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细节教育”的震撼公开课
2018-12-02南辰
文 南辰
公安部、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共青团中央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即日起至12月底,以“细节关乎生命、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共同组织开展122“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在笔者看来,这是一堂全社会参与互动的交通安全“细节教育”公开课,讲好这堂震撼课,能够让交通安文明全理念更深入人心。
“细节关乎生命、安全文明出行”,短短12个字,点出了细节与交通安全、交通文明和宝贵生命的关系。举例来说,网络上最近热转一个暖心的知识帖《为啥我们不踩刹车》:镇江交警支队组织小学生列队站在一辆红色大货车前后左右的司机盲区中,以体验式教学讲解行人靠近大货车盲区的危险性,堪称交通安全
“细节教育”的模拟震撼课,相信不管是参加“细节教育”的小学生,还是认真看过帖子的网民,都会更深刻地认识到,远离大货车的盲区(尤其是“内轮差”区域)有多么重要。
细节无处不在,细节又总被忽视。一个木桶能够盛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板;一条铁链的坚固程度,取决于它最脆弱的环节。现代社会的出行安全像是一个无比复杂、庞大的运转链条,当一个个“细节铁环”脆弱无比时,链条就会四处断裂,出行就会危机四伏。
在笔者看来,之所以今年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确定为抓好“细节教育”,是因为中国进入汽车社会后,不安全、不文明细节的累积效应越来越大。举例来说,在2012年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举办后的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4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1.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2.6亿人。6年一晃而过,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9月,机动车保有量达3.22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2.3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03亿人。也就是说接近6年的时间里,机动车增加0.82亿辆,汽车增加1.15亿辆,驾驶人增加1.43亿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基数,不安全和不文明的细节会聚成“阿喀琉斯之踵”,被放大成“细节死穴”。
交通安全和文明的“细节教育”要用好新时代网络宣传的抓手。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近日推出的一组网络宣传图片为例,通过朋友圈等渠道传播,一图一个细节,一句入心、一眼入脑、一图读懂,不管是“开车门前多看一眼”“多一个动作少一分危险”的“荷式开车门”示意图,还是“放下手机专注前路”“你在看手机谁在看路”的警示图,抑或是“轻轻一拉系上安全带”“有些束缚是为了更从容出发”的暖心叮嘱图,都很好地抓住了交通安全文明“细节痛点”,语态、包袱设置得当,适合网络时代爱读图、轻阅读、轻幽默的特点,值得在更大范围推广。
讲好交通安全和文明“细节教育”的公开课,还要利用好公共监控资源,以案例说“细节”,让“细节教育”成为真正的震撼教育,让因不当细节遭遇悲剧的监控镜头通过网络传播警醒更多交通参与者。举例来说,网上最近在热转地方交警部门推出的一个知识帖《小心围巾“杀人”!》:帖子通过实际案例监控动图记录了冬季,电动自行车后座上的儿童所戴围巾不慎被卷入后轮发生的惨剧。生命只有一次,然而,本应给儿童带来温暖的围巾,却因为一个被忽视的飘荡细节成为“冰冷杀手”。这样的震撼教育,会让更多人避免犯同样的“细节错误”,挽救更多生命。
谈到“细节教育”,笔者始终不能忘记德国司机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个动作细节:并线、通过无灯路口等情况下,仅看后视镜还不够,还要快速扭头观察两侧,以确保后视镜盲区里没有车辆。这种成功的“细节教育”源于严格规范的驾校教育,值得国内驾校学习。实际上,德国小学生就要接受正规的自行车安全教育,教材是一本彩色的图文并茂的《自行车教育手册》,包括骑车戴安全头盔等安全细节。这足以证明,交通安全和文明“细节教育”的起点,应当与参与社会出行的起点同步,大家接受“细节教育”的时间,也绝不仅仅局限于每年12月2日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