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鸩止渴』的鸩到底是哪种毒鸟

2018-12-01刘光裕

意林绘阅读 2018年2期
关键词:黑头剧毒热带雨林

文刘光裕

阅读分享:关于“鸩”,《离骚》里有描述“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鸩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的诗句。一直以为“饮鸩止渴”里的“鸩”是传说中的生物。对这种鸟毒性的描述让人觉得有种不真实感。作者的那种“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发人深思,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对自然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确实,只有质疑后的深入探究,才能让你感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特约教师:福建省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 陈莉)

“饮鸩止渴”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意思是喝毒酒来解渴,寓意人急功近利,用错误的方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完全不顾后果。在这个成语中,“鸩”是传说中的一种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那么这种叫作“鸩”的鸟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山海经》中说:“鸩大如雕,紫绿色,长颈赤喙,食蝮蛇之头,雄名运日,雌名阴谐也。”

古人认为“鸩”这种鸟像雕,爱吃毒蛇的头,所以它自己也变得很毒。但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也没有发现一种有毒的鸟类。传说中的鹤顶红,其实也是“砒霜”的雅称,丹顶鹤头顶的红色部位并无毒性。

然而,古人似乎也不大可能平白无故地想出一只有毒的鸟,并将之称为“鸩”吧。自然界中必然存在有毒的鸟类。

大自然中没有不存在的,只有想不到的。令人兴奋的是,1992年美国科学家在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一种小鸟,其羽毛和皮肉确实富含剧毒。这种小鸟名为黑头林鵙鹟,它的头、翅、尾为黑色,其他部分为橙色,颜色艳丽。由于有毒,当地土著也把这种小鸟称之为“垃圾鸟”。黑头林鵙鹟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外形有点像我们常见的黄鹂或者八哥,研究人员在做标本的时候,发现它的羽毛碰到皮肤之后,具有灼烧般的刺痛感。后来发现,原来是这种鸟的皮肤和羽毛有毒。

黑头林鵙鹟是第一种被发现体表含有剧毒的鸟类。它的皮肤和羽毛含有蟾毒素族(即箭毒蛙体内的毒素)的神经毒性生物碱。蟾毒素的作用类似洋地黄,对心脏有毒性作用。中毒之后,可出现剧烈呕吐、心律失常,数小时即可致人死亡。

黑头林鵙鹟富含剧毒的发现,发表在《科学》杂志之上,之后便著称于世。研究发现,黑头林鵙鹟的毒素来源,确实和“鸩”有点像,它羽毛的毒素可能来自它们食用的甲虫和植物,这被认为是一种化学防护的“庇体神功”,以避免体表寄生虫,或避免掠食者如蛇或人类的捕食。

除了黑头林鵙鹟,还发现了其他一些种类,如同样生活在新几内亚热带雨林中的蓝顶鹛鸫也有毒,毒素与黑头林鵙鹟一样,来自于它所吃的毒虫。分布于非洲的距翅雁长相介于大雁和鸭子之间,它因取食有毒昆虫,而富含斑蝥素,人或天敌食其肉会中毒而死。另外,生活在欧洲的鹌鹑也会因食物改变而富含毒素,每到冬季迁徙的季节,吃了毒芹种子的鹌鹑就会变得有毒。

那么,黑头林鵙鹟是不是“饮鸩止渴”中的鸩鸟呢?这个还真不好说。古书里说鸩鸟生于岭南,而黑头林鵙鹟现在只分布于新几内亚。虽然新几内亚与古人常说的“岭南多瘴气毒虫”相符,但两地相距甚远。另一种可能是,这种有毒的鸟会不会是东南亚上贡而来的呢?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种小鸟在上古时代曾经也能分布到岭南地区,后来逐渐被捕杀灭绝掉了。这些都只能作为猜想罢了。

然而,或许中国境内还真有有毒的鸟类,只是我们还没发现。毕竟科学家对鸟类含毒的研究还很短。

猜你喜欢

黑头剧毒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斑秃”之谜
剧毒蛙
——箭毒蛙
海洋中的剧毒“杀手”
3招科学祛黑头
剧毒蛙——箭毒蛙
氯乙酸不再隶属剧毒品
为什么要保护热带雨林?
挤挤挤,坑坑坑
如何去掉鼻子上的黑头?
挤挤挤,坑坑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