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编写童话
2018-12-01廖美娇
廖美娇
童话写作顺应学生每时每刻盼望出现奇迹、又每时每刻渴望创造奇迹的天性,打破日常生活的局限和羁绊,使学生从平常状态中超越出来,在理想世界里畅游,从而在写作中真正绽放生命的活力。但是学生受他们知识、认知能力的局限,表达的故事往往零散、不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以此激发学生天生的童话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准确地创作完整的童话故事。学生学写童话,大致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激趣阅读,丰富阅读感知
(一)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爱听,一听说教师要讲故事,学生肯定都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后教师娓娓道来,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学生带入了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期待结局的时候,教师戛然收声,随之告诉学生: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想要知道后面内容,请自读原文。这时,可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让学生在感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进行阅读,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用。
(二)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经常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三)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
首先,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的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其次,要鼓励学生熟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关键是“熟读”。要提醒学生:童话故事不能读一遍就完,要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熟到使故事的语言若出于己口,使故事的思想若出于己心,尤其是自己特别喜欢的,还应该熟读到张口即来,脱口而出。
二、童话写作要抓住童话的特点
(一)新颖的立意。
写记叙文需要立意,写童话故事也需要立意。有的教师批改完作文后会下这样的评语:立意不新。也就是说,这一种观点有人写过了,或者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照搬过来的。童话的立意和别的文章立意差不多,在写以前要琢磨琢磨:要写的文章观点是不是有新意,想告诉人们什么,想让人从中得到什么启迪,等等。
(二)生动的人物形象。
童话中的角色大部分都是动物,在故事中它们可以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但要注意设计的角色性格要有个性,体现动物本身的真实性,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如,写狮子,可以表现它的凶猛、威武;写狼,可以体现它的凶残、贪婪;写狐狸,则反应它的狡猾,假装善良;写老鼠,可以突出它胆小怕事而又机敏的特点。
(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
写童话故事情节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故事情节,童话就不精彩。动物们发生的故事和人类差不多,只是看你用没用心去观察和思考。它们有家庭、感情,有争斗、仇恨,有和谐,也有争吵,凡是人类有什么它们也会有什么。就看怎么把它们发生的一切巧妙地编成故事。虽然这一切都是虚拟想象的,但只要故事编好了,照样可以感染大家。
(四)語言简洁活泼。
童话一般是写给孩子看的,因此语言要有童真、童趣,要活泼、简洁、自然,有鲜明浓郁的儿童特点。如,“云真伤心,悄悄地飘走了。”语句很简短。“有一只红蜻蜓妈妈,肚子越来越大了,要生孩子啦。”表达得多么自然、连贯。“大象用力一跺脚,哇,房屋摇晃起来了。”一个“哇”字,多么活泼,富有情趣。
三、采取多种方法,学写童话故事
(一)续编、改编童话,推陈出新。
童话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每一个学生,有的童话让学生读后意犹未尽,教师应注意把阅读和作文融为一体,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或对童话内容进行深加工,或对童话的情节进行延伸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如,学完《坐井观天》这篇童话后,让学生拓展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后,如果跳出井外,又将发生一个怎样的故事?通过续写童话,不但让学生对课文蕴涵的哲理有了更深刻的领会,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编童话,展示个性。
马斯洛说:“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可见学生的创造力是非常强的,他们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因此,抓住学生以想象见长的优势,设计多种训练形式,引导学生在作文天地无拘无束地放飞创造和想象。
总而言之,童话世界是个奇异的世界,让师生一同走进这个神奇的地方,去创编更多精彩的童话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