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4C教育法
2018-12-01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 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齐 悦
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开学后,孩子的吃喝玩乐睡模式关闭了,听读写算背的模式开启了。对于不少的家庭来说,陪娃写作业的任务也随之启动。“陪娃写作业,总有一刻让你溃不成军”。“陪娃写作业,练就一身绝技——吼娃。”可是,“吼娃”是教育孩子的必备“基本功”吗?
一、了解孩子的气质
“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常说每一个孩子都独一无二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心里也常常嘀咕:为什么别人家孩子总是安静温和,而我的孩子却总是急忙慌张?有的父母也会自我反思:为什么有的父母总是温柔细致,而我却一点就着?
这里其实涉及三个因素:你的气质、孩子的气质以及两者如何互相适应。
每个人天生气质就不同,有的婴儿哭声轻柔,有的哭声大得能吵醒所有人。人与人在气质上的差异,表现九个维度上:
1.敏感度:孩子对噪音、温度、光线敏感度如何?他会注意到环境中微小的变化吗?容易不知所措吗?
2.活动量:孩子是否总是精力旺盛,不停地活动,很难安静下来?
3.反应强度:孩子是否经常会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思绪外露还是内敛,容易判别还是难以揣测?
4.适应性:孩子能很快适应变化吗?在一件事开始和结束时,他转换困难吗?
5.情绪本质:孩子总是开心愉快的,还是严肃的?他会更倾向于纠结负面信息吗?
6.接近或回避性:对于陌生人、新场景、新想法或地方,孩子通常第一反应是什么?立刻加入,还是保持谨慎?
7.坚持度:孩子做某件事时,在累了或你已经叫他放弃了还仍然坚持,还是很容易就烦躁和放弃?
8.规律或者节奏:孩子会不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吃饭、睡觉、便便?他的行为容易预测吗?
9.注意力分散度:孩子容易被声音或其他人分散注意力吗?或是能够专心于某件事,不容易被打扰吗?
可以先完成孩子的测试之后,再回到开头,考察一遍你自己的气质。想要健康地发展任何一种关系,关键都是要接纳对方的本来面目。透过气质的眼镜,你会看到并理解自己与孩子的分歧点及契合处。如果你根据孩子的气质,调整自己的期望、回应、及规则,协调亲子间的相处模式,他就会更少犯错,你也就会更少生气。
来一个实战案例。
爸爸的情况:情绪反应度高,容易转移注意力,并且适应力强。
女儿的情况:敏感、专注又固执。
事件:女儿在专心画画,到了吃饭时间,厨房里忙着的妈妈让爸爸叫女儿来吃饭。
让我们来看看这件事情是怎么一步步升级的——
爸爸让女儿停止画画——但女儿画画画得很专注,忽视爸爸指令(因为女儿的特点中有“专注”)——爸爸的情绪就会激化,变得没有耐心(因为爸爸的特点中有“情绪反应度高”)——女儿好胜心被挑起来了(因为女儿的特点中有“敏感”,她能感受到爸爸的情绪变化,同时特点中有“固执”,以至于发生冲突),两人就可能产生激烈矛盾。(因为爸爸的特点中有“容易转移注意力”和“适应力强”,所以他并不能够理解女儿为什么从“画画”到“吃饭”转移会那么慢。)
不要和孩子进行气质方面的拉锯较量。无论你胜还还孩子胜,都可能损伤亲子关系。如果你总是获胜,孩子就容易与你疏远,感到挫败、无力,甚至变得叛逆。而如果孩子总获胜,他将学会拉得更用力,叫得更大声、更频繁。
记住,作为父母,你是家中定基调的人。当你逐渐熟悉自己和孩子的气质,就会明白什么状况会刺激到你们,也将认识到自己和孩子的力量所在。
戴上气质的眼镜,你就会发现、理解,孩子们在努力地去了解周遭世界的运作机制,他们常常感到困惑、吃力,有时甚至害怕。而当你看到自己的错误、困扰、焦躁和缺乏经验时,对自己怀抱自我同情也十分重要。在心中接纳家庭成员各自的不同,你的脾气就会越来越少。
二、巧妙运用4C教育法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这可能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1.沟通(Communication)
要点一:简短和具体
你说的话孩子听得懂吗?如果孩子犯错了,你要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但首先——要清楚地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样。
“不要扔沙子,弄到别人眼睛会痛”就比“要听话,不听话的是坏孩子,我已经告诉过你,你知道扔沙子不好”好得多。
记得一次给一个指令,一次说太多事,孩子很容易忘记你的需求。还要慢一点,用你最大的耐心说。
要点二:示范和解释
你想过吗,孩子就像摄像头,日夜看着你,从你的一举一动中学习。你经常发火,孩子就学会了不耐烦;你细致耐心倾听,孩子就学会了同理心。
当你希望孩子举止正确时,给他提供示范。对他说:“别扔沙子,你可以用铲子挖一个洞。”拿过铲子,做给他看。
要点三:用鼓励性的言辞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需要获得鼓励才能应对重重挑战。如果你想强调什么,勤于鼓励反馈吧。不止要在语言上赞扬,语调、表情和身体姿态都会透露你的感受。
要点四:“我”和“你”的力量
如果你觉得人不舒服,但孩子还是在你面前吵吵闹闹的,你会怎么说?
看看下面这句话——
“我觉得头痛,因为这里的声音太大了。我很高兴你玩得开心,但是到外面去玩这个游戏去吧。”
这句话的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套用,因为里面有一个简单的公式:
“我的感受是X,因为你做了Y,所以,请你做Z。”它能帮你识别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需求,也能帮你理解孩子的处境。
2.选择(Choice)
如果孩子感觉自己对生活有掌控力,他就不太会做出跺脚、打架、哭闹或其他争夺控制权的行为。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选择,将能够减少吼叫和争执,同时加强孩子做决定的能力,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重要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要点一:要真实
案例1:幼时的记忆
有一个场景在我脑海中一直存在,大概是我5岁时候的记忆。有一次我妈从幼儿园接我回家,路过一家玩具店,我看到橱窗里的一个玩具,吵着要买,我妈不同意,我便用了那个年龄的孩子普遍使用的手段——蹲下来不走了。我妈看着当时蹲在地上的我,给了我两个选择:“要么你跟我走,要么我把你扔在这里,我一个人走。”
案例2:叫孩子洗澡
其实,我们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这样的选择。比如:你叫孩子洗澡,他还要玩一会儿,你会怎么说?有的家长就会给孩子两个选择:“要么你现在洗,要么你永远都不要洗!”
提供真实的选择很重要。
同样是上面的这个案例,你可以这样问:“你想现在洗澡还是吃完饭再洗?”孩子并没有得到洗澡或不洗澡的选择,不过,能够决定什么时间洗,也会让不愿洗澡的孩子感觉好一点。
要点二:简单
不要掉入“万事都要有选择”的陷阱,选择太多也是一种压力。
要点三:不要凡事都征求意见
很多事孩子并没有选择,那就不要对他说“如何如何,行吗?”大事小事都要加个“行吗”,是在削弱自己的权威。当没得选时,就要个平静、权威的成年人。
要点四:这是你的选择
你是孩子正在学习着的榜样,所以想一想,你的选择将产生的后果,你的选择会教给孩子什么?
3.结果(Consequence)
结果是真的,结果会让人们明白规则。把车停在错误的地方,警察就会给你开罚单。孩子连续几天没完成作业,就只能放弃所有娱乐熬夜补上。
要点一:定制家庭规则
规则一旦确定,孩子对即将发生的事就有了预期。规则和结果可以基于孩子的具体情况或发育阶段要求,根据需要作出调整。孩子长大一些后,家庭会议十分有用,让孩子参与定制规则,收集想法,征求同意,每个人都做到心中有数,他们就更愿意遵守。
要点二:结果要与行为相关
生活为人们提供了很多从经历中学习的机会。作为父母,有时候你需要后退一步,不要干预,让孩子接受自然后果即可。承担结果可以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会让你不发脾气。
4.联结(Connection)
管教的核心是联结。如果孩子感受到联结,相信自己独一无二,他就有安全感,也就更容易听从你的要求。所以,不管多忙,规划点时间,找点方法,让孩子知道你有多重视他。
要点一:一对一时间
抽出时间与孩子单独相处,给他你全部的注意力,这一点在教养孩子中特别重要。安排定期的一对一时间,在单独相处的时间里,让孩子做主选择做什么事或者玩什么游戏。
案例三:听我弹琴
我女儿幼儿园开始练琴就喜欢有听众,我坐在她的旁边听。但有时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我会专注于回复微信而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她的琴声上,这一切都被她的余光看在眼里。过了一会儿,她停下了手中的乐曲。我问她怎么停了,她没有回答。于是我问:“是不是你觉得爸爸没有专心听你弹琴?”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我觉得你一点都不想听我弹!” 那一刻,我知道,她很在乎我在她身边是否专心。
一心一意,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孩子和你自己身上。带着好奇心看待你的孩子,了解他的性格和想法,仔细听他讲故事,不要提建议或者说教,只要倾听、游戏。
要点二:保持好奇
当你的孩子显得心烦意乱,不肯听话时,关键要了解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你真心保持好奇,并告诉孩子你渴望多了解他,你与孩子的联结自然会增加,也就更可能了解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你说话的语调十分重要,如果你不耐烦,孩子不可能配合。如果你很认真,很平静,你好奇的询问就更容易被接受,孩子会感受到你在倾听,在关心他的感受。
要点三:不要记仇
不要和孩子记仇。有些家长会和孩子较真,事情过去了,依然记恨孩子。这会让孩子从愧疚变成怨恨,留下长久的阴影。要宽恕孩子,这不是要你赞同他的作为,或者忘掉发生了什么,而是意味着我们愿意放手,让生活继续,不要切断与孩子的联结。
吼,并非无效。但那只是表面看起来有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