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贷乱象下的冷思考

2018-12-01罗玉婷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利贷校园贷消费观

罗玉婷

摘 要:近几年来,各种各样的“校园贷”层出不穷,充斥着高校校园。由于校园贷所宣传的“利率低”、“审核快”,很快便吸引了大批大学生借款。一些学生由于无偿付能力,被暴力催收,或者被迫高息还款,而走上了不归路。因此,在纭纭乱象中,保持理性和清醒是十分关键的。

关键词:校园贷;高利贷;消费观;金融奉献意识;法律意识

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几个世纪过去,高利贷依然猖獗,并且衍生出了很多种形式。近几年来愈演愈烈的校园贷,可谓是高利贷的化身,成为了很多大学生借贷者的噩梦。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校园贷乱象纷纭

资料显示,国内首家互联网校园贷出现于2013年,最初是面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借贷服务,由于大学生群体庞大,消费潜力巨大,校园贷在2014-2015年迎来了资本的蜂拥而至和爆发式的增长。虽然在2016年以来,国家出台政策大力监管,才趋于平稳。

1.校园贷的出现与白热化

2013年,首家针对高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校园贷出现。大学生并没有固定收入,但是其消费观念却比较超前,喜欢购买数码产品、化妆品等,因此经常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校园贷的出现为具有超前消费和冲动消费等消费观念的大学生提供了借贷机会。首批借贷者使用校园贷购买产品,攀比的情况又进一步刺激了其余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了校园贷的行列,使得校园贷在2014-2016年呈现了白热化。

2.校园贷的危害

校园贷的大规模上线,解了大学生的燃眉之急,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信息泄露,高息还款,暴力催款等。新闻中披露,所谓“利息低”的校园贷款,名义上月息“0.99%”,实际上年利率超过20%,更有甚者年利率达到30%或40%。名为“校园贷”,实为“高利贷”。一些学生面对高息贷款无力偿还,只得“拆东墙补西墙”,在更多的借贷平台贷款,被高息缠身。还有一些学生无法偿还多平台的贷款,而被暴力催款,受到了恐吓、威胁,甚至被迫拍裸照。这严重影响了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也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2016~2017年,虽然国家出台了严厉的政策,然而仍有一些平台非法为大学生放贷,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二、不畏浮云遮望眼:不畏诱惑,保持清醒

校园贷的出现、繁盛,到如今逐步退出高校校园,乱象虽逐渐清晰,却也并没有完全消失。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大学生,应该不畏浮云遮望眼,拒绝诱惑,保持清醒,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强化金融风险意识,增强自身法律意识。

1.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校园贷之所以在几年内愈演愈烈,在大学找到繁衍的土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消费观不合理。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父母每个月给予的生活费有限,但是学生的消费观却十分新潮,对于消费有着强烈的欲望,尤其是对于一些数码产品需求旺盛。很多借贷的大学生在校园贷平台上借款,都是为了购买手机、电脑、数码相机。这就给借贷平台可乘之机,逐渐陷入了高利贷的泥潭。一些学生贷款逾期,手续费、违约金、利息多达几万,甚至十几万,仅仅是因为分期购买了新款手机。为此,应对校园贷,大学生首先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要结合自身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消费。对于不切实际的物欲要及时加以遏制。如果家庭条件拮据,生活费没有保障,则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来获取酬劳,或者是求助学校、老师和亲友。只有从源头上断了借贷的理由,才能远离校园贷,健康成长。

2.强化金融风险意识

校园贷能够盛行一时,除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不合理外,与学生金融风险意识不足也有着一定的关系。校园贷的平台给予的贷款有着额度小,期限短的特点,这样的借贷方式有利于大学生解燃眉之急,短期借款的利息看起来不是太高,但如果真正算手续费和其他费用,还是很不划算的,在大学生未能及时还款时,贷款方会介绍其他的还款平台,就以这样利滚利的方式让大学生的还款变得难上加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金融风险意识欠缺。为此,大学生自身应该强化对于金融风险的认知,积极学习金融知识,提升金融理财实践能力,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認识到利息、手续费、还款期限、逾期违约金等的具体规定,切不可盲目在贷款平台借款,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必须在相关借贷平台借款,则必须要了解情况相关细节,签署正规合同,选择有资质、合规的平台,详细了解利率、还款期限、逾期后果等细节,结合自身需要,选择最恰当、对自己最有利的借款方式,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并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

大学生涉世未深,对于金融的认识不足,这就需要高校和辅导员参与其中。高校可以多开设一些金融安全的相关课程、讲座,召开金融风险主题班会,或者辅导员单独辅导,提高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3.增强自身法律意识

一些大学生被非法暴力催款,并没有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而是受制于借贷平台,被迫走向了不归路。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法律意识的欠缺。虽然高校开设了法律课程,但是学生接触较少,法律意识淡薄。为此,学生应该不断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应该知道什么行为是合法的是受法律保护的,假如进行了校园贷自己的权益却被侵害,应如何维权。如果学生具备这些意识,则能够在被暴力催款的时候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反抗。

三、结语

如今,在国家的监管下,校园贷业务被叫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压,但是至今仍不时有网贷平台违规从事校园贷业务的情况出现。为此,大学生应该不畏浮云遮望眼,用自己的理性拨云见日,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和金融风险意识,用理性的思考和行动,使自己少走弯路,成为父母的骄傲,成长为国之栋梁。

参考文献:

[1]薛志浩,周娇.校园不良借贷视角下论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与消费观[J].经济:44.

[2]王晓慧.校园贷背景下对高职学生消费观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7,16(8).

[3]李祥祥,李万银,汤娜.大学生不良校园贷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4):103-107.

[4]王正友.高校教育管理视角下的校园贷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

猜你喜欢

高利贷校园贷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新语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
“利出一孔”与“贫富相资”——宋代两种不同的高利贷思想
不同笔记本用户的鼠标消费观我的街头采访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