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湿了
2018-12-01章铜胜
文/章铜胜
起雾了,就常听到人说“雾湿了”,这句话也只有在乡村常能听到。雾是乡村的孩子,跑到城里,大概也只是去做客,哪好就撒起野来,湿了人家的头脸和衣裤呢。
雾湿了,是乡村的,也是诗意的。
在雾里,你并不一定能感觉到雾有多大,只有等雾散了,你才能真切地看到被雾湿了的那些东西,才知道雾有多大。你从大雾中钻进屋,屋里的人会发现你的头发、额头、衣服被雾湿了,这多有趣。
起雾了,我站在田野里,瞬间感觉到大雾聚拢来的壮阔,也感觉到陷入混沌的恐慌。雾像是带着一只巨大口袋来收获的农民,他收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悄悄地走了,甚至忘了和你打声招呼。雾散了,你才庆幸地发现,自己没有成为雾的囊中之物,你不需要有侦探般敏锐的洞察力,也会轻易发现,那样小心谨慎的雾,在你的面前留下了那么多的踪迹。
雾散了,你会发现,屋上的小瓦雾湿了,像刚刚被泼了一层墨在上面还没干,黑得发亮,如宣纸上刚泼下的一团浓墨。灰白的、红的、青色的砖墙雾湿了,看上去比平时要生动鲜明了许多,不再是暧昧不清的样子。
屋前的鸡冠花雾湿了,呆呆地一动不动,仿佛被雾吓着了,紫红鸡冠一样的花上裹着一层细小的雾珠,像是鸡冠花硬扯着一层雾,披在了花冠上,舍不得雾散去的样子。雾湿了的树叶绿得油亮,树干的颜色则深了许多,像几年不见的邻家少年,突然间长大了的老成持重。
雾湿了的青石板上,沾着泥尘和草屑,滑,踩上去要小心点,不然摔倒了,难道你要去和雾理论吗?而雾早就躲了,散了,也许它还会藏在屋檐下,或是躲在某棵大树的枝梢间,偷偷地看着你笑呢。
站在高处看地上的雾,它们像追逐水草的白色羊群,不停地拱动起伏,涌来涌去。
起雾了,没有人会在雾中奔跑,因为你跑不过雾,也追不上雾,人在雾中变得稳重起来。雾散了,我们有了重归现实的美好的冲动,如获新生,很多人都伸展四肢,想要在阳光中奔跑。
雾有乡村般的温暖和宽厚。起雾了,雾散了,乡村无言,依旧用宽厚的胸怀温暖着漫漫时光。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雾”任性刁蛮的个性,言辞间流露喜爱之情,仿佛是谈及一个宠溺的孩子。
人在自然面前永远是渺小的,必须有敬畏之心。“聚拢”一词动感十足,展示雾起时铺天盖地的气势。
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精美比喻,这是“雾湿了”带给乡村的画意。
拟人修辞手法,赋予雾鲜明的个性,它狡黠顽皮,留恋着乡村。
揭示“雾”的象征意义,它成了乡村的化身,抑或是淳朴温情的乡亲的化身。
刘振摘自《羊城晚报》
总结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爱之深,才能陈之切。作者满怀深情细腻描绘着“雾”的个性、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多处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特点,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使读者身历其境。作者寓情于景,透过细腻生动的描写,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雾的赞美、热爱之情,更令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故乡生活的怀缅,这种情感沛然出于肺腑,毫不造作。(特约教师: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39中 孔祥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