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先队仪式教育不只是“仪式”

2018-12-01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钱丽瑛

少先队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少先队员少先队仪式

□ 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 钱丽瑛

《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深化仪式教育, 创新入队仪式、 初中建队仪式、 离队仪式和雏鹰奖章颁章仪式、 检阅仪式、 升旗仪式、 祭奠先烈仪式等, 建立少先队分层仪式教育体系, 增强仪式庄重感、 参与感”的工作要求。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少先队工作经验的大队辅导员,面对改革的新目标、新要求,我需要沉下心来进行梳理和反思,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路,投入改革的实践和创新之中。在改革浪潮的冲击与怕打下,我对少先队仪式教育有了新的思考与体会:

一、看清少先队仪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活动、轻仪式,重大型仪式、轻日常仪式

重活动、轻仪式就是指重视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而轻视活动中的象征性环节,认为只要把活动做好了,目的就达到了。其实这是对仪式的误读,没有充分认识到仪式的教育功能,甚至将仪式教育等同于形式主义。轻仪式的第二种表现,就是轻视日常仪式,只重视大型仪式。大型仪式主要指学校开展的庆典、典礼等,如入队仪式、庆祝“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手拉手”活动启动仪式等,这些活动当然需要重视,也应该努力办好。但不少学校领导和少先队工作者只重视大型活动的教育作用或宣传功能,而忽视日常的仪式教育,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日常的少先队仪式,虽然仅限于少先队员的个体行为,或属于小范围的行为,但是它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比如佩戴红领巾、行队礼、唱队歌等,虽然并不是轰轰烈烈,但通过日积月累,少先队理念必然能深入少先队员的内心。

2.忽视仪式中少先队员的主体性存在

在少先队仪式活动中,一般有两部分主体构成,一部分是作为教育者身份出现的辅导员、领导、嘉宾等,另一部分就是广大少先队员。由于仪式是社会关系的凝缩,通过这种角色关系设计一些程序也无可厚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仪式设计和展开过程可以将少先队员置于被动的、次要的地位,更不意味着少先队员的感受和作用可有可无。一些辅导员或领导干部在仪式设计过程中,忽视少先队员主体性存在。队员在整个仪式中处于无所事事的听众或观众地位,整个仪式成为领导讲话和优秀少先队员表演的舞台;有些讲话空话连篇,无视少先队员的接受能力和情绪,距人于千里之外。这些都与少先队仪式的真正目的背道而驰。

3.仪式中的虚实关系处理不当

在现实活动中,只重实或只重虚的现象并不少见。许多少先队仪式要么省略,要么草草走过场;或者虚张声势、毫无内涵。只务实不务虚,或者只务虚不务实的少先队仪式设计都是不当的。比如,在少先队列队时,整齐划一的队列,队长向辅导员报告人数并给予指导,其本身就是少先队纪律严明、领导得力的象征;嘹亮的队歌、鲜红的队旗、标准的队礼,都显示了少先队团结一致、走向明天的豪迈。相反,少先队活动中,如果看不到迎风飘扬的队旗和雄赳赳的队伍,听不到高昂的队歌和呼号,不仅会降低活动的效果,更失去了少先队的色彩。

二、明确少先队仪式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少先队组织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少先队教育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式教育作为少先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作为少先队教育的基本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少先队组织育人的核心功能,具有其不可替代性。

1.仪式是增强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的重要途径

少先队仪式体现着少先队属性,通过仪式化、礼仪、典礼和庆典等四种仪式形式实现少先队功能。仪式化主要是指具有仪式意味的动作、行为,比如入队典礼中的升旗活动,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唱队歌、宣誓、呼号等行为,少先队活动的启动式、开(闭)幕式等活动;礼仪主要指少先队的队礼,是仪式化行为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体现着少先队员的身份和素养,可以用于集体正式活动中,也可以用于日常行为中;典礼是大型政治性、群体性、互动性活动,体现着一种权力关系,如入队仪式、少先队检阅仪式、少代会开(闭)幕式;庆典是表彰性、娱乐性、竞技性集体活动,如“六一”联欢、少先队的庆功庆典、少先队组织的文体比赛等,都属于这类活动。对于少先队员而言,仪式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形成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身份认同,认识到我就是少先队这个光荣组织的一员,从而增强队员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在以后的各种组织活动中逐步培养起基本的政治素养。

2.仪式教育是传递少先队价值理念的重要渠道

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先队是政治性、群众性、教育性很强的儿童组织,队组织的核心功能就是推进儿童政治社会化,灌输和培养儿童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情感,形成儿童最基本的科学文化、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素质。如何让少先队员认识领会“听党的话”“人们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红领巾是烈士鲜血染成的”等具有深刻意蕴的话语呢?当然,借助于灌输、说理等方式是需要的,但却是远远不够的,而仪式教育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一个仪式“就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用感性手段作为意义符号的象征体系”,仪式的这种性质可以帮助认知水平不高的少先队员突破认知障碍,从而获得有关少先队的“实践性知识”,完成逻辑语言难以完成的任务。

三、改善少先队仪式教育的思考

1.创新仪式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让仪式教育与时俱进

仪式不仅是活动的“形式”,它更是少先队活动育人价值的体现,更关注队员在多样的仪式教育中快乐成长。学校少先队仪式教育还需要根据各个年级队员的不同年龄特征,形成具有校本特征的系列化主题仪式教育内容。例如:六年级的建队换巾仪式、七年级铭言宣誓仪式、八年级的14岁生日仪式、九年级的离队毕业典礼仪式等活动的设计要有连续性与整体性,还要有年级的特性与个性。

2.注重常规仪式教育活动,让日常的、特定的精神文化成为队员的一种习惯

少先队的仪式教育不仅要注重重大活动、典礼的仪式,更需要关注加强日常礼仪的教育。少先队的礼仪是一切仪式教育的基础,要让每一个少先队知礼仪、懂礼仪、用礼仪,在传唱队歌、佩戴领巾、高举队礼当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队组织教育。叶圣陶曾经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休业仪式;每年一次的少代会、六一集会……这些仪式教育活动定期举行,多次反复。传承特定精神文化,没有仪式活动的支撑就失去了载体,没有特定仪式的长期反复进行,就不会有精神文化的广泛认同。只有通过仪式的反复教育,不断强化,特定的精神文化才能成为队员内化的一种文明习惯。

少先队仪式教育不仅是“仪式”,更不能流于形式。我们要在仪式教育活动中尊重少年儿童主体地位和特点需求, 遵循少年儿童成长规律,从少年儿童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开展仪式教育,从而激起少先队员的仪式感,以增强仪式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实效。

猜你喜欢

少先队员少先队仪式
锻造少先队品牌特色 谱写少先队工作新篇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加入少先队
仪式感
仪式感重要吗?
我们和中国梦共成长——给少先队员讲十九大
我爱“少先队员证”
少先队员
Talking strategies
开营仪式