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说课案
2018-12-01牟丽华
牟丽华
一、说教材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轻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词句含义。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3.感悟秋天,热爱秋天,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诗歌描绘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教学感悟詩句的含义,领悟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激趣法、诵读法、联想想象法。
学法:朗读法,美图欣赏法,画面联想法。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秋——诵秋——品秋——绘秋——唱秋”进行教学的。其中我把教学重点突出在“诵秋”环节;在“品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秋)
采用音乐、图片、解说词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把学生带进一个诗情画意的秋天!由此引入课题《秋天》。
设计意图: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诵秋)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正音。
2.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课文。
3.同学们齐读后方法点拨
4.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读,梦见了什么
5.同学们看读,欣赏画面,模仿朗诵
设计意图: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读课文,整体把握——(品秋)
1.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试一试,给每一幅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四)画图描绘,研读赏析——(绘秋)
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或画笔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秋天在哪里——(唱秋)
1.歌曲欣赏《春天在哪里》
2.我来填词《秋天在哪里》
3.唱响秋天《秋天在哪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要寻找有代表性的秋词,还要注意演唱时上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六)教师寄语
设计意图:倡导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自然美的习惯,也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观念。
(七)作业布置
设置了四个作业,作业布置灵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第一个是必选,2-4题任选一个写在你们的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学生在试背过程中,脑海中要浮现那些优美的秋景图进行背诵,这是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 在写秋时,要抓住秋的特点进行描绘,尽可能丰富语言,才能勾勒出充满诗情画意的秋天,这也是对教学知识的巩固和重难点的突破训练。
五、亮点展示
1.引秋部分,展示一组满带秋色的图片,播放《秋日私语》背景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走进秋的世界。
2.诵秋部分,播放音频和视频,让学生不仅把握朗读节奏,还能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秋的美丽风韵。
3.寻秋部分,从歌曲《春天在哪里》入手,再改写歌词,把绘秋和诵秋相结合,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