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样性红利

2018-12-01斯科特·佩奇

财经天下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巴菲特工具中心

一个人是否聪明不是由智商决定的,而取决于认知工具的多样性。

拥有不同工具的小组,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总会优于清一色由最好的最聪明的问题解决者组成的团队。

作者:(美) 斯科特·佩奇 ( Scott Page)

译者:贾拥民

出版: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分类:认知科学

2001 年夏天,礼来公司(Eli Lilly)副总裁阿尔菲斯.宾厄姆创办了一个网站“创新中心”(InnoCentive),专门为各大型制药公司解决科学问题。制药公司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千奇百怪,寻求者在网站上公开发布他们的问题,并提供高达 10 万美元的奖金,任何人只要愿意在这个网站上注册,都可以成为一名问题解决者。毫不意外,问题解决者的职业和身份也是形形色色,从来自远东地区的牙医到来自美国中西部的物理学家,都能在这里见到。

网站建好后,寻求者和问题解决者很快地聚集起来。到 2005 年,就已经有 8 万多名问题解决者在“创新中心”网站上注册了。他们来自 170 多个国家,涵盖了各门科学学科。重要的是,他们已经证明了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 一項关于“创新中心”网站的研究表明,问题解决者找到了接近 1/3 问题的解决方案。乍一看这个成功率似乎不算太高,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在网站以悬赏方式发布问题的寻求者可是像宝洁这样拥有9000人研发团队、每年研发支出高达20亿美元的大公司。

问题来了:既然像宝洁这样拥有庞大专用性资源的大公司都无法解决的事情,这些科学家个人和小团队又是怎么找到解决方案的呢?四位经济管理方面的学者经研究发现,那些被成功解决的问题有一个特点:能够吸引多样性的问题解决者。如果一个问题吸引了一个物理化学家、一个分子生物学家和一个生物物理学家的关注,那么它就会比只能吸引化学家的问题更有可能被成功解决。换句话说,“创新中心” 的成功,源于它有效地利用了多样性。

其实,“创新中心”只是利用了一种新技术弘扬了一个旧观念,那就是:多样性的、有才华的人更能解决问题。

关于多样性,畅销书的说法叫“群体的智慧”,老百姓的说法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在斯科特.佩奇看来,多样性就是认知差异,而它正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拥有不同工具的小组,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总会优于清一色由最好的最聪明的问题解决者组成的团队。当然,多样性并不总是优于能力,但是它胜出的次数比预期的要多得多。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放弃精英主义呢?当然不是,能力很重要,多样性也很重要,对两者的比较需要非常小心。多样性本身并不会神奇地自动转换为效益,而且多样性必须是相关的,就像不能指望在一个医学研究团队中增加一位诗人就能帮他们找到治疗感冒的有效办法。而且在实践中,要让内含多样性的团队发挥作用,团队中的所有人必须相处融洽。

从跟随价值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在纽约工作,到他自己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主席,这期间,沃伦·巴菲特一直管理着他的首个专业投资合伙基金——巴菲特有限合伙基金。在那段时间里,他创造了巨大成就。巴菲特每半年都会给他的合伙人写信,向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财观念、投资方法以及诸多反思。

这些信涵盖了一系列长期受用且相当有效的原则和方法,从这些信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巴菲特严谨的思维智慧。它们记录了一位手中最初只有一小笔资金的年轻投资者在成功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值得投资者采纳并运用。

奈飞是以数据科学著称于世的。曾几何时,我们相信,自己在荧屏之前每一次心跳加速、瞳孔收缩、泪腺分泌、多巴胺奔涌,都在奈飞数据魔法的精确计算和掌控之中。但帕蒂.麦考德却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结构化数据是有限的,没有洞察的数据是无益的,而高绩效的人才队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才是让数据和艺术发生良性化学反应的关键。

在人们膜拜技术变革的当下,帕蒂.麦考德通过一次对数据技术的祛魅,让人这一主体再次回到舞台中心。

猜你喜欢

巴菲特工具中心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准备工具:步骤:
巴菲特的测试
“巧用”工具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