保护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对于其他民族手工技艺的发展与保护也有着启示作用。针对剑川木雕的现存问题结合其他学者提出的解决方法以及作者自身观点,本文对剑川木雕的发展与保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抓住时代机遇,响应政策号召。根据2011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剑川木雕产业可以利用政府扶持非遗项目的国家政策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向外界展示自身民族特色并扩大知名度。

2.引进现代材料与传统技艺的结合。针对木雕原料紧缺的问题,除培育专用林基地提高木材利用率等手段外,还可引进如玻璃、树脂、金属、陶瓷、塑料等现代材料与木雕手工艺进行结合,打造更现代化的木雕产品。在新材料与木材的结合利用上,国外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美国家具设计师克拉森(Greg Klassen)就将快要腐烂的木头与玻璃结合创造出“河流”系列桌椅并获得业界好评。木雕技艺传承人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利用传统手工艺的优势开发出更具地域特色的新型木雕产品。

3.制定不同产品路线,机械化生产与手工雕刻统筹兼顾。在木雕企业的经营策略上应针对不同消费者层次制定不同的产品路线,采取机械化与手工雕刻相结合的方法生产更加精细的木雕产品打破粗制滥造泛滥的局面。同时在技艺传承上保留特色濒危技艺延续,并且面向世界提供高定服务,使木雕技艺的精髓得以为更多的人欣赏与传播。

4.发挥新媒体时代优势,培养木雕兴趣爱好者。针对年轻人群对传统木雕技艺的兴趣逐渐减弱的现状,可引入新媒体技术如动画、3D影像传播与VR体验技术等使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将剑川木雕以更活泼生动的形式在年轻人群中进行传播,还可以建立兴趣爱好培训班或夏令营以及兴趣手工作坊等机构,使得新生代可以从小接受木雕文化熏陶并培养更多的木雕兴趣爱好者,使剑川木雕技艺可以不断传承。

结语

剑川木雕作为白族特色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不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国民族艺术中的瑰宝,对它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对于保护白族民族民间工艺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其他民族艺术形式的研究发展及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丽丽.云南木雕发展历史[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

[2]张笑.剑川木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3]黄鑫宇.云南剑川白族木雕业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4]蒋晨阳.剑川白族木雕产业发展现状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5]吴杨.剑川白族木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8(5).

[6]李纶等.云南剑川木雕的发展与保护研究[J].大众文艺,2009(22).

[7]胡凌.剑川木雕及其它手工艺的命运[D].昆明:云南大学,2006.

[8]艾佳.产业化进程中的白族木雕工艺产品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9]胡凌.文化与发展云南少数民族手工艺变迁的个案研究[D].香港:香港理工大学,2010.

[10]张笑.剑川木雕(上)[J].大理文化,2011(012).

[11]黄静华.剑川狮河村木雕调查[J].民族艺术研究,2002(1).

[12]徐朝霞.传统产业如何发挥优势——剑川木雕业采访记[J].民族工作,1997(4).

[13]张瑞.大理地区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问题研究[J].前沿,2014(11).

[14]宋琳英.剑川白族木雕产业发展研究[D].大理:大理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
试论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浅淡德宏瑞丽傣族传统舞蹈迦楼罗舞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探微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
浅析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河南大调曲子传承与发展新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