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学生的学习
2018-12-01
1994年,我有幸旁听了《江苏教育》编辑部在张家港主办的“教海探航”征文竞赛颁奖活动,获奖代表们的分享以及专家的讲座,对我内心的触动非常大。回来后,我就下决心也学写文章,要写就必须得做,我把全部心思投入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我在自己的课堂里架起了摄像机,将自己的课堂录下来,回家后反复地观看,用心地寻找与思考。同时不断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听课,翻阅了大量的期刊,逐步发现了学生在课堂中,有些是不想学,有些是不能学,有些是不会学,有些学生的学习总在失败中,于是就把“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成功地学习”,作为我课堂改革的主攻方向。探索了近一年时间后,我把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提炼成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地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探索》这篇论文,投稿给了1995年的“教海探航”征文活动。这是我从教以来写的第一篇文章,很幸运竟然获奖了。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与探索“如何解放学生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地享受学习。
一、拟解决的问题
1.解决“被动等待”的问题。
课堂学习中,学生之间的相互等待,浪费时间太多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齐步走”。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进度,是否可以打破这一常规呢?让学得快的学生学得更快些,让学得慢的学生学得更慢些,教师不是站在学生队伍的前面,而是站在旁边,让学生都按照自己的进度向着学习目标前进。
2.解决“统一方式”的问题。
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风格是有很大差异的,有人喜欢讨论,有人不喜欢讨论;有人喜欢听讲,有人不喜欢听讲。可是课堂学习中,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学生按照统一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时而全体讨论,时而全体看书,时而全体听讲。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呢?
3.解决“同一内容”的问题。
相同年级的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都是同一的,在必修的基础上是否可以增加选修的内容?即使是必修内容,能否通过“殊途同归”的方式,增加不同的路径?毕竟,学生们的智能优势不一样,“扬长”更能促进他们的发展。
4.解决“固定时空”的问题。
课堂教学,只能发生在学校教室这个固定的时空?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环境下,随时随地的学习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
二、正在进行的实践
围绕着如何解放学生学习的进度、方式、内容、时空,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我开展了系列的研究与实践。
1.学习类型的对比研究。
为探讨不同课堂学习类型(教师指导、材料辅助、独立自学、自学讨论)的学习效果,我在北京选取了234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让后续学习方式的变革尽量能“有理有据”。
2.教学机制的改革尝试。
我尝试建立一种按照学习方式的不同而开展走班教学的机制。走班不是依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或学习内容的深浅来分类,而是根据学生学习方式的偏好来确定。每门学科的学习分为自修、研修、导修、讲修四种类型。自修班,主要是以学生自修为主,教师教的成分很少;研修班,教师教的成分相对多一点,但也是以学生之间的相互研讨为主;导修班,教师教的成分更大一些;讲修班,教师教的成分大于学生自修成分。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哪种类型的班级进行学习。在推进依据学习方式不同而进行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思维方式进行跟踪调查,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课堂进行学习,在实际的体验比较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学习类型,选班过程就是“发现”自我的过程。通过这种走班机制的建立,逐步解放学生学习的进度与方式。
3.教师职能的重新确定。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究竟承担什么职能?我们总结出“信任、发现、支持、引导”四个词语。教师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教师与每个学生确定好个性化学习目标与计划后,重点做好:“两个允许”,即允许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材料达成学习目标,允许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达成学习目标;“两个支持”,即在学生学习困难处提供支持,在学生学习结果个性化评估时提供支持;“两个引导”,即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突破时空界限的自由学习。
一切都还在研究与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