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018-12-01

教育家 2018年31期
关键词:新课程主体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以期助推数学素养课堂的发展。

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敢”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只有面带微笑,用亲切、平等的语气,期待的眼神,充满鼓励的话语,与学生展开对话和互动,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热爱,才能对老师充满信任,进而克服惧怕心理,放开思维,发挥潜能,大胆探究。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想”探究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设置科学合理、层层深入的问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知识的逐步探究。因此教师设置问题时要保证它的有效性。确切而有效的问题能激起学生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阅读自学、讨论思考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检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主探究的学习。

创设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乐”探究 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提供了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探究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而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彼此的合作交流。有效的合作可以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互助的关系。通过彼此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影响,达到促进彼此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尤其是一些几何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作为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学生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易错点较多,这时可在学生自主完成题目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步骤,让全班学生一起合作帮着找错。通过给别人找错来证明和展示自己,对学生来说特别容易有成就感,所以学生这时候注意力会非常集中,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避免了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真正学会学习,才能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的活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目标才能实现,教育改革才能成功。

猜你喜欢

新课程主体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