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听众视角聆听自我的新途径
—— 论现代自动演奏钢琴复奏功能的应用

2018-12-03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关键词:音乐厅音量音响

刘 南(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一、好的演奏需要聆听

声音是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音乐艺术从诞生至今,都是依靠声音来标志其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可以称之为音乐,只有经过作曲家思考,并通过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声音,才可以称之为音乐作品。创造性是作为音乐材料的声音的基本属性,它离不开作曲家的思维活动,对于进行“二度创作”的演奏家们也是如此。一首优美的音乐作品,需要演奏家在了解作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巧妙安排,通过反复的练习和修正,经过多次实践和反馈,最终才能完成。这个“感知、理解、分析、修正”的创造性过程,都必须依赖对声音的聆听。

“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应该是一个‘三合一’的概念。其一是作曲家创作出的乐谱,其二是表演者表现出的实际音响,其三是听众感受到的音乐。严格地说来,这三个环节都是一个听的过程。”而作为乐谱与听众之间的桥梁,“演奏者在演奏时总是在内心中提前听到那些将要奏出的音响,一边调整自己的演奏动作求得自己满意的声音效果。”[1]61

作为钢琴演奏者,想要提高演奏水平,就需要对自己演奏的音响有正确、客观的认识。俄罗斯钢琴演奏学派著名代表之一的根纳季·莫伊谢耶维奇·齐平曾在《音乐活动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无论演奏者是一个学生,或是一个已经成熟的音乐家,对他们来说,对音乐作品的学习过程大致上可以被解释为:1.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听到他本人通过乐器表现出来的音乐;2.听到自己的演奏的音乐之后,他还要对自己的演奏构思进行推敲并使之完善,把它们与某种内心听觉形象,或者与他意识中和下意识中的某种构思、诠释‘方案’一一进行比较;3.要通过比较,对于自己的演奏质量做出判断和评价,以便提高之后的演奏水平。这三点不断重复,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结构。”[2]139在这三点中,“听”是前提,只有听到客观的正确的声音信号,所做出的判断和评价才有价值。约瑟夫·列文 Josef·Lhevinne(1874-1944)在其著作《钢琴演弹奏的基本法则》中提到“听觉训练是极为重要的事。很多学习者只是听而不是注意地去听。优秀的学习者知道学会如何注意倾听音乐。”[3]14波兰钢琴教育家约瑟夫·霍夫曼Josef·Hofmann(1876-1957)、法国钢琴家沃尔特·季瑟金Walter·Gieseking(1895-1956)等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培养内心听觉,认识到听觉对钢琴演奏所起到的指导作用,甚至把教学重点完全集中在以自我批评的方式聆听自己演奏的方法之上:“在我看来,以自我批评的方式聆听自己的演奏时整个音乐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只有通过自我检验(聆听),才能培养良好的听觉能力。”[4]3美国钢琴教育家乔治·考切维斯基George·Kochevitsky(1902-1993)在他的著作《钢琴演奏的艺术:一种科学的方法》中强调听觉的重要性和内心思维和构想的运用,还指出教师在训练学生听觉反馈时的模式应当为:“听觉刺激——假想运动行为——运动行为的实际声音结果——听觉感受和对实际声音的评估。”[5]42

二、钢琴演奏者的“聆听之路”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都会有这种经验——钢琴在舞台上所发出的音响效果与听众所接收到的有着明显的差异。“当我们坐在钢琴前面演奏时,永远无法很完整地听到自己所弹奏的声音。”[6]31由于三角钢琴的反射板(上盖)会将大部分声音传递至演奏者的右侧,演奏者所接收到的音响信号是经过反射后再返回的,因此演奏者与听众所接收到的音响信号也会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台上很难判断音乐厅的音响效果。“在林肯中心的艾佛利·费舍尔音乐厅刚刚投入使用之后,坐在键盘前,演奏的声音好像从远处传来,这能让演奏者深感不安,仿佛要用更大的力量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7]110这也正说明了在钢琴演奏者在二度创作过程中,检阅自己的演奏是否符合演奏者的心理预期(认识——比较——判断)所需要的材料是严重不足的。

随着钢琴艺术的发展,演奏者对于自己演奏水平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于聆听到自己真正的演奏的声音的追求越来越迫切。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人类第一次有了记录自己声音的方法。第一位用唱片录下自己演奏的钢琴家是俄罗斯钢琴家弗拉基米尔·德·帕赫曼Vladimir·De·Pachmann(1848-1933),而他第一次听到自己演奏录音的反应却是“这是我弹得吗?难以置信,这些经过句是如此的模糊……”。哈罗德·鲍尔Harold·Victor·Bauer(1873-1951)回忆道:“当我第一次听到自己演奏的声音时,觉得相当令人难以置信 ......冷冰冰的机器显示了我在一些地方不能很好地双手配合弹奏......我还学习聆听自己的演奏,如同使其在脑海中重新浮现一样,并且我无意中发现了其中细微的差别,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强调不同的发音和使用特殊的重音。”[8]9

1935年,德国科学家福劳耶玛发明了磁带,录音设备越来越轻便,录下自己的演奏用来检验和评判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美国钢琴家露丝·史兰倩丝卡在她的《指尖下的音乐》中用一整章(第十三章,录音机的效用)来介绍如何使用录音机将自己的演奏录制下来聆听做出判断和评价:“聆听自己的录音,可以刺激出客观的批评。”“何以录音有此功能?这是因为我们耳朵所听到的音乐,是从一个与我们无关的机器所发出,而不是由我们的双手。这使得我们能客观地研究,能集中精神与音乐本身,而非手指弹奏时的各种状况。”[6]163然而录音机真的能做到“保真”的还原吗?只要是使用音响再现,无论是手持式的简易录音设备还是复杂的场地环绕拾音后期合成录音设备,都存在着调整播放音量和音质劣化的问题。“录音时,麦克风的位置对于声音的拾取有着巨大的影响:离钢琴太近了,键锤击打琴弦的金属感会让每一次触键都有打击乐的效果,从而掩盖了钢琴自身的音色;如果挪远的话,由于混音的影响,声音将会变得模糊。”[9]53韩宝强所作的《乐器声学系统与空间音乐声学》[10]64提出了“空间音乐声学”的概念,阐释了完整的乐器声学结构包含的5个子系统,即激励系统、振动系统、传导系统、共鸣系统和调控系统,将音乐声学与环境声学相联系,对于了解乐器发声在音乐厅位置中的差异提出了理论支持。安藤四一(日)所作的《建筑声学——声源、声场与听众之融合》[11]主要讨论了音乐厅音响对演奏者及听众的听觉影响以及如何控制声场。但这些研究并未将演奏者的本意作为研究对象,未涉及对于演奏者如何能够获取对自己演奏的客观评价。李琴海在她的《论钢琴音响在音乐厅各位置的差别》[12]中通过使用录音笔,对一次演奏过程进行台上台下的录音对比,得出了台上音量大于台下音量25%,台上音响比台下更清晰饱满的结论。然而,由于她对于台上的录音采样的位置靠钢琴主体过近,音量过大,且由于录音笔的采样和回放设备的音量调整、补偿,其采样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因此论文后半部分对于演奏者的触键调整建议和音量处理建议缺乏可靠严谨的论据支持。

想要得到接近百分之百还原的演奏,想要让演奏者能以听众的角色去客观聆听和评判自己演奏的音乐,我们需要通过乐器本身去还原演奏者的演奏,而具有记录和复奏功能的现代自动演奏钢琴已经可以做到。

三、自动演奏钢琴的发展进程

自动演奏钢琴被定义为一种“无需演奏者即可自己演奏的包含机械结构的钢琴”。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第一台自动演奏钢琴。当时的发明家在普通钢琴琴键上方增加了一台具有很多木头“手指”的机器,使用金属滚轴上的突起物(类似于铆钉)触发木头手指敲击琴键。但这种机械式的“八音盒”钢琴体型巨大,操作不便,而且滚筒所承载的音符量很少,又极难更换,很快便被淘汰。1897 年,美国人埃德温·斯科特·沃蒂Edwin·Scott·Votey (1856-1931)发明了“纸卷自动演奏钢琴”,这种钢琴利用特殊的穿孔纸记录乐谱上的音高、节奏,孔的长短不同代表音符的演奏时值长短,从而组成整首乐曲。然而纸卷的制作只是单纯地将乐谱上的符号转码复制,它所呈现的音乐表现是非常机械化的,并且由于高昂的人工成本和缓慢的生产速度使得纸卷的价格无法为大众所接受,所以纸卷自动演奏钢琴逐渐被淘汰。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复奏自动钢琴应运而生。1904 年,德国管风琴制琴师埃德温·埃米尔·威尔特Edwin·Emil·Welte (1876-1958)利用电路的放电大小差异造出了第一台可以“录音”的钢琴。当演奏者按下琴键,琴键下的电路通过记录指针在纸卷上记录出特殊的符号,但是这种纸卷无法记录下演奏音符时的力度的差异。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科技也得到了巨大发展,此时的威尔特所创立的威尔特·米格农(Welte·Mignon)公司已经开始使用液体压力来记录钢琴琴键的触键压力和时值,机械型自动记录和演奏钢琴的发展达到了巅峰。这种钢琴不仅可以记录音高、时值、音量甚至包括音乐中的踏板、力度起伏细致的变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得电子化成了潮流。二十世纪后期,微型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子化记录、用电磁力推动琴键进行自动演奏的钢琴应运而生。现代电子化的自动演奏钢琴有着与传统钢琴一样的机械部分并附加上电磁线圈作为记录和读取信号的媒介。当电子信号被读取后,线圈推动击弦锤运转从而模拟演奏者的触键、击弦。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采用击弦锤位置及速率扫描记录,使用电磁线圈动力部件,推动击弦锤敲击琴弦的自动演奏钢琴的出现,对于还原演奏的细节,有了质的飞跃。

2017年,施坦威与雅马哈都推出了各自的最新款自动演奏钢琴系列,施坦威所推出的insprio系列自动演奏钢琴拥有大批施坦威音乐家的演奏记录,可以在还原音乐家的演奏时对于不同位置的音响进行客观的分析。雅马哈公司的Disklavia ENSPIRE PRO自动演奏系统,除了可以自动演奏,还增加了即时录音和复奏功能。Disklavia系统在击弦锤传感器上增加了一排光学传感器,当击弦锤开始产生抬高动作(即演奏者按下琴键时)准备击弦的瞬间,光学传感器就开始记录击弦锤的整个过程并计算出击弦时的力度。在踏板方面,由于更高分辨率的传感器的普及和应用,也让半踩踏板等技巧得以重现,让音乐的复奏更加准确。由于自动演奏钢琴无论是有人演奏还是复奏还原过程,都是使用钢琴本身的琴弦、踏板、音板及反射板,所以不存在话筒拾音和音箱播放时的音量调整。唯一有可能与演奏者演奏差异的地方,在于击弦锤的位置及速率的扫描记录频率是否够高,以及电磁线圈推动击弦锤的控制细腻程度,但目前的科技发展已经能将这种差异缩小到人类无法分辨的水平。

四、自动演奏钢琴复奏功能的应用实例

正是由于现在自动演奏钢琴的复奏功能已经能够近乎完美地将演奏者的演奏多次再现,这样便给予了演奏者离开钢琴,去听众席聆听自己演奏的可能。演奏者不仅能客观地聆听和评价自己的演奏,更重要的是,我们第一次有机会能在“自己演奏时”去音乐厅的各个位置,获取音响信息差异的第一手材料。为了验证在音乐厅中由于所处位置不同得到的音响的差异,我使用自动演奏钢琴演奏并录制了斯卡拉蒂的E大调奏鸣曲,作品号k.20 L.375,然后使用分贝测试记录仪①本次实验使用SKF TMSP1分贝测试记录仪。在自动钢琴演奏还原过程中分别从演奏者的头部位置以及音乐厅听众区域前排(距者演奏5米)、中间排(距演奏者13米)以及后排位置(距演奏者越20米)进行数据采样,进行数据分析比对。采样间隔10毫秒,使用NTI audio的sound level monitoring软件输出制表,采样场所为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场地较为安静,保证了声源的稳定性和录制的规范性。

由图可见,仅从音量大小来看,从高到低排列,演奏者头部采样在所有四份样本中处于第三位,仅高于听众席后排位置区域的采样。音量最高的是听众区域前排样本,相比演奏者头部位置采样,音量平均要高出4分贝,动态对比度也明显大于其他三分样本。听众席中间区域的样本,音量方面略高于演奏者头部位置,由于经过音乐厅所有反射板的多次反射,声场的动态得到了放大,相比听众席前排位置,细节方面也更加丰富。

较为重大的钢琴比赛,为了避免一般听众对评委的干扰,评委席一般设置在音乐厅的二楼靠后位置,由于距离较远以及音场的反射,声音从钢琴传到评委席所需要的时间远长于传到演奏者自己,所以无论音量还是音色都会有明显的区别。同样是录制斯卡拉蒂的K.20 L.375奏鸣曲,然后于演奏者头部位置和音乐厅正后方二楼

演奏者头部位置① 本文图示横向为时间轴,纵向为分贝值,MAX为最高分贝值,MIN为最低分贝值,AVG为平均分贝值。:

听众席前排(距演奏者5米):

听众席中间排(距演奏者13米):

听众席后排位置(距演奏者约20米):位置进行采样。虽然经过钢琴的反射板和音乐厅顶部和侧面的反射板,但位于二楼的采样的分贝数仍然要略低于演奏者所听到的音量。而且音响的动态变化也要小于演奏者位置采样的变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声音在反射过程中的衰减,很多长音在反射到二楼位置时已经明显衰减,演奏者所认为的连续长音演奏在评委席附近的采样已经逐渐变成了非连音。由此可见,如果演奏者(参赛者)想要位于音乐厅二楼的评委席所得到的音响效果达到自己的预期,就需要做针对性的调整。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我调整了部分演奏手法,增加了跳音的集中度,提高了整体演奏的音量,对于经过句渐强的幅度也做了一定的改变。通过再次录音、复奏和对比,此次在音乐厅二楼评委席处所得到的音频采样已经接近于第一次录音时细节最丰富、音质较为清晰的听众席中间区域(距演奏者13米左右)的采样。但此时,演奏者处的采样音量已经远高于第一次录音时同位置的版本,这种音量的提高对于演奏者来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对于绝大部分于狭小琴房中学习和练习的演奏者来说,需要有这样的体验才能让自己了解到听众与自己所获得的音响信息的巨大差异。

评委席区域的采样

经过调整后的演奏者位置的采样

由此可见,当我们需要目标区域的听众获得演奏者所理想的效果时,演奏者有必要去到具体的区域亲身聆听和分析自己的演奏。对自己演奏调整的程度需要通过演奏者聆听自己的演奏去佐证。这也正是自动演奏钢琴所能帮助到演奏者的方面。

虽然这种实验受到音乐厅内部结构、听众数量多寡以及湿度温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我们还是能从中获得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演奏者所认为的他在演奏中所表现的音乐的动态变化细节(包括音量的变化、触键方式对音色的改变等)并不能真正反馈到音乐厅的所有听众。而对于在不同场合,如举办音乐会,或参加钢琴比赛,演奏者需要对自己的演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确保目标听众群能得到相对真实准确的音响效果信息。

结 论

钢琴艺术发展至今,人们对于演奏技术,对于音乐表现的追求从未停止。每一位钢琴演奏家,都希望能将自己的演奏水平进一步提高。他们经过反复的练习和精心的思考,将作曲家的曲谱转换为优美的声音,没有谁比他们更加迫切地想要听到自己的演奏。而具备复奏功能的自动演奏钢琴的出现,对于演奏者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演奏,从而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它能让演奏者在“自己演奏时”去听众席聆听,获取真正意义上可靠的客观听觉材料。演奏者可以在音乐厅的听众区域各个位置聆听和研究自己的演奏,寻找需要做出改进的部分。由此做出针对目标听众区域音响信号的分析,这将会对演奏者的表现提供更加宝贵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音乐厅音量音响
测测你的“音量值”
小鹏G9成都车展全国首秀 重磅发布Xopera小鹏音乐厅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Foro Boca音乐厅
迪士尼音乐厅
请放心地扭大音量看电影听音乐吧!Mclntosh Sonus Faber家庭影院套装
汉堡音乐厅漏水
诚实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