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党建教育工作体系
2018-12-01王学淦王永坚
王学淦 王永坚 刘 翔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
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一个问题,就是做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才能以正确方式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说:“立德树人是关键所在,在高等学校教育期间应该要贯彻落实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育才这个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在2017年,江西省也召开了全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会议中,省委书记鹿心社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领导指挥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加强党的建设、坚决服从党的指挥。因此我校对党建教育进行了研究,希望能进行创新发展,目前研究仍在进行,本文把已有成果整理如下。
一、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党建教育的内涵
党建教育这个概念是从执政党建设实践中抽离出来的,党建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现象,是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对人民的领导、对国家的改革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教育学上说,广义的党建教育就是中国共产党为国家的建设和更好的发展而推行的一种教育现象,狭义的党建教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缩影,是对中国共产党教育和意识的体现,中国共产党自身形象要求和社会对其的期待都在党建教育中得到体现。
教育最关键的部分是教学,而教学是由各个教学要素来组成的。所以要做好党建教育工作就要从党建教育要素着手。目前,在对教学要素的研究当中,广为人知的有几个理论,分别是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七要素论、教学层次论。这几个理论各有各的特色。在鲍良克的观点当中,教学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分别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要素才能称之为教学。四要素论比三要素论多了教学环境这一要素,其认为,教学环境对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要素论是德国控制论学派提出的。六要素论是德国柏林学派提出的。控制论学派在提出五要素论的时候是从管理学角度来研究的,认为最重要的是目标,教学是一个流程,目标在其中活动才是最重要的;柏林学派在主客体关系的角度上来研究教学要素的问题,认为教学中具备着六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我国的学者李秉德提出了七要素论,他是在系统论的角度上进行分析的,七要素论提出之后教学系统也基本稳定。教学要素论者认为可以把教学要素分为两类,一是平凡要素,二是特质要素,更详细一点还可以划分为多个等级的要素,而七要素论的各种理论概念就与最低层次要素基本一致。各个理论都有自己的观点,纵然有些不一样,但是对于教学来说,最基础的三个要素还是教学目标、教学者和教学对象。而教学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对教学中其他关系是很重要的。当前高校党建教育形式,教学主体是老师,客体是学生,主体和客体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等职业院校党建教育是不同的概念,要分清楚,这两者是相互督促的,因为做好学生党建工作能够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顺利地开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部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使得党建工作更完善。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学生的思想、生活和观念更是复杂多样,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困难,党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标,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换句话来说,党建教育不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开,因为二者互相关联、互相促进。
二、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和党建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党建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在研究党建教育工作的时候就要结合党建工作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解决方案,否则脱离党建工作,单独研究党建教育是很不现实的。
(一)党建工作不具备完整性和系统性
客观上来讲,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党建教育的开展,这是因为“2+1”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长,上学时间短而课程众多,导致所学知识都不会涉入太深,像爱国爱党这种概念比较大的思想教育,基本上都是采取班会等集体活动来进行,因为不能做到一一教导,课程时间短也不能深入剖析,所以学生接受的党建教育就没有那么全面深入。
主观方面,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没有很牢固的文化基础,在综合素质上也没有那么强,甚至还有很多都带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从这一点上看,职业院校就会把教育重心放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会通过宿舍卫生检查、仪容仪表检查等方式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而在课堂上又要抓紧时间教授专业知识,所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被落下。另外,党建工作应该健全完善培养和考核机制,除了党员和预备党员以外,也要多关注青年积极分子的情况。
有一些基层的党支部没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落实党建工作的安排,组织的活动又没有新意,群众参与性非常低。有的党支部在进行党员发展和培养的时候不按照章程来,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二)教师的传统观念严重影响了党建教育工作
职业院校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学生的党建工作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分别是思想、理论、政治、组织和作风。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让学生们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为国家为党为人民服务,培养接班人意识。党建教育工作需要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应与时代结合,不能墨守成规,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党建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但是如今的现状是,高等职业教育得到深化改革,很多学校都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最为重要的,其他思想教育可以放一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平时的党建活动也是敷衍了事,让学生产生一种党建教育工作并不重要的错觉。
(三)党建工作理论体系薄弱
普遍来看,各高等职业院校当下的党建理论体系还是主要建立在对上级文件的学习上,没有积极主动性,缺乏自觉性,势必造成校内学子接受的党建培育不充分、培训质量不佳的情况,从而对培养集体意识和建设校内文化产生直接性影响。可见,党建工作理论体系薄弱。
此外,格式化和刻板化的书本教材也表明了党建工作理论体系的薄弱。许多高校使用的是自主编写的教材,表面上看是带有本校特点,而实际上多是虚假夸大空泛无实质,多是为了应付检查抑或为了评优而作,不具备党建教育理念的价值。没有实质性的党建工作无法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三、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党建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性及其路径
高等职业院校所培育出来的学生党员,既保证高等职业院系的育人工作,又给大学生党员提供后备支撑。然而,当下院校的党建工作多重在关注培育出的党员数量而轻视其质量,多关注对其的管理而轻视对其的教育,外加学制较短实习期较长等因素,高等职业院校所培育出来的学生党员还未达到标准。高职院校目前需要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提升其党员品质。部分相关学者专家就此进行了研究探讨。来自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栾庆国提出有效地联合培养优秀人才工作与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来自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唐月慧提出强化创新队伍建设、全程教育、严格发展等方面,强化学生党建从而提高学生思想素养和教育管理;来自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杨益斌学者提出并初步地实行了科学发展学生党员个体及团体组织双维度的构想。
高等院校的思政工作是党建教育工作开展的重心。将党管干部、高校改革发展、办学方向坚持到底,坚定地保证党的领导。将各高等院校办学治校、党委治党管党的职责落到实处。把党组织的体系完善,对党员的管理教育要严格,强化党组织的基层建设,贯彻落实党的领导思想,创建高等院校的党建品牌,坚定党的领导。
第一,选取合适的专家学者成立一个全面关注在学生党建工作的团队,予以适当的职业培训来强化其工作水平。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党建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探究,可以对工作对象进行强效的分析,将工作效率逐步进行科学的提升。他们既教育学生也服务学生。第二,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建设一支学生干部团体作为高等院校学子思想政治培育中的中坚分子。他们必须坚定政治理念、有先进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此外,还需要他们能够引领同学且易取得联系。第三,选取一些学习优秀、政治立场坚定、有奉献和服务意识且在同学中有威望的学生来成立兼职性学生党建团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党建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好的补充辅助功效。
四、坚持“以德树人”,把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党建教育工作
高等教育教学中,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育是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同等重要的。习总书记说过,高等院校的教育核心少不了立德树人,即重在说明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要培育他们健康向上的思想品格,为社会主义事业积极奋斗。
党建教育应当具备原创性和创新性。所谓创新,包括课程内容、体系结构、课程方法、课程理念等各方面的创新。本文作者根据充分的调查研究后,认为想要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教育体系开展到位,本质上来说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色传统、利用好红色资源,将赣鄱文化牢牢扎根。
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政品格而言,红色的基因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项。红色基因的传承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高校的思政课。因此,各高等院校都应该结合校内外双平台、室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双课堂,采用创新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规律和思想接受规律,实现寓教于行、理论实际均突出的思政课教学。
江西省根据鹿心社书记的指示,正在大力筹备十大省级红色育人实践基地,编写井冈山精神的系列教材读物,将江西的红色故事传扬出去,实行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现场教学育人。组建富有江西省红色文化的学生社团,举办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电视访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电视竞答赛、文艺汇演等多样的活动。把红色基因完全融入到思政工作的各方各面,抗干扰,扬正气,立品牌,凸显高等院校的思政工作特点。
新时期,我们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武装我们的头脑,将我们党的红色基因创新自觉地运用到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的开展中。推动互联网+思政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双教学;推进第一二课堂的高效互动;创立第三课堂思政教育新方式;针对大学课程,创建同日常生活、课外活动以及实习实践三个角度的立德树人价值链,将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与知识学习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