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型制造理念在小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开发上的应用

2018-12-03许海峰周远王德松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运输车车型发动机

许海峰,周远,王德松

(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宝鸡 721006)

1 背景

自1980年至今,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整车进口、技术引进、自主研发到如今的普遍使用这几个阶段,可以说是它引发了我国建筑行业的一场大变革。

这既是环保、节能减排方面的要求,也是保证质量、实现混凝土商品化生产的必然要求。所以说,搅拌运输车的广泛使用,是一个趋势,一个方向。

2004年前后,市场上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主要服务于大型建筑工程,普遍是6X4车型,6~12M³;8X4车型,12~16M³。而乡村公路建设、新农村建设、桥梁、涵洞、矿山、水利、地铁、公路等的小型修补工程所需的 2--6 M³容积小型搅拌车,生产厂家极少。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小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已形成了多品种、多规格、多厂家的局面,得到广泛应用。

2 困惑

早在 2005年,宝华公司就注意到了这个市场,开发了4X2车型,并形成了 3M³、4M³、6M³系列,发动机 130~180马力,还先后对其关键技术——液压系统动力源进行了升级,从开始的“发动机前端取力”,改进成“变速箱取力”。到后来,与发动机厂家合作,专门开发了“飞轮取力”的小马力机型,这在当时,属行业领先。但从2005年~2008年,尽管经过不懈努力,但我们每年的销量都不足百台。

面对小型搅拌车的生产厂家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实在让人困惑。问题到底在哪里?

3 观念的转变

2009年,陕汽集团提出了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的总体思路,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两个关注”,即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关注客户经营全过程的理念。醍醐灌顶,思路豁然洞开。公司针对小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市场,从2009年到2016年的8年里,先后安排销售、技术等部门人员100多次,分赴全国各地,深入农村、厂矿等地,以“两个关注”为出发点,与车主、驾驶员、维修工交朋友,进行广泛调研,并制定了关注要点:

(1)针对车主:整车价位、运输成本、使用情况、维修问题、产品实际需求,重点关注内容;

(2)使用环境:当地气候、搅拌站的分布、修理站的分布、行驶路况、施工现场、作业流程等情况;

(3)驾驶人员:动力、转向、爬坡、稳定性、通过性、装卸料等,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作业习惯、需求与期望;

(4)维修人员:易发生故障的部位,共同分析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改进办法;

(5)对标相似车型:了解优点、亮点;

(6)公告、法规的执行情况、特殊要求。

经过一系列分析研究,筛选出150多个待改进点。

4 持续改进

对这150多个改进点,有些看起来很细小,但由于我们的设计人员,有的亲眼目睹,有的与使用者当面交流,使得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与紧迫感。所以在后续的设计、加工、装配中不断进行改进,其中有130多项已实施,如清洗水管的加长、开口的增加、阀门的增加、加水口多口径的设置等;对液压系统散热装置的优化;对进出料装置进行优化;引进VOSS进口制动(快插)技术,结构精巧、气密性高、性能稳定可靠、安装维修便捷等。

其中,小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经历了以下几次大的优化

4.1 2009年底,第一次改进——轴距缩短,功率减小(6M³)

以前我们的6 M³搅拌车,4250轴距,不适宜乡间道路行驶需转弯半径小、灵活性强的要求。根据以前的现场体验,并经综合计算,轴距调整为3700;以前发动机马力为180马力,虽动力好,但价格、油耗不占优势,从施工现场看,往往对车速要求不高,综合考虑,发动机马力调整为130马力。经过改进后车辆更适合乡间道路行驶,大大降低其购买、使用、维护等费用。

在以后的几年中,又与发动机厂家协作,对燃烧系统、供油系统进行优化,使得动力强劲,整车油耗更低,依据标载和复合工况,通过CRUISE软件优化实验,整车动力传输效率提高20%,经济车速更高,油耗更低。零部件总成模块化设计,总成零部件市场通用化程度高,配件容易采购,价格实惠,维修方便快捷,确保高效出勤。

4.2 2010年初,第二次改进——大速比后桥的采用(6M³/选装)

发动机130马力使用后,针对施工现场路况特别差的情况,特推出一款大速比的后桥,让用户根据工况选装合理速比的后桥。采用大速比后桥的车辆在泥窝、深坑、大坡等恶劣路况下,也可自行通过,可满足特殊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4.3 2010年中,第三次改进——窄轮距桥的使用及重心的降低(6M³/选装)

根据调研情况,部分乡村公路上设有“限宽礅”(2.2米宽),限制了车辆的通过。为此,公司与车桥厂家协商,开发了一款窄轮距车桥,可顺利通过乡村公路上的“限宽礅”。

但这样带来了“侧向稳定性”的问题,为此,新设计了特殊结构的板簧、板簧支座,对底盘的悬架进行优化,并对罐体的倾角进行调整,最终降低重心50mm,满足了车辆“侧向稳定性”的要求,保证行驶的安全性。

4.4 2010年底,第四次改进——空调的加装(6M³/选装)

从与车主的交谈中了解到,现在的驾驶员普遍为80、90后,对工作环境要求高;再者,由于混凝土的特殊性,即使高温天,也必须连续施工。为此,联合发动机厂家对发动机的底盘进行改进,增加空调状态,供用户进行选装。

4.5 2011年初,第五次改进——桥规格的增加(6M³/选配)

从各地了解的情况看,车辆的使用工况差别较大,使用要求也各有不同,为此,专门开发了140桥/7T,145桥/8T,1094桥/9T,153SDL/10T 桥,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客户实现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4.6 2011年底,第六次改进——产品系列化(3、4、5 M³)

从河北、河南、四川、福建等地的调研信息分析,针对乡村公路建设,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桥梁、涵洞、公路的小型修补等,有更小型搅拌车的市场需求。

为此,开发了4X2车型3300轴距/3M³、3420轴距/4-5M³搅拌车,实现了小型搅拌车的系列化,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4.7 2012年,第七次改进——远程油门、双面操纵、双面爬梯

为使用者提供更方便、更人性化的服务,也是车型改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此,根据调研需求信息,增加了远程油门控制装置,并对控制罐体旋转的操纵手柄,由单面增加到双面,罐体上的爬梯,也由单面变为双面。

这样的改进,方便了操作,解决了在狭小空间、特殊位置下,操作人员到位困难的问题,为操作者提供安全保障。

4.8 2013年,第八次改进——降自重

治理超载与提高经济效益,是一个矛盾。如何帮客户实现心愿,也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对车架、钢板弹簧等零部件,采用新一代高强度材料,并对其结构、加工工艺等进行优化,实现了降自重的目的,保证了车辆载货吨位的要求。

4.9 2014年初,第九次改进——满足国家法规要求(ABS加装)

2012年5月,国家标准委发布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2, 第7.2.11项要求“总质量≥12T的车辆,应安装防抱死制动装置,过渡期至2014年10月。”

为保证用户及时上户使用,公司立即组织加装ABS,通过改进设计,对比试验,最后定型,保证了用户的利益。

4.10 2015年-2016年,第十次改进——新品开发(6X4车型/6 M³)

根据中机车辆服务中心出台的“关于规范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公告》管理要求的通知”,要求自269批公告起,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应符合下列规定:

2轴搅拌车,搅拌筒搅拌容积≤4M³;

3轴搅拌车,搅拌筒搅拌容积≤6M³;

4轴搅拌车,搅拌筒搅拌容积≤8M³。经调研了解,此规定自2015年12月份起,在四川率先执行。

而目前,市场上现有三轴水泥搅拌车多为重型 6×4底盘,上装为 8-12M³不等;如果按规定做到 6M³以下,则存在大牛拉小车,油耗高,整车成本高,资金回收周期长的问题。

同当前市场6×4底盘相比,我公司底盘具有自重轻、油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并且针对新法规, 6×4底盘能满足6M³上装需求。

通过前期对成都地区市场调研,小方量6×4底盘均无竞品上市,通过技术状态及市场分析,决定开发6M³6×4水泥搅拌车,以抢占市场。到 2016年03月,样车完成,现已推向市场,并实现销售。

该款车型有以下亮点:

通用性好:在现有车型基础上,换装4S发动机,153SDL标准双后桥,减少零部件品种,有利于用户的维修;

通过性好:配装8.25R25轮胎,外廓尺寸2280mm,满足城镇道路运行;

产品系列化:在产品平台上,扩展3100+1300,3150+1300、3400+1300轴距,发动机涵盖YC4S、YC4EG/140-185马力发动机,上装5-7方。

优势:符合新法规,领先市场,成本低、自重轻、通过性好,市场需求好。

我公司从样车开发到公告申报,均领先于竟品车型。

5 成果

从2009年起,我公司响应集团提出的“服务型制造”理念,践行“两个关注”算起,8年时间里,收获颇多,但最重要的是,我们理清了工作思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做到了“两个关注”真正落地。

具体表现在产品销售上,从2009年到2014年,我公司小型搅拌车的销量以年30%的速度稳步回升,2015年到2016年,更是以 200%的速度稳步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品牌在行业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6 结语

服务型制造理念,通过我公司在小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开发上的成功应用,我们深深体会到以下几点:

(1)做任何产品开发、改进,要善于捕捉、挖掘市场的个性化、细节化、特殊性,以两个关注为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需求的差异化,进而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要求,为客户提供优质贴心的产品;

(2)要深入一线,多到产品的使用现场看看,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需求,多与使用者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挖掘出用户的隐性需求,不断进行产品改进、升级,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进而成就客户。

猜你喜欢

运输车车型发动机
31.98万元起售,AITO品牌第二款车型问界M7发布
中型LNG运输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性能仿真
2022全球期待车型 TOP10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2015款宝马525Li行驶中发动机熄火
拷问:三缸发动机车型到底能不能买?
2012年奔驰S600发动机故障灯偶尔点亮
陆空双栖运输车
发动机空中起动包线扩展试飞组织与实施
基于GPS定位技术的智能物流运输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