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墨”印象:体悟潘湘云的“创意”成长
2018-12-01
“戏墨”是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潘湘云校长当年参加扬州市教育博客大赛的博客名,我最初认识潘校长就是从他的教育博客开始的。他在博客扉页上对“戏墨”的诠释是:“戏,游戏也;墨,笔墨文字也;戏墨,舞文弄墨,做点文字游戏,遣性释怀也。”文如其人,潘校长给我的第一印象——此君当是性情中人,略带情趣之人,富有创意之人。
与潘校长交往,从“线上”到“线下”,是我应邀为他的省级课题“‘创意’核心理念下的师生成长研究”论证开始的,印象中好像也就是近五六年的事。随着交往的不断深入,潘校长留给我的印象由骨感变得越发丰满起来。从他对职业的态度、专业的修炼、教学的主张、管理的创意,到教育的生活方式,在立体的印象中可以体悟出其凸显“创意”的成长之路。
印象一:爱岗位——体现职业情感。潘校长深知,“爱”是教育的真谛。没有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和情感投入的教师职业生活是不可能精彩的。从教30年来,无论在何处工作,身处何种岗位,他从来没有懈怠过,始终如一地奉献在教学的第一线,说到底,这是由于他骨子里对岗位有一种特殊的“爱”。他爱学生,“创意课堂”活泼生动,让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的海洋;“创意活动”精彩纷呈,让学生个性张扬于快乐童年。他爱教师,“创意生活”激发教师、成就教师、幸福教师。他爱学校,“创意管理”美化学校、精致学校、创塑学校。“爱”是他充满激情的源泉,年近50,一般人可能已经做好“卸甲”的心理准备,他却依然挑战岗位,表现出对教育教学的炽热情感和对师生的真诚关怀。我想这绝不是“虚荣心”的驱使,而是源于他始终把岗位当事业的一份担当,一份执着,一份挚爱。
印象二:善思索——体现理性精神。潘校长的成长表明:即使是一名基层的草根教师,只要在履职中善于情境思考,学会运用理性,进入研究状态,也能实现不断生成“创意”的专业成长。善思考是决胜的关键。我与潘校长接触的光景并不多,但在有限的交往过程中,他给我的深刻印象是爱动脑、有想法、重反思。无论是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学校管理工作,他都显得颇有“点子”,而且这些“点子”时常会生成某种“创意”不断地涌现,成为他课堂上的“亮点”,成为他管理上的“拐点”。他所有的想法集中体现在自己的“创意”之中,经过反复思考与提炼,获得了对教学的理性认识,产生了富有个性的教学思想,形成了他“创意·简约”的语文教学主张。在此基础上又经深度思考,不断拓展,衍生出“创意管理”,发掘出“创意课堂”“创意活动”“创意生活”三个平行序列,成为他学校管理的核心文化,并将其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陆续发表在省及国家级教育专业杂志上,真是难能可贵!他那理性思考的习惯、独立探究的常态,正是他不断闪现思维火花的原因,也是他“点子”频出、“创意”不断的源头活水。
印象三:勇实践——体现知行统一。在潘校长的教育生涯中,一直把“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作为自己的戒条。他十分明确:教师成长中的任何“创意”,虽与各自内在的禀赋相关,但主要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孕育而成,并且是教师不断实践、体悟的结果。看得出来,近些年无论是他的课堂教学变革的创意,还是学校管理文化的创意,都是在自己形成的教育教学主张引领下,积极通过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实践将“创意”主张落地,体现了“知行统一”探索中的“厚积”而“薄发”。乡村工作期间,是他在静寂状态下,自由驰骋,实践摸索的阶段,其实那时候他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断闪现出新意:到生活中去学语文,到大自然中去实践语文。我以为,他现在的“创意·简约”语文课堂实践探索是有价值的,值得充分肯定。语文课堂需要纯净,需要简约,语文教学就是要强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形成技能,最终积淀成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他的创意课堂,说白了,就是净化,清除当下语文课堂的浮躁;就是回归,强化语言文字的活用。
印象四:显情趣——体现生活品位。培根说:“有什么样的情趣,就有什么样的思想。”潘校长高度认同培根的这句经典名言,并始终认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会将自己的职业生活降低到“为稻粱谋”的物质化生存境界,而会有更广泛的情趣追求,并会在自己的情趣视界中不断发现“创意”,过一种心灵充盈的专业生活。我之所以觉得潘校长有情趣,不仅仅是“戏墨”名字的缘故,还因为他个人在诗、书、画等方面的长期坚守。我喜欢把这称为“课外功”。课外功是能涵养课内功的。宁静方能致远,他是个喜欢静处的人。写字、画画、格律诗是潘校长工作之余、静处状态下的习惯动作,是他修身养性的方式。因此,他演绎的课堂不仅有创意,还有诗意;他管理的学校带着书香,带着画意。在我看来,“戏墨”校长,不是潘湘云校长所戏称的“搞文字游戏”,而是他特有情趣的显现:他嬉戏于小学语文课堂,是不断建构“创意·简约”课堂的行者,也是“‘创意’核心理念下的师生成长”的思考者与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