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出行安全离不开立法和教育的双重保护

2018-12-02

汽车与安全 2018年11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儿童家长

确保儿童出行的安全,重点要从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入手,通过立法倒逼大众提高安全意识;优化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模式,让道路交通安全理念和知识普及得更广更到位。

立法保护儿童交通安全

儿童更容易成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因为身材矮小,他们视野受限也很难被驾驶人察觉;因为很难迅速判断声音的来源,他们听到声音之后会待在原地东张西望寻找声音的来源;因为尚未萌生自我危险意识,他们只会本能地把思想集中在自己的乐趣当中,不理会危险。

鉴于此,专家建议尽快把保护儿童交通安全纳入法律管辖的范围之内,立法保护儿童的交通安全。如借鉴国外交通管理、儿童交通安全的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法规,确立以人为先、行人第一、儿童生命权利至上、机动车避让儿童为原则的交通法规。

要立法明确儿童交通安全教育体系,实施符合儿童青少年特点、具有针对性、细致而人性化的交通安全教育;其次,要规范儿童、青少年骑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行为,同时明确严格的法律责任,处罚违章行为。另外,还应明确学校、幼儿园周围交通环境设施的特殊性能,推广实施“上学安全路线”项目、学校安全校车等措施,保证少年儿童交通安全。

优化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模式

考虑当前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建议构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模式,应注重以下内容:

明确教育目标人群

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目标人群不仅是儿童本身,还涉及儿童在学习、生活、参与道路交通时相关的人员,具体包括14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儿童家长(包括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教师和交通警察、交通相关媒体人员等。

提升社会的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有效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能够建立和改变公众在道路交通中对于安全和社会责任行为的态度,促使人们提升对儿童交通伤害的认识,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人们在交通中对儿童的保护意识。

协调相关参与机构形成科学合作机制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是一个与多个学科相关的工作,涉及到了很多传统的职能部门,需要这些部门协同合作,而建立合作机制必须是以清晰的任务分工为基础,否则将会存在重复劳动风险。

提升学校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能力

从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学校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质量和覆盖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参与程度和个人兴趣。

提升家长参与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程度

父母对于12岁之前的儿童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儿童车内的安全、道路上行走时的安全以及骑自行车的安全主要通过家长积极的行动和参与来完成。家长参与孩子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非常重要。

形成永久性的儿童道路交通教育模式

建立持续性的教育体制,将所有年龄段群体和所有的道路使用者都纳入到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体系中,不仅仅是儿童、青少年还有家长。另外,通过对教育活动的研究、评价和质量控制,总结优点和概括缺点,可以使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不断发扬优势,吸取教训,逐步形成完善的模式。

猜你喜欢

道路交通儿童家长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