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2018-12-02
儿童出行频率、交通参与者安全和守法意识、车辆安全性能隐患、道路配套安全设施缺乏以及儿童交通安全氛围淡薄等因素都会影响交通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家长对儿童交通安全重视程度不足。
家长安全意识薄弱
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出行安全知识缺乏是导致儿童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儿童缺乏交通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使他们成为最易受到交通伤害的人群,这就更需要家长的保护。
很多儿童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家长的身边,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常常为了一时的方便,为了满足孩子一时的好奇心放弃原则选择危险的出行方式或者在出行过程中做出危险的行为。薄弱的安全意识常常让将孩子置于危险之中,甚至丧命。
大街上常常能看到家长推着小孩行走在非机动车道上,身旁飞驰而过的机动车并没有让他们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险性,比起这个,他们更在意的是人行道上不好推车太颠簸;有家长带着孩子一起闯红灯,他们或者步行或者骑着电动车,侥幸心理让他们把自己和孩子的安全置之度外,更加没有顾忌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树立一个什么榜样。
有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做过不少很“拉风”的事,比如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让孩子钻出天窗,但他们却忘了前车随意抛洒的垃圾、突然而至的限高杆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再如,将身材较小的孩子放在共享单车车筐内骑行。
乘车方式不安全
儿童乘车出行的最主要方式是由家长抱着坐后排,占比达到了52.07%,其次是使用儿童座椅坐后排,占比达到了32.62%,另外还存在一定比例的其他错误的乘坐方式。这说明中国儿童家长错误的儿童乘车安全意识具有非常高的普遍性,由此导致的儿童道路交通事故伤害风险也居高不下。
当儿童使用儿童座椅坐在车辆后排的时候,有78.26%的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会回头看孩子,这样使得行车危险系数增大,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威胁。
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不足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认知误区,认为汽车自身的保护装置足以保证孩子的安全,殊不知,汽车安全带等最传统的安全防护设备,是为成人设计的,对于儿童并不适用。道理很简单,由于儿童的骨骼稚嫩,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身体会由于巨大惯性向前猛冲,此时成人安全带可能会造成儿童胸部肋骨骨折、窒息甚至颈骨折断。同样,安全气囊的设计也是基于对成人的保护,安全气囊爆开瞬间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会对年龄较小的儿童造成严重伤害。
另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3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在发生小轿车碰撞时,儿童安全座椅能使婴儿的死亡率降低71%,幼儿的死亡率降低54%。毋庸置疑,正确地使用合格、合规的儿童安全座椅是保证儿童乘车安全最有效的方式。
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法律法规,甚至对儿童使用安全座椅的年龄都有明确限制:瑞典要求7岁以下的儿童乘车,车上应备有保护儿童安全的装置;美国法律规定的年龄为4岁以下;加拿大法律规定是5岁以下;澳大利亚规定的年龄是8岁以下;英国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儿童年龄为3岁以下;韩国是6岁以下;新加坡是8岁以下;以色列是4岁以下;意大利和法国更是将年龄要求在10岁以下;德国、荷兰和日本甚至将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要求提高到12岁以下。
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对儿童出行安全、交通安全教育等的关注和探讨日益增多。可以看到,各地交警纷纷走进校园为学生带去一堂堂生动的交通安全知识课程;学生们则拿着小红旗穿上志愿者的红马甲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我们开始加大对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投入,让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渠道去学习了解这些跟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这是一种进步,但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我国没有统一的、规范的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强制性课程,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有关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体系。而且,开展的相关教育活动也忽视了中小学生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弱的特点,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需要提高。而且,各地的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缺少长期有效的多部门合作。
相关基础建设不完备
《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对学校周边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人行道、照明设备、监控设备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校周边的交通设施设置并不完备,而且年久的设施并没有得到及时维护和更新,限速标志变得斑驳甚至残缺,地上的标线也是难以辨认,已经难以对过往车辆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
部分家长在孩子较大的时候依然接送上下学,很大原因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来往穿梭的车流大概是家长放弃让孩子独自回家的主要原因。如果学校周边的交通设施都整体呈现出一种“失效”的状态,那自然无法对孩子上学路途中的道路基础建设能起到的保护作用放心。
官阳在《美国中小学区的步行安全审计制度》(《汽车与安全》2018年6月刊)中详细介绍了美国“安全去上学全国合作伙伴计划”中的步行审计制度。为了鼓励孩子步行上学,首先是要为孩子们制定安全的上学路线,而步行审计制度则是路线制定的“行动纲领”,从行动目的、问题准备到参加人员及考察时间、内容等都有详细的说明。
相比较而言,我国在这方面依然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努力的地方,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投入都远远不够。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行为习惯更无规律、具有突然性、对新鲜事物更具好奇心,在相应区域的道路设计甚至是交通规划中如果能更多地从儿童的行为习惯和视角出发,那儿童出行则会更安全一点。
儿童安全座椅的认知误区
误区一:车速慢的时候可以不使用安全座椅。虽然有很多家长都认为有必要让孩子坐安全座椅,但是在具体使用场景上,却存在错误认知。
误区二:在关于“安全座椅产品使用年龄跨度”上,有家长认为,安全座椅的年龄跨度越大越好,他们认为这样的产品性价比高,一劳永逸。
误区三:在安全座椅的正向安装跟反向安装上,虽说大多数家长会参考说明书的要求,但是有家长会为了让孩子舒服,提前进行正向安装。
误区四:在安全座椅的安装上,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但是安装完成后,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确定是否安装正确,尤其有些家长甚至不会检查安全座椅是否安装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